惡律儀

惡之律儀又稱十二種惡戒。惡律儀者,謂所不應作之律儀。又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六舉出屠兒、魁膾、養豬、養雞、捕魚、獵師、網鳥、捕蠎、咒龍、獄吏、作賊、王家常差捕賊等十二惡律儀。

惡之律儀。為「善律儀」之對稱。又作不律儀、惡戒。即為自活或得利益而立誓行屠殺等業者所得之無表色。據俱舍論卷十四載,惡律儀為智者所訶厭,故名惡行,能障清淨之戒律,故名惡戒,不禁身語之惡,故名不律儀。北本大般涅盤經卷二十七說惡律儀有十六種,即:(一)為利飼養羔羊,肥已轉賣。(二)為利買羊屠殺。(三)為利飼養豬豚,肥已轉賣。(四)為利買豬屠殺。(五)為利飼養牛犢,肥已轉賣。(六)為利買牛屠殺。(七)為利養雞令肥,並予轉賣。(八)為利買雞屠殺。(九)釣魚。(十)獵師。(十一)劫奪。(十二)魁膾(魁,為師之意;膾,為切肉之意。即指殺人者)。(十三)網捕飛鳥。(十四)兩舌。(十五)獄卒。(十六)咒龍(以咒術系縛蠎蛇等,供人觀賞戲樂,求物以自活)。又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六舉出屠兒、魁膾、養豬、養雞、捕魚、獵師、網鳥、捕蠎、咒龍、獄吏、作賊、王家常差捕賊等十二惡律儀
有關惡律儀之得與舍,依俱舍論卷十四、卷十五之意,若住律儀,由勝煩惱而作殺縛等諸不善業,由此便發不善無表;若住不律儀,由淳淨信而作禮佛等諸勝善業,由此亦發諸善無表。又由作、誓二者,能得惡律儀,「作」即生於不律儀之家,於作殺生等事時即發得惡戒;「誓」即非生於不律儀之家,但為生活之故,立誓殺生以資養活,由此發得惡戒。舍戒則有三緣,即由死亡(所依之身已舍,能依之惡戒隨之亦舍)、由得戒(善惡二戒不能俱起,得別解脫戒或靜慮律儀時,增盛之勢力強大,故能舍惡戒)、由二形生(即男子生為女形,女子生為男形)。另據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六載,死者欲愛盡時、受律儀戒時、受三歸依時,於此三時舍惡律儀戒。〔瑜伽師地論卷九、順正理論卷三十六、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中一、俱舍論光記卷十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