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ㄒㄧㄥˋㄒㄧㄥ條目
悻悻
動詞
(形聲。從心,幸聲。本義:惱怒,生氣的樣子) 同本義 [angry;resentful]諫於君而不受,則怒,悻悻然見於面。——《孟子·公孫丑下》又如:悻動(怒形於色)
形容詞
剛直[firm and upright]盪莽很悻,道之非耶?——唐·柳宗元《東明張先生墓誌》
又如:悻直(剛直;亦指剛愎固執);悻切(剛直)
固執 [self-willed]
仄聞長者言,悻直非養壽。——宋·蘇軾詩
又如:悻直(固執,任性)
引證解釋
<疊詞> <貶義詞>(1).怨恨失意貌。《孟子·公孫丑下》:“諫於其君而不受,則怒,悻悻然見於其面。”元 關漢卿 《金線池》第二折:“他見我這日出門時節,竟自悻悻然去了,說也不和他說一聲兒,必然有些怪我。”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四:“ 大元 敖慢無禮,經略待之少不如意,輒悻悻見於詞色。”梁斌 《播火記》四七:“ 馮貴堂 在背後跺了一腳,悻悻然走下磚階。”(2).剛愎傲慢貌。《宋史·神宗紀贊》:“ 安石 為人,悻悻自信。”《明史·應嘉傳》:“ 應嘉 居諫職,號敢言。然悻悻好搏擊,議者頗以傾危目之。”陳登科 《赤龍與丹鳳》二:“ 宋蚦 擺出一副威嚴的架勢,悻悻地道:‘喔,真反了!誰敢違抗,我就抓起來。’”(3)沮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