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塔爾休於

恰塔爾休於

西亞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土耳其科尼亞城東南約52公里處。遺址長約600米,寬約350米,高17.5米。 1961~1965年英國考古學家J.梅拉爾特進行發掘。已揭露出14個建築層,據並經樹輪校正,年代為公元前第8千至前第7千年。此後,人們移居於恰爾尚巴河對岸的西恰塔爾休於,進入。這一遺址的發掘,提供了西亞高原地區定居公社的最早材料。

建築

這裡的各層堆積前後相繼,文化上無間斷。住房由土坯砌成,每一房屋由一面積5米×4米的起居室和一個至幾個附屬房間組成。房屋平頂,在兩根大梁和許多小樑上鋪葦草和乾磚。屋頂有長方形入口以供進出,起居室與附屬房間有低矮的門洞相通,門洞高僅77厘米。屋內南部有木梯和爐灶以及放燃料的柜子,另有平台和長凳以供坐臥,死者葬於平台之下。房屋多成直線排列,內部結構相似。除上述房屋外,還有“神祠”,其結構同於一般房屋,但牆上飾有壁畫、灰泥浮雕、神像和獸頭(主要是牛頭)。

經濟生活

居民經濟生活主要靠農業和畜牧業,也行漁獵和採集。農作物除二粒小麥、單粒小麥、六棱裸麥、二棱大麥和豌豆外,還種植十字花科油料植物。採集的野生植物有橡實、杏仁、朴樹子、松子和野蘋果等。
此地居民主要養牛,後來也馴養綿羊和山羊。狩獵仍占重要地位,捕獵對象有野牛、野驢、野山羊、野豬、赤鹿、熊、野兔和各種鳥類等。但沒有發現壁畫和灰泥浮雕中常見的豹的骨骼。
手工業方面已知制陶,但陶器數量不多,可能是由於當時的居民使用木、石制容器及籃子之故。早期陶器胎中摻有草和砂礫,顏色為奶黃色或淺灰色,表面光亮,器形常見平底的深碗、淺盆,火候較低。到第8層出現黑色磨光陶器,亦摻粗砂,主要為炊器。第3、第2層出現了在奶黃色地上繪紅色條紋的彩陶。木製容器很多,多半為隨葬品,但在神祠的儲藏室中也有發現,器形有各種碗、盤、盒、船形容器等,有的大盤直徑為50厘米,有雕花柄。在神祠和墓葬中發現石制容器,器形有碗、碟、盤。但其使用大概只限於宗教禮儀。
遺址中有豐富的黑曜石製品,主要有箭鏃、矛頭、鐮刀和各種石葉,在一些婦女的墓中還出土黑曜石鏡子。這些黑曜石原產於恰塔爾休於東北約 200公里的阿哲格爾地區,因此人們認為當時已存在黑曜石貿易。恰塔爾休於的居民還從敘利亞北部輸入優質燧石以製造短刀。其他手工製品有骨制的鑽、針、匙、勺、磨光器及各種工具的柄,此外,還有麥稈編製品、紡織品、氈和毛皮、鉛銅合金的珠、管等。

藝術

該遺址的藝術遺存主要有壁畫、浮雕及雕像。各層都有壁畫發現。顏色有黑、白、粉紅、深紅、奶黃等。題材可分6類:
①簡單色塊;
②幾何形圖案及直線或曲線;
③圓形、四葉形、雉堞形以及花卉或星辰圖案;
④單獨的或成組的人手圖案;
⑤人形、動物及狩獵場景、喪葬儀禮等;
⑥火山、鄉鎮及停屍的建築。在這些畫中最吸引人的是獵鹿的圖畫。
在遺址中發現大量陶製小雕像及雪花石、石灰石、大理石的小雕像。多為女性,有站的,也有坐著用雙手托著乳房或雙手放在腹部的,可能表現生殖女神的形象。較有代表性的是兩頭、四乳、四臂的白色大理石雙女神像。此外有女孩和老婦人像,男性雕像很少,也有牛、豹和食肉鳥等動物雕像。
灰泥浮雕均見於神祠中,有些著色,題材為動物或女神,高度在2米或2米以上,有的高達4米。許多女神雙臂上舉,兩腳翹起作生育狀,但生的是牛或公羊。

墓葬

死者埋在住屋和神祠的平台下面。墓葬平均深約60厘米,死者頭西腳東,有的骨骸用織物包裹。婦女和兒童主要隨葬項鍊、鐲子等裝飾品及骨鏟和勺子;男子則主要隨葬石矛、石刀、箭鏃等武器。發掘者根據神祠中有禿鷲啄食人體的壁畫,認為當地的葬俗是讓禿鷲把死者的肉啄食乾淨後再埋葬骨頭。對人骨的研究表明,當時男子平均身高170厘米,女子平均150厘米,比納吐夫文化居民的平均身材略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