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1381戶通自來水,有288戶飲用井水。有1669戶通電,有27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15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6%和6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00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995戶,分別占總數的60%和60%。
該村到鎮道路為沙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48輛,拖拉機87輛,機車244輛。
到2010年底,全村有18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8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4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940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8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09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51萬元,占總收入的7%;畜牧業收入1034萬元,占總收入的2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730頭;林業收入46萬元,占總收入的2%;第二、三產業收入2640萬元,占總收入的60%;工資性收入1500萬元,占總收入4%。農民人均純收入3313元,農民收入以第二、三產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32人,占勞動力的6%,在省內務工332人,到省外務工100人。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4所,校舍建築面積2620平方米,擁有教師41人,在校學生1070人,距離鎮中學17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918人,其中小學生1261人,中學生657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新農村建設
2010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20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差、通村公路等級低、交通不暢、水資源緊缺、水利化程度低。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種植經濟林果、培育生態林、改善人畜飲水、大力發展烏豬養殖業、轉移富餘勞動力、增加務工經濟。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2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588.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476.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5.00萬元,有固定資產318.6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5.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038戶,共鄉村人口5328人,其中男性2770人,女性2558人。其中農業人口2723人,勞動力4544人。 到2014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989;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723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5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0.4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80人,黨員中男黨員54人,女黨員26人。 團員5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