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厄恩斯特·克申內克(德語:Ernst Krenek,1900年8月23日-1991年12月22日),也翻譯為克熱內克、克雷內克。美籍奧地利作曲家,音樂理論家。年生於維也納的一個捷克人家庭,父親姓 Křenek,但克熱內克本人堅持要將自己的姓氏寫作 Krenek。1920-1923年在柏林師從作曲家弗朗茨·施雷克爾門下,1926年採用爵士樂寫成歌劇《容尼奏樂》,由克熱內克自撰腳本,描述黑人爵士樂團的領班容尼偷了同事一把小提琴而登台演奏,結果成為藝壇明星的故事。1927年在萊比錫上演後轟動一時。曾被譯成18種語言在世界各國上演,他由此而成名。30年代,他開始使用A.勛伯格的十二音作曲技法,採用自由的無調性技巧,並自創了“旋轉原則”,即有步驟地把某一特定系列中的各個音高與其相鄰的音高互換。第一部重要的十二音作品,是歌劇《查理五世》(1933)。此外,他還寫有大量的管弦樂、聲樂作品以及歌劇、舞劇音樂。此後,克熱內克繼續廣泛實驗各種風格和手法,包括整體序列主義和電子技術等。1938年移居美國,主要從事教學活動。1945年入美國籍,1991年逝世於加利福尼亞州的棕櫚泉。他的著述有《此時此地的音樂》(1939)、《對位法研究》(1940)、《十二音技法的新發展》(1943)等 。
代表作
歌劇《容尼奏樂》《卡爾五世》,八部交響曲,八首弦樂四重奏,七首鋼琴奏鳴曲,合唱《耶利米哀歌》,聲樂套曲《阿爾卑斯遊記》共包括20首歌曲,由克熱內克自撰歌詞,作於1929年。
擅長類型
歌劇,管弦樂,室內樂,鋼琴獨奏,宗教音樂,藝術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