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節症

恐節症是一種懼怕過節的表現,恐節的原因有多種。“恐節症”病發者一般以急於求人辦事的普通老百姓居多,其表現為:“過節臨近心發緊,唯怕單位遲發薪,大包小包辦齊備,忍痛放血到官門”。此外還有親朋好友們的各種毒舌問題。

概述

恐節的原因有多種。“恐節症”病發者一般以急於求人辦事的普通老百姓居多,其表現為:“過節臨近心發緊,唯怕單位遲發薪,大包小包辦齊備,忍痛放血到官門”。此外還有,親朋好友的各種毒舌問題。 2012年春節前夕,有網友在網上發了一份《親戚聚會發言大綱列表》,表中羅列出長輩們愛問的毒舌問題,諸如“談朋友了嗎?什麼時候結婚啊?”“小朋友,期末考試考第幾名啊?”“去年賺了多少錢?”,這問題讓圍觀網友倍感“親切”,不少網友直言:“你們這樣問,還讓不讓人過年啊!”。

易患人群

現在,都市裡有五種人群易得恐節症:
一,工作狂,把工作當樂趣、當生活,一旦空下來就覺得空虛,沒寄託。“一般多出現在中年人群。”
二,是婚姻不幸的人,平時以工作療傷,一旦過節就會勾起對往事的回憶。“恐節症實際上是他們逃避現實的表現。”
三,就是和父母有矛盾的人。“這類人並不是真和父母矛盾大到不能調和,想回家卻覺得沒面子,於是內心十分煎熬。”

四,事業單位需要辦事的人。“恐節症”病發者一般以急於求人辦事的平民居多,其表現為:“過節臨近心發緊,唯怕單位遲發薪,大包小包辦齊備,忍痛放血到官門”。

五,過節太破費,感嘆過不起的人。某論壇一篇名為《春節,回趟老家要帶多少錢?》的帖子在2011年初火了起來。據發帖人“無言”表示,春節回家,親戚朋友一串門,這一疊疊紅包就送出去了,過一個節,算一算竟然花掉了幾千甚至是數萬塊錢,看著花花綠綠的票子短時間內飄走,不少異鄉都市人患上了不同程度的“恐節症”。

專家觀點

近幾年,恐節症在都市人群中越來越多,專家提醒易患恐節症人群,應利用放假來調整自己的生活和心態,融入到周圍的環境中,而不是讓自己心情越來越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