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山草堂

莆田沿海十大勝景之一的大蚶山,位於埭頭鎮境內。它不僅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岩陣群立,怪石雜陳,石像奇詭,洞穴深幽;且歷史長河也為大蚶山造就眾多的人文景觀,“恆山草堂”即其一。從蚶山主峰天雲洞西北行約200米處,路旁左側有一塊巨石,上有石刻文曰:“致雨龍池”,石旁有一口活泉,常年不竭,池前可見一片開闊地,面積近一畝,這就是“恆山草堂”遺址。

史料記載

史載草堂始建於清初
,距今有350多年的歷史。由於年代久遠,草堂已蕩然無存,地面僅有
殘瓦斷垣可尋。相傳清末名儒劉尚文有遺作《續梅花百詠齋》書載:清
初莆田有一名士名曰陳恆山,生性恬淡孤潔,不願舉業出仕,竟攜妻子
,隱於大蚶山,築草堂讀書深徒,自給自娛。妻林氏出身名門,工詩書
,擅吟詠,常為大蚶山秀麗幽勝的景色所陶醉而形諸筆墨,有詩集流傳
,其“詠草堂”絕句,猶得唐人神韻:
老屋群山雨,平林一歲秋。
漁歌喧午夢,蜓雨射松濤。
林氏的詩作後來竟在閨秀群中廣為流傳,當時有位隨夫遊宦在京陵
葉鳳蔭夫人,讚賞林氏詩作之餘,特為撰寫《蚶山草堂遺事》一文作
紀念。葉夫人還邀請淑女葉筠姬方媛劉淑等共同賦詩,互為唱和,風
雅摯情,成為當時詩壇的一段佳話。其中方媛劉淑詩云:
其一:一帆初卸草堂偏,宦海風濤正拍天;
誰信龐公偕隱地,崗民村婦總神仙。
其二:觀北花南盡日閒,尋秋無路款柴關;
清時佩黻吾何敢,黃葉聲中夢故山。
淑女葉筠姬詩云:
芳草春陽帶如夢,仙家風景近如何;
落桃花與新詩草,流到人間未敢多。

人物簡介

陳恆山有子名學田,秉承父志,隱居不仕,聚書萬卷,書法得諸家
真傳,選詞練調,雅慕唐賢,莆邑才俊,莫與抗衡,有《玲瓏山詩鈔
傳世;陳恆山有孫名梓,字文泉,清嘉慶撥貢,曾任八旗教習。陳氏詩
書世家,伉儷皆擅詩文,唱和遠及金陵,再現了莆田沿海文化的一塊瑰
寶。據了解,大蚶山景區開發已列入當地政府的正式規劃。恆山草堂一
旦修復,當屬蚶山系列景觀的勝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