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病因
急性常見的致病因素是膽囊管梗阻,約有80%的病人是由膽囊結石引起的,當膽囊管梗阻後,膽汁濃縮,濃度高的膽汁酸鹽會損害膽囊黏膜上皮,引起炎症的變化。還有部分病人是致病細菌入侵,大多通過膽道逆行而入侵,膽囊,致病細菌主要是大腸桿菌,產氣桿菌及綠膿桿菌等。若合併產氣厭氧菌感染時,則會引起急性氣腫性。一少部分的急性則是由於創傷、化學刺激所致。當嚴重創傷和大手術後,膽囊的收縮功能下降,膽汁淤滯、膽汁酸鹽濃度增高,刺激膽囊黏膜致病,感染時,可有胰液返入膽囊而引起急性非結石性。
疾病症狀
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症狀主要有右上腹疼、噁心、嘔吐和發熱等。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會引起右上腹疼痛,一開始疼痛與膽絞痛非常相似,但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引起的腹痛其持續的時間往往較長,作呼吸和改變體位常常能使疼痛加重,因此病人多喜歡向右側靜臥,以減輕腹疼。有些病人會有噁心和嘔吐,但嘔吐一般並不劇烈。大多數病人還伴有發熱,體溫通常在38.0℃~38.5℃之間,高熱和寒戰並不多見。少數病人還有眼白和皮膚輕度發黃。
疾病治療
對症狀較輕微的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可考慮先用非手術療法控制炎症,待進一步查明病情後進行擇期手術。對較重的急性化膿性或壞疽性結石性膽囊炎或膽囊穿孔,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但必須作好術前準備,包括糾正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的失調,以及套用抗生素等。非手術療法對大多數(約80~85%)早期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病人有效。此法包括解痙鎮痛,抗生素的套用,糾正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失調,以及全身的支持療法。在非手術療法治療期間,必須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症狀和體徵有發展,應及時改為手術治療。特別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病情變化較快,更應注意。據統計約1/4的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病人將發展成膽囊壞疽或穿孔。對於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病人,由於病情發展較快,一般不採用非手術療法,宜在作好術前準備後及時進行手術治療。
有下列情況時,應經短時的對症治療準備後,施行緊急手術:
1.臨床症狀重,不易緩解,膽囊腫大,結石變大,且張力較大有穿孔可能者。
2.腹部壓痛明顯,腹肌強直,腹膜刺激症狀明顯,或在觀察治療過程中,腹部體徵加重者。
3.化膿性結石性膽囊炎有寒戰、高熱、白細胞明顯升高者。
4.一般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在非手術治療下症狀未能緩解或病情惡化者。
5.老年病人,膽囊容易發生壞疽及穿孔、結石,對症狀較重者應及早手術。
手術方法有兩種,一種為膽囊、結石切除術,在急性期膽囊和結石周圍組織水腫,解剖關係常不清楚,操作必須細心,此免誤傷膽管和鄰近重要組織。有條件時,套用術中膽管造影以發現膽管結石和可能存在的膽管畸形。另一種手術為膽囊造口術,主要套用於一些老年病人,一般情況較差或伴有嚴重的心肺疾病,估計不能耐受膽囊、結石切除手術者,有時在急性期膽囊周圍解剖不清而致手術操作困難者,也可先作膽囊造口術。膽囊造口手術可在局麻下進行,其目的是採用簡單的方法引流膽囊炎症,使病人渡過危險期,待其情況穩定後,一般於膽囊造口術後3個月,再作膽囊、結石切除以根治病灶。對膽囊炎並發急性膽管炎者,除作膽囊、結石切除術外,還須同時作膽總管切開探查和T管引流。
非手術療法包括臥床休息、禁食、輸液、糾正水和電解質紊亂,套用抗生素及維生素,必要時進行胃腸減壓。腹痛時可給予解痙劑和鎮痛劑,如阿托品、度冷丁等,同時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疾病預防
1.注意飲食。食物以清淡為宜,少食油膩和炸,烤食物。
2.保持大便暢通。六腑以通為用,肝膽濕熱,大便秘結時,症狀加重,保持大便暢通很重要。
3.要改變靜坐生活方式,多走動,多運動。
4.要養性。長期家庭不睦,心情不暢的人可引發或加重此病,要做到心胸寬闊,心情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