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背景
《急性周圍動脈栓塞手術》為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影片主要介紹(1)急性動脈血栓栓子的形成原因和常見部位;(2)急性動脈栓塞的臨床表現、診斷依據;(3)手術適應證和禁忌證;(4)以下肢動脈栓塞為例講解手術步驟及注意事項;(5)併發症及處理。《急性周圍動脈栓塞手術》由同濟醫科大學製作,片長26分鐘,適合於醫學生和臨床醫師使用。
基本信息
書名:急性周圍動脈栓塞手術
ISRC:99-0047
作者:同濟醫科大學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單位:同濟醫科大學
出版日期:1999年
片長:24分鐘
語種:中文
載體:VCD
類別:醫學光碟
內容介紹
周圍動脈栓塞(peripheralarterialembolism)指周圍動脈被來自某個部位的血栓或栓子堵塞,繼而造成遠端發生急性缺血,表現為急性缺血性疼痛和壞死,並直接影響生活的自主性。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大約半數病人於起病後下肢突然發作的劇烈疼痛,性質為銳痛,從小腿向足部放射,同時有組織缺血的表現。
來自心臟或動脈瘤的栓子隨血流被運送到某一支動脈,容易嵌頓於動脈分叉處或動脈直徑變窄處,從而引起血管阻塞。髂、股動脈及其分叉處為好發部位,阻塞部位的遠端血液循環障礙或停止,栓子進一步延伸導致遠端組織嚴重缺血甚至壞死。栓子的自然結局不同,部分栓子裂成碎片,被血流沖向遠端血管;有些栓子可以自行溶解;有些栓子機化,最後再通。急性動脈栓塞的病理生理是先有局部病理改變,然後影響全身。動脈血管栓塞後,動脈壁神經末梢受到刺激,通過交感神經的血管中樞反射性引起遠端血管及鄰近動脈血管痙攣;同時血栓內的血小板釋放5-羥色胺、組胺,加重動脈遠端組織器官的缺血。
嚴重的缺血缺氧使組織結構發生退行性改變,血管內膜變性,大量纖維素沉著。如果血管迅速再通,恢復血液供應,這種改變可以逆轉而恢復正常。若長時間的阻塞,則動脈內膜下水腫,彈力纖維斷裂、增厚。7天以後,血管內全部血栓形成,間質水腫,纖維素聚合成團狀或網狀。由於血流緩慢,動脈壁的退行性變,動脈內膜的破壞,血栓釋放凝血因子,血小板釋放組胺、5-羥色胺、ADP等,進一步促進凝血作用,繼發血栓形成並且向兩端延伸。不同部位的血栓對機體產生不同的影響。其嚴重程度及廣度取決於被阻塞血管的大小、部位及其側支循環情況。阻塞的動脈越大,缺血程度越重,則影響範圍越廣。
當較大動脈阻塞後(如髂、股動脈),遠端急性缺血,下肢皮膚顏色改變,感覺、運動障礙,脈搏搏動消失,繼而引起組織細胞的壞死。一般組織細胞壞死發生在栓塞後6h,12h後出現壞疽。血栓栓塞不僅影響栓塞部位的遠端,而且影響全身。動脈栓塞後,因血液流動力學、神經、體液等因素對原有的病態心臟增加了負擔,必然加重了心臟功能不全。另外,組織的壞死(尤其是大面積壞死)會造成代謝障礙,如氮質血症、高鉀血症、蛋白尿、代謝性酸中毒,嚴重時腎功能衰竭。一般於栓塞後10-12h開始出現。
《助聽器的驗配》
《新生兒用藥特點》
《小兒感染性休克》
《骨傷科臨床常用檢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