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功能性子宮出血

急性功能性子宮出血

急性功能性子宮出,屬婦科常見急症。其臨床表現為經血量多,其勢如崩,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全身及婦科檢查多未能發現明顯的器質性病變。

概述

針灸治療本病的現代報導,始見於1951年[1]。五十年來,特別從80年代以來,有關臨床資料很多。在方法上,既有傳統的刺灸之法,又有電針、穴位注射、艾灸、穴位雷射照射等現代的穴位刺激法,還有來自民間的挑治法,耳針和梅花針叩刺效果也令人滿意。在取穴上,多主張腹背部穴與四肢穴結合,其規律性有待進一步總結。從本文所收集的近千例統計,針灸治療急性子宮出血的平均有效率在90%以上。

急性功能性子宮出血 急性功能性子宮出血

治療

(一) 體針

1.取穴

主穴:關元透中極、血海、地機。

配穴:三陰交、隱白、交信、合陽。

2.治法

主穴用於急性出血期,配穴可用於恢復期 。從關元進針,平刺向下透中極,留針20分鐘。地機、血海宜直刺進針1寸~1.5寸深,均採用提插加小捻轉手法,運針1分鐘~2分鐘留針10分鐘,再提至皮下沿脾經線路向下刺一寸後用膠布固定,留針1天。配穴用常規針法,施平補平瀉法,均留針15分鐘~30分鐘。亦可用灸法。每日1次。7次為一療程。

3.療效

以本法治療71例,總有效率為90.1%[2,3]。

(二)耳穴壓丸(注射)

1.取穴

主穴:子宮、耳中。

配穴:脾、內分泌、卵巢、皮質下、神門、肝、腎上腺。

2.治法

主穴必取,配穴每次取1~2穴。每次取一側耳穴,以王不留行子貼壓,貼壓後囑患者按壓15分鐘~20分鐘,每日3~4次。或在雙側主穴,每穴各注入維生素K注射液0.1ml。耳穴壓丸法,隔日1次,15次為一療程;耳穴注射法每日1次,連續注射3次為一療程。

3.療效

共治療160例,平均有效率97%左右。其中70例僅作耳穴注射,愈顯率為85.7%;90例單用耳壓法,顯效率為71.1%[4,5]。

(三) 艾灸

1.取穴

主穴:分二組。(1)大敦、隱白;(2)關元。

2.治法

第一組,每次取1~2穴。用麥粒壯作直接灸,每次灸5~7壯,為無疤痕灸。第二組穴為隔姜麵餅灸。姜麵餅製備:生薑60g搗爛與適量麵粉調和成約1.5cm厚,直徑較艾絨球大3cm的園餅,先將姜麵餅置於關元穴上(穴上宜先鋪0.5cm厚衛生紙或棉紙),取艾絨30g捏緊呈椎形狀,置於麵餅正中點燃,約灸30分鐘。第一組穴每日1次,第二組穴隔5日1次。

3.療效

共治66例,結果臨床痊癒及顯效46例,有效16例,無效4例,其總有效率為93.9%[6,7]。

(四) 皮膚針

1.取穴

主穴:分二組。(1)出血期:腰、骶部,帶脈區,下頜三角區,小腿內側,百會,三陰交,足三里;(2)調理期:脊柱兩側,下腹部,腹股溝,帶脈區,小腿內側,中脘,期門,肝俞,膽俞,脾俞,胃俞。

配穴:腰痛,少腹痛重點叩打腰部、下腰部、三陰交;納差便溏,重點叩打胸椎5~12兩側、腰部、上腹部、中脘、足三里;頭痛目眩,重點叩打腰部、頭部、太陽、風池、內關、三陰交;氣虛乏力重點叩打腰、骶部、大椎、中脘、足三里。

2.治法

首先檢查胸椎9~11兩側,腰、骶部,多可摸到條索、結節和泡狀軟性物,即陽性反應物。三陰交穴亦多有壓痛。其次,選穴時應根據出血與否,分別取第一或第二組。注意在出血期不可叩打腹股溝和下腹部。叩刺方法:以七星針叩打。穴區,可在0.5cm~1.5cm直徑內均勻叩打20~50下,脊柱兩側(包括頸、胸、腰、骶及尾部)由上而下各叩打3行;陽性反應物採取密刺重刺手法。頭部呈網狀形叩打若干行,帶脈區可沿帶脈環繞腰腹部一周的體表區作環形叩打3圈;下腹部自上而下叩打8~9行,在該區自左向右橫排叩打4~5行;腹股溝從外向內下方叩打2~3行;小腿內側,叩打3~4行,下頜三角區自上而下叩打4~5行,此區人迎穴作重點密刺。

刺激手法,一般以中等刺激為宜,力求以腕力彈刺。體虛者開始宜用較輕刺激,然後逐步加重;體質壯實或急性者,可採用較重或重刺激手法。7次為一療程,每日1次。療程滿後改後隔日1次,15次為一大療程。療程間隔半月。

3.療效

共治19例,基本痊癒者5例,顯效者6例,有效者7例,無效者1例。總有效率為94.7%。其中11例經2個半月至半年隨訪,療效鞏固。多數患者治療1~2次後出血量減少,4~5次出血停止。平均治療次數為22.1次[11]。

(五) 穴位雷射照射

1.取穴

主穴:關元、腎俞、三陰交、氣海、百會、命門、歸來、足三里。

配穴:太沖、肝俞、脾俞、中極、神門、心俞、大赫。

2.治法

將主配穴分成二組,每組4~6個穴位,治療時患者取坐位或臥位。採用He-Ne雷射治療儀,波長632.8nm,輸出功率在2mW~30 mW內調節,光斑直徑2mm,功率密度32 mW/cm~318 mW/cm。雷射光纖頭與穴區垂直進行接觸性照射治療,每穴5分鐘~10分鐘。每日1次,兩組穴位交替套用,5日~10日為一療程。

3.療效

共治124例,痊癒104例,有效1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8.4%。其中78例, 每年隨訪1次,最長者5年,64例痊癒,13例有效,1例無效[9]。

(六) 穴位注射

1. 取穴

主穴:關元俞、胃俞、三陰交、脾俞。

配穴:子宮、腎俞、內關。

2. 治法

藥液:血見愁注射液、三七當歸液、紅花當歸液,任選一種。

以5號齒科注射針頭,深刺得氣後,略退1分~2分,每穴分別推入0.5ml~1.0ml藥液。以主穴為主,每次取兩對為宜。每日1次,2日~5日為一療程。

3.療效

用本法治療各種原因的子宮出血496例(25例配合藥物),總有效率96.2%,其中痊癒458例(92.3%)[10,11]。

(七) 其他措施

1.出血期間應避免精神緊張、過度勞累及劇烈運動,注意休息和營養。

2.如針灸療效不明顯,應配合或改用其他中西醫療法,包括止血措施,調節月經周期,恢復排卵功能,甚或採用外科或放射治療。

名家驗案

醫案一

張××,女,20歲,未婚。1963年7月6日初診。

主訴:月經持續量多10天。

病史:身體素虛,16歲月經初期後,每月經量偏多,每次持續7日~8日,本次月經已持續10天不止,並伴有四肢乏力,氣短,心慌,食欲不振,頭暈眼花等症狀。

檢查:面色蒼白,精神萎靡,舌淡苔少,脈細數。

診斷:功能性子宮出血。

治則:健脾止血。

取穴:隱白(雙)。

治法:直接艾灸7壯,每天1次,灸1次後經量減少,先後灸2次而痊癒。

(黎文獻醫案)

醫案二

瞿××,女,38歲,醫師。1978年7月31日初診。

主訴:每值經期下血不止5年余。

病史:患者5年前自產第2胎後,每值月經提前,時間持續20餘天,前10天經量多,其勢如崩,後10天經量減少,淋漓不盡,色紫或鮮紅。先後經湖南醫學院一附院、省婦幼保健院等確診為功能性子宮出血。曾住院及門診服中西藥物、刮宮、磁療、針灸等方治療未愈。此次經期半月,服中西藥物、針灸治療血仍未止,且逐漸增多,色淡紅,時有紫塊,淋漓不斷,少腹隱痛,喜按,腰痠,夜臥不安,氣短懶言,胃納差,大便初結後溏,小便多。

檢查:神疲倦怠,形體消瘦,面色 白光白,舌質淡,舌根紫,苔薄白,右脈沉細,左脈小弦。

診斷:功能性子宮出血。

治則:益氣固攝,活血化瘀。

取穴:分二組:(1)百會、氣海、三陰交;(2)中極、太溪、行間;(3)腎俞、陰陵泉。

治法:以上3組穴,每日選1組穴,交替使用,行間穴採用瀉法,其他穴均用提插與徐疾手法補之。百會、氣海、中極加灸,氣海、中極穴的針感要達到陰部。10次為1個療程。1個療程結束後,休息5日再做下1療程。

依上法經2個療程後,自覺症狀減輕,神疲腰痠,夜臥不安等症消失,經潮持續時間20天左右減至14天,但仍頭幾天暴下如注,後幾天淋漓不淨。脈細,左小弦,舌質淡紅、苔薄白。

(王松榮醫案)

參考文獻

[1]朱 璉。《新針灸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54:309。

[2]黃定泰。針灸治療崩漏的體會。江蘇中醫雜誌 1983;(3):44。

[3] 王冬英,等。針灸治療崩漏初步體會。湖北醫學院學報 1988;9(3):274。

[4]牛美玲,等。耳穴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療效觀察。第二屆全國針灸針麻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 1984:66,北京。

[5]呂淑賢。耳壓治療月經過多90例 1987;(3):17。

[6]王建德,等。艾灸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50例。陝西中醫 1988;9(4):176。

[7]鄭玉蘭。隔姜麵餅灸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16例。針灸學報 1990;6(1):23。

[8]鍾梅泉。梅花針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19例療效觀察。河南中醫 1985;(2):10。

[9]邱德明,等。 雷射經絡穴位療法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124例臨床觀察。中國針灸 1997;17(6):33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