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思維框架是心靈層級的思維方法體現,每個人的思維都不同,正是框架形狀的不同,即大腦對於各領域事物認知判斷的固定性從而形成一種框架,所以每個人的思想不同。
內容
每個人的思想不同正是思維框架不同。
而思維不同的根源是心靈的層次。
心靈的層次即對於認知的消化融合的層次效率。
越是推崇知識越是心靈層次低下,因為其心智被知識所占據。
自然由心靈所展現的思維方法,即思維框架就會有一定的形狀。
此形狀即對於外在事物狀況的判斷有一固定的反饋。
在此框架固定下,對於同一領域的認知難以去接納新的事物。
自然體現了這個人的心靈層次是低級的,不智慧的,局限的,膚淺的。
思維框架的體現:
越是固化越是牢籠,心靈難以自由則膚淺便局限。
越是靈活越是滲出,心靈將越加接觸外在便接納。
而悟道的人便是清除自身的念頭和舊有的思維習慣。
讓自己的意識保持清明空無的狀態,這樣便使心靈完全的自由而真正的思想自由。
那么他的思維框架將沒有牢籠狀態,他能接觸任何事物,用自身的智慧型意識判斷。
智慧的人思維框架是沒有形狀的,是空無的,保留的只有自己的意識,即智慧。
如此他的思維認知效率便極大的提高,便能靈感源泉不斷,理解能力大大提高。
如此,這樣的智慧學習接納知識便是事半功倍,且能融會貫通,靈感創新不斷。
從佛家角度來說就是開悟,清明之心,明心見性,破除內心種種,還原其本來面目,智慧自然生出。
從道家角度來說就是悟道,感悟一切,以空無之無極化生太極以及萬物,衍生的方法為邏輯思維,在思維領域也是如此,即空無之中智慧顯現,感知自然的一切以及事物的一切。
《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套用
各個宗教探索真理和人生意義的主觀修行感悟,即是使自己的思維框架趨於空無而不局限,明心見性。
如道家:《道德經》的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中道就是無形無相無量的概念。
在數學領域也就類似的概念,就是0。而0如何生出萬物,就是負1和正1。負無窮和正無窮。
在宇宙學領域也有,正與宇宙與負宇宙,在物理學領域也有,正物質與反物質。
利用這個特性,可以全然的領悟事物,通過主觀感受自己的思維即悟道,來提高自己的悟性和智慧。
這也是宗教的修行的前提,尤其是道家與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