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差異與社會和諧

思維差異與社會和諧

《思維差異與社會和諧》是一本崔永和編制,由湖南師大出版社在2009-3-1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 者:崔永和 著

出 版 社:湖南師大

出版時間:2009-3-1

版 次:1

頁 數:325

字 數:319000

印刷時間:2009-3-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810818476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思維是人的本質屬性、本質力量、基本權利和基本活動方式,理應成為當代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和關注的重要內容,在現實性上,人的思維並不局限於統一的邏輯規則的限度以內,相反,它必將伴隨人的多樣化存在樣態而差異紛呈,各持己見,互融互補,共同發展。思維相異,人生相殊,思維的發展透射著人類的命運,展現著人的發展程度和生存樣態。思維的發展和人的發展是基本同步的。人的思維在本質上是開放的。它揚棄過去,面向未來。向世界開放,向歷史開放,向實踐開放,向異於自身的思維開放。多樣化思維的多向度延伸與彼此兼容,會合成為豐富多彩的思維發展的歷史過程,通過對古今中外不同思維路向的歷史追溯,可以透視人類個體思維和群體思維的多樣化差異的生成、發展及其歷史作用,為反思過去、開創未來、促進人類文明、構建和諧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供理論參照。

作者簡介

崔永和 男,河南省清豐縣人,1963—1968年就讀於武漢大學哲學系。大學畢業後,曾經歷特殊年代下的“再教育”和“再分配”的磨鍊(親歷駐青海8064部隊農場的勞動鍛鍊,繼後依次任職於青海省大通縣一中、大通縣三中和大通縣文教局)。恢復高考後,於1979年考入河南大學政治系,攻讀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獲哲學碩士學位。先後為河南師範大學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委員、碩士生導師,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先後為華中理工大學、洛陽師範學院客座教授,鄭州大學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專職教授。現以特聘教授身份任職于吉首大學倫理研究所,參與吉首大學倫理研究所以及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碩士研究生的教學指導和科研工作。多年從事哲學教學與科研工作,在唯物史觀和價值哲學、生態哲學、環境倫理學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參編和主編出版專著10部,發表專業論文150多篇。省規劃課題結項成果《主體生產力論》、國家社科基金資助課題結項成果《全球化與生態文明論綱》專著,獲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人的差異與思維差異

第一節 人的差異與思維差異

一、人的遺傳基質差異與思維差異

二、人的個性發展與思維差異

三、思維差異與社會和諧

第二節 思維的自然選擇與社會選擇

一、思維的自然選擇

二、思維的社會選擇

三、尊重人:思維選擇的根本原則

第三節 差異思維的艱難歷程

一、“多數暴政”對差異思維的泯滅

二、多數人認同的社會輿論對差異思維的銷蝕

三、中國傳統倫理對差異思維的壓抑

第四節 中國先秦思維差異與學術資源

一、先秦“百家爭鳴”與古代思維創新

二、個性差異:思維差異的主體根據

三、差異思維的內容及其實現條件

第二章 統一思維與差異思維

第一節 真理之是與人生之在

一、“一”“多”關係與差異思維

二、真理之是與人生之在的關係

三、人的思維的價值向度

第二節 統一思維與差異思維

一、統一思維的主要形式及其社會作用

二、差異思維的絕對性及其歷史作用

三、當今時代呼喚差異思維

第三節 差異思維的歷史流變與中西思維比較

一、差異思維的歷史流變

二、中西思維差異

三、全球化與差異思維大交融

第四節 理性思維與非理性思維

一、西方兩種哲學傳統的歷史演進

二、理性認識與非理性認知

三、非理性思維的創新機制

第五節 差異思維與創新方法

一、中國:思維資源的頭號大國

二、創造性思維方法的內容

三、創造性思維方法的培養和訓練

第三章 差異思維與實踐多樣性

第一節 差異思維與實踐多樣性

一、思維與實踐的互動作用

二、思維批判力缺失的教訓

三、恢復思維的批判功能與創新品格

第二節 生態思維與生態文明建設

一、生態思維的客觀背景

二、生態思維的基本內容

三、推進“三維倫理”建設

四、生態思維路漫漫

第三節 市場經濟與差異思維的勃興

一、市場經濟與價值選擇的個性化

二、市民社會與政治國家的分離

三、個人利益對於差異思維的驅動

第四章 當代中國的差異思維

第一節 當代中國的差異思維

一、現代中國差異思維概覽

二、差異思維與實踐多樣化

三、識別和警惕“態臣思維”

四、為實踐輸送積極的差異思維

第二節 中國城鄉二元結構與思維差異

一、鄉土思維與都市思維

二、“農村現代化”不等於“農村城鎮化”

三、建設與市場接軌的現代農業

四、農業大國的生態文明選擇

第三節 知識分子與思維創新

一、知識分子的社會歷史定位

二、知識精英思維的特殊性

三、知識精英思維的當代意義

第四節 平民思維與民主秩序建設

一、平民思維的基本規定及其類型

二、平民思維的價值取向

三、平民思維與市民社會建設

第五章 思維差異與社會和諧

第一節 人治思維.法治思維。德治思維

一、人治思維及其歷史作用

二、法治思維及其社會作用

三、德治思維及其社會作用

第二節 價值論思維及其多元趨勢

一、價值論思維轉型的社會背景

二、價值論思維的多元開放性

三、價值論思維排斥“極端個人主義”

四、價值論思維的當代意義

第三節 思維差異與社會和諧

一、差異思維的人生意義

二、差異思維的社會意義

三、和諧社會的主體依據

參考文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