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攻防:另類科學哲學的興起與演化

《思想的攻防:另類科學哲學的興起與演化》,作 者:劉大椿 、劉永謀,出 版 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0-4-1。 哲學界中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之間充滿了誤解和鬥爭,近代以來,關於科學的攻防一刻未曾停息。本書認為,單純的辯護和單純的批判都是有局限的,應該對科學採取一種審度的態度,用多元、理性、寬容的觀點來看待科學。當今對科學的反思,應該實現“從辯護到審度”的轉換。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思想的攻防:另類科學哲學的興起與演化

作 者: 劉大椿 劉永謀
出 版 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條 形 碼: 9787300118352 ; 978-7-300-11835-2
I S B N : 9787300118352 出版時間: 2010-4-1
開 本: 16開 頁 數: 302
定 價: 35 元

內容簡介

哲學界中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之間充滿了誤解和鬥爭,近代以來,關於科學的攻防一刻未曾停息。怎樣看待科學,或者說哲學如何對科學進行反思,在歷史和現實中有三種取向:辯護、批判、審度。本書認為,單純的辯護和單純的批判都是有局限的,應該對科學採取一種審度的態度,用多元、理性、寬容的觀點來看待科學。當今對科學的反思,應該實現“從辯護到審度”的轉換。

本書特別對另類科學哲學進行了認真梳理,並試圖把它們的思想、地位、問題用通俗的語言和簡潔的形式反映出來,有效豐富了原先科學哲學研究的薄弱環節。

本書目錄

前言

導論 科學哲學的戰國時代

一、科學哲學從正統到另類的軌跡

二、正統科學哲學及其“烏托邦”

三、對辯護主義的挑戰和“叛逆”

四、終於交匯的兩條平行發展路線

第1章 海德格爾:技術的本質與救渡

一、對技術的追問:從工具到座架

二、對科學的追問:研究、數學因素與技術

三、技術世界的危險與救渡

四、簡短評論

第2章 從貝爾與碼爾庫察看科學決定論的兩極

一、貝爾的後工業社會理論和中軸原理

二、馬爾庫塞論“單向度的人”

三、貝爾的科技治國即能者統治論

四、馬爾庫塞論當代極權主義社會的技術邏輯

五、簡短評論

第3章 哈貝碼斯:技術理性與“意識形態”

一、走向認識論的社會學化

二、技術統治作為“隱形意識形態”及其克服

三、簡短評論

第4章 費耶阿本德:另類科學哲學的標桿

一、從正統科學哲學的營壘中殺出去

二、主張自由的、民主的科學

三、“回到生活”和多元論追求

四、簡短評論

第5章 福柯:知識—權力的共生與解構

一、科學哲學何以“發現”福柯

二、知識考古學與現代“知識型”的轉換

三、知識—權力的共生、制度化與知識分子的回應

四、“把人變成主體”:知識—權力壓迫現代人的方式

五、簡短評論

第6章 斜看科學的後現代知識分:以列維納斯、利奧塔、德勒茲為例

一、後現代知識分子看待科學的視角

二、列維納斯:“他者”之思

三、利奧塔:“後現代知識狀況”

四、德勒茲:遊牧之思

五、簡短評論

第7章 羅蒂:從“自然之鏡”到“反諷”和“自由”

一、粉碎“自然之鏡”

二、“後哲學文化”的問世與內涵

三、“反諷主義的自由主義”

四、簡短評論

第8章 索爾事件:衛道者的無奈與另類的尷尬

一、當代科學主義的阻擊戰

二、以ssk為代表的科學批判的興起

三、激進的反科學主義思潮

四、簡短評論

第9章 另類科學哲學的啟迪

一、另類科學哲學的若干提示

二、當代科學哲學的新趨勢

三、科學的哲學反思的新取向

主要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劉大椿,哲學家。江西於都人,1944年5月出生於貴州安順。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館長,哲學院教授,科學技術哲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在科學哲學、科學技術與社會、人文社會科學發展。以及交叉學科研究等方面卓有建樹。主要著作有:《新學苦旅:中國科學文化興起的歷程》(1995,2003)、《科學哲學》(1998,2007)、《科學技術哲學導論》(2000,2005)、《在真與善之間:科技時代的倫理問題和道德抉擇》(2000)、《科學活動論互補方法論》(2002)、《轉型驅動力:現代科技革命與社會變革》(2002)、《自然辯證法概論》(2004,2008)、《從中心到邊緣:科學、哲學、人文之反思》(2006)、《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1978-2008:交叉學科》(2008)、《從辯護到審度:馬克思科學觀與當代科學論》(2009)。

劉永謀,生於1974年6月,湖南常德人。哲學博士,2007年度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獲得者,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青年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北京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科學哲學,科學、技術與公共政策等。已出版《福柯的主體解構之旅——從知識考古學到“人之死”》(2009)、《世界上最精彩的哲學故事》(2007)、《自主創新與建設創新型國家導論》(2006)、《警醒中國人——走近陳獨秀》(2005)等各類著作12種,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