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是科學的餵養方式

科學的餵養方式應該適合於每個小兒各年齡段生長發育的特點。 科學的餵養方式還應該提供充足平衡的營養,各營養素的比例要合理。 最後,科學的餵養方式還應考慮小兒心理、智慧型發育。

合理的營養可以促進兒童生長發育,健康成長,而營養不良將引起各種疾病,並對後來的健康發生影響。那么,怎樣才算得上科學的餵養方式? 

科學的餵養方式應該適合於每個小兒各年齡段生長發育的特點。這對於出生後1年以內的小嬰兒尤為重要,因為這一階段小嬰兒消化代謝不完善,而生長發育迅速,營養需要相對多,餵養不合理很容易使小兒發生營養偏異,甚至引發疾病。這一時期,母乳是嬰兒最適宜的食品,尤其是4個月以內的嬰兒,母乳是嬰兒唯一的食品及飲料來源。若由於母親或嬰兒的原因,不能堅持母乳餵養的,應選擇適合小兒的配方奶。4個月後及時添加輔食,以補充必需的營養素,並為以後飲食作過渡。 

科學的餵養方式還應該提供充足平衡的營養,各營養素的比例要合理。營養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質是產生熱能的三大營養素,三者所產熱能分別占總能熱的50%、35%、15%,其中乳類、禽、魚、肉、蛋等優質蛋白質應占總量的50%以上。每種營養素在體內有各自獨特的生理功能,不能相互替代。此外,維生素、礦物質和水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營養素,必須合理搭配。為此上海市營養協會推薦了適合不同年齡孩子的平衡膳食金字塔,為兒童每日飲食攝入提供指導:以1-3歲的幼兒膳食4+1方案為例,具體為1-2瓶牛奶,1個蛋,1-2份禽、魚、肉,2份蔬菜與水果,2-3份谷與豆(其中1份相當與50克,1瓶牛奶為227克)。 

最後,科學的餵養方式還應考慮小兒心理、智慧型發育。飲食行為的形成受不同年齡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的影響極大,父母必須熟悉個階段嬰幼兒心理發育狀況,採取相適應的餵養方法,才能形成良好的飲食行為。譬如,嬰幼兒有飢餓信息時,立即將嬰幼兒抱起,用動作和語言予以安撫,並親切地抱在懷中哺乳,使嬰兒得到足夠的口欲滿足。這種來自親人一貫的支持和鼓勵性應答,使嬰兒逐漸對母親產生信任感和安全感,這種逐漸形成的母嬰間的依戀關係是小兒今後對周圍的人與物產生安全感,信任感,勇於探索和進行社會交往的重要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