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根據傳統的認知偏差模式的解釋,忽視基線現象的出現有可能的解釋是由於實驗中提供的作為判斷依據的機率與個體知覺到的因果結構之間的不匹配。在這一基礎上,實驗三的研究設計和結果表明了如果在試驗情境中提供明顯的因果框架,個體能夠根據機率判斷需要結合因果框架來適當的使用或者忽視基線信息。
研究方法
實驗一通過一系列變化的基線大小驗證了在機率判斷中,基線信息和案例信息是單獨反應的。實驗二通過控制基線信息和案例信息的豐富程度、呈現位置等,驗證了在機率判斷中,如果基線信息比案例信息顯著,那么機率判斷就會單獨依賴基線信息,而忽略案例信息。反過來,如果案例信息比基線信息顯著,那么機率判斷就會單獨依賴案例信息,而忽略基線信息。在真實世界的決策判斷中,個體由於認識能力的限制,並不能總是有效地、充分地利用判斷依據中提供的信息來做出最正確的判斷。
套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接觸到一系列負性事件發生的基線。例如,某種癌症或者心臟病在某些人群中發生的機率。但是,關於人們在生活中如何將這些機率信息納入決策判斷中來評估自身風險的研究很少。因此,實驗四的實驗目的是研究個體在判斷與自己有關的負性事件發生的機率時的表現。文獻表明,個體往往在評估涉及到自身的負性事件發生的機率時會不自覺將判斷機率向下調整,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實驗四在前面三個實驗的基礎上證明:如果提供負性事件發生的因果框架,個體在評估負性事件發生的機率判斷任務中表現會有較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