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一場時序與空間變換交融的心靈旅程,“偵探小說”與“流浪漢小說”的精彩結合,致“青春”與“美國夢”的重現與消逝。
張生所著的《忽快忽慢的旅程》以新世紀十多年來的上海生活的巨大變遷為背景,塑造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接受大學教育的幾個年輕人的群像,通過他們對愛情與事業的選擇與困惑,折射出了時代的進步在他們心靈中所引發的碰撞和投影。每個人的性格、命運各異,但都生動可感,讓人印象深刻。
作者簡介
張生,男,1969年生。河南焦作人。現為同濟大學中文系教授。1991年於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獲學士學位,1994年,2004年先後於南京大學中文系獲碩士與博士學位。2008年至2011年於復旦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專業進行博士後研究。曾於1994年至2007年任教於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已出版有長篇小說《白雲千里萬里》,《十年燈》,《個別的心》,短篇小說集《乘灰狗旅行》等,專著《時代的萬華鏡》,還譯有波德利亞《美國》,黃哲倫《蝴蝶君》等。目前主要從事文化理論研究與文學創作。
文摘
人們總說,時間會改變一切。沒錯,它是會改變一切。可這一切卻並不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當歲月終於流逝之後,你會無可奈何地發現,唯獨我們最想改變的自己卻並沒有隨之改變。儘管我們常常以為自己早就變得面目全非,而且似乎總是變得比過去更成熟,更理性,甚至,更冷酷,也更無情,但實際上,這只是一種浪漫的自我想像和一種善意的自我欺騙。因為我們更可能的是變得比過去更幼稚,更不理性,甚至更脆弱,也更多愁善感。
也就是說,隨著時間,自身的變化,我們最終除了變成自己,或者說變得越來越像那個一心想要改變的過去的自己之外,我們不可能變成任何想變成的人。
當高速電梯以每秒六米的速度往上衝去的時候,關叔同盯著飛速跳動的樓層顯示牌上的數字陷入了沉思。有那么一瞬間,他忽然腳下一沉,感到自己並不是在往高處攀升,而是在飛速向下墜落,他頓時覺得異常孤獨,無助,甚至絕望。但就是這種奇怪的感覺才讓他剛才像哲學家一樣對人生產生了新的思考。儘管他知道,自己的這種思考在二十一世紀的上海是難得的,稀有的,可是,它同時也是沒有意義的,無聊的。因為,正如他的老友何申所言,人生無非就是張人民幣,它不是用來思考的,而是用來花銷的。你說,誰會每天對著一張百元大鈔上的毛主席發獃呢?毋庸諱言,就是換張一百美元的鈔票也一樣。雖然那上面的頭像是起草《獨立宣言》的富蘭克林,雖然他比毛主席值錢許多,可最後也還是在劫難逃,免不了被人花掉的命運。
這一切忽然讓關叔同產生了錯覺,有那么一剎那,他覺得自己此刻不是站在幾十層高的摩天大廈上往外看燈火璀璨的上海,而是在深藍色的夜空中,正透過飛機的舷窗在俯瞰著機翼下的上海。這些年來,每次他乘夜班飛機在上海起降時,都有一種越來越強烈的感覺,那就是上海已經由幾隻星星點點的螢火蟲一樣的光斑變成了一條無邊無際的星河,它比掛在天上的那條真正的星河更加燦爛,更加耀眼,甚至更加浩瀚,它就像是來自未來的某個時空的裝有禮物的漂流瓶,充滿了神秘的誘惑。但它既讓人浮想聯翩,也讓人惴惴不安,因為誰也不知道打開這漂流瓶之後,自己將會看到什麼,又會得到什麼。所以,每次,關叔同在飛機的呼嘯聲中飛離這片燈火時都有點依依不捨,悵然若失,而當飛機轟鳴著往這片星光燦爛的海洋中飛去時又總感到有些親切,興奮和迷惘。
現在,他又在自己身上覺察到了飛機即將降落時的那種無助和緊張。他知道,自己只要打開旁邊的一扇門,剛才看到的和在腦海中浮現的那一切都會消失。就在這一刻,他忽然產生了一個奇怪的想法,那就是,來自外太空的其實並不是上海這片星河,而是他自己。他有些觸景生情,忍不住又感慨了一下,其實,在這個世界上真正改變我們或者說能夠改變我們的並不是時間,而是空間。是空間的變化改變了我們審視這個世界包括審視我們自己的角度,但我們卻誤以為是時間改變了這一切,影響了這一切。正是因為我們所處的空間不一樣,才會感覺到我們所生活的時間不一樣,從而我們也才會或者有可能變成一個好像和自己不一樣的人。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