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縣豆腐乳

忠縣豆腐乳

忠州豆腐乳是宋朝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年)臨江縣(今忠縣)一劉姓寡婦所創,距今千年而不衰。據民國《忠州志》載“冬令嚴寒之際,以黃豆所制之豆腐,切成方形小塊,置木架上霉之彌月,菌滿滌以火酒,浸以黔鹽入瓮封固約平年,啟而食之,味極鮮美,尤以城外劉榮興醬園所制者為佳,往來過客無不購之以佐餐者,每年銷額較各貨為巨。”光緒年間,劉家經營的“劉榮興號”生產經營規模最大,經營維持到解放前夕。民國期間,忠縣先後開設了“義順和”、“永順長”、“福記民生”、“三興和”醬園作坊。至解放後的1956年3月,公私合營成立了忠縣醬園廠。如今,忠州豆腐乳的傳統製作工藝仍然得以傳承。…[詳細]。

製作方法

重慶民間有製作和食用霉豆腐的習慣。霉豆腐即豆腐乳。製作豆腐乳首先須講究豆腐的質地,黃豆要精選,豆腐要點得不老不嫩,壓得不乾不稀,恰到好處。然後將豆腐打成一寸見方的墩,盛在篾制容器中。一般一層稻草一層豆腐,其間夾雜橘皮、鳶尾草等香料以增其味。為保證其發酵,得將其置於火邊以保持溫度。待豆腐在容器中長毛生霉後,將豆腐裹上鹽、花椒、辣椒、生薑末等佐料,

忠縣腐乳忠縣腐乳
以陶罐裝壇密封,即食即取。民間做豆腐乳一般在頭年冬至到年末立春間。以此法製成的豆腐乳味道香美醇厚,營養豐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元備之“下飯菜”。
詳細製作方法如下:1.制坯

(1)浸泡:泡豆的目的是使大豆能充分吸水膨脹。浸泡時間長短要根據氣溫高低的具體情況決定,一般冬季氣溫低於15時約泡8~16小時,春秋季氣溫在15~25℃時約泡3~8小時;夏季氣溫高於30℃時約僅需2~5小時左右。泡豆程度的感官檢查標準是掰開豆粒;兩片子葉內側呈平板狀,但泡豆水表面不出現泡沫。泡豆水用量約為大豆容量的4倍左右。
(2)磨漿:將浸泡適度的大豆,連同適量的三漿水均勻送入磨孔,磨成細膩的乳白色的連渣豆漿。在此過程中使大豆的細胞組織破壞,大豆蛋白質得以充分溶出。
(3)濾漿:將磨出的連渣漿及時送入濾漿機(或離心機)中,將豆漿與豆渣分離,並反覆用溫水套淋三次以上。一般100公斤大豆約可濾出5~6°Bé的豆漿1000~1200公斤。(測定濃度時要先經靜置20分鐘以上,使漿中豆渣沉澱)。
(4)煮漿:濾出的豆漿要迅速升溫至沸(100℃),如在煮沸時有大量泡沫上涌,可使用消泡油或食用消泡劑消泡。生漿煮沸要注意上下均勻,不得有夾心漿。涌泡油不宜用量過大,以能消泡為度。
(5)點漿:點漿是關係到豆腐乳出品率高低的關鍵工序這一,點漿時要注意正確控制4個環節:①點漿溫度80±2℃;②pH5.5~6.5;③凝結劑濃度(如用鹽滷,一般要12~15°Bé);④點漿時間不宜太快,凝結劑要緩緩加入,做到細水長流,通常每桶熟漿點漿時間約需3~5分鐘,黃漿水應澄清不渾濁。
(6)養花:豆漿中蛋白質凝固有一定的時間要求,並保持一定的反應溫度,因此養花時最好加蓋保溫,並在點漿後靜置5~10分鐘。點漿較嫩時,養花時間相對應延長一些。
(7)壓榨:豆花上箱動作要快,並根據花的老嫩程度,均勻操作。上完後徐徐加壓,劃塊最好待坯冷後再劃,以免塊形收縮,劃口當緻密細膩,無氣孔。
(8)注意事項:制坯過程要注意工具清潔,防止積垢產酸,造成“逃漿”。出現“逃漿”現象時,可試以低濃度的純鹼溶液調節pH至6.0。再加熱按要求重新點漿。如發現豆漿pH高於7.0時,可以用酸黃漿中和,調加pH值,至達蛋白質的等電點。

2.培菌

(1)菌種準備:將已充分生長的毛霉麩曲用已經消毒的刀子切成2.0×2.0×2.0厘米的小塊,低溫乾燥磨細備用。
(2)接種:在腐乳坯移入“木框竹底盤”的籠格前後,分次均勻灑加麩曲菌種,用量約為原料大豆重量的1~2%。接種溫度不宜過高,一般允在40~45℃(也可培養黴菌液後用噴霧接種),然後將坯均勻側立於籠格竹塊上。
(3)培養:腐乳坯接種後,將籠格移入培菌室,呈立柱狀堆疊,保持室溫25℃左右。約20小時後,菌絲繁殖,籠溫升至30~33℃,要進行翻籠,並上下互換。以後再根據升溫情況將籠格翻堆成“品”字形,先後3~4次以調節溫度。入室76小時後,菌絲生長豐滿,不粘、不臭、不發紅,即可移出(培養時間長短與不同菌種、溫度以及其它環境條件有關,應根據實際情況掌握)。

3.鹽酸裝壇

腐乳坯經短時晾籠後即進行醃坯。
醃坯有缸醃、籮醃兩種。缸醃是將毛坯整齊排列於缸(或小池)中,缸的下部有中留圓孔的木板假底。將坯列於假底上,順缸排成圓形,並將毛坯未長菌絲的一面(貼於竹塊上的一面)靠邊,以免醃時變形。要分層加鹽,逐層增加。醃坯時間約5~10天。醃坯後鹽水逐漸自缸內圓孔中浸出,醃漬期間還要在坯面淋加鹽水,使上層毛坯含鹽均勻。醃漬期滿後,自圓孔中抽去鹽水,乾置一夜,起坯備用。籮醃是將毛坯平放竹籮中,分層加鹽,醃坯鹽隨化隨淋,醃兩天即可供裝壇用。

食用方法

每次小半塊足矣。自腐乳發酵時容易被微生物污染,豆腐坯中的蛋白質氧化分解後產生含硫的化合物,過量食用對人體健康有害。豆腐乳含鹽和嘌呤量普遍較高,高血壓、心血管病,痛風、腎病,消化道潰瘍患者宜少吃或不吃,以免加重病情。

相關文化

相關典故

傳說在北宋太平興國年間,臨江(今忠縣)城邊有個小小豆花店,豆花做得很好。店主劉三娘,待人熱心熱腸,愛做好事,遇著些討口要飯,腳瘸眼瞎的人,寧願自己少吃一碗,也要騰碗飯給他們吃,人們都叫她劉善良。
一天,劉三娘同14歲的兒子劉柱香正在做豆花,一個獵人提著一隻白鶴進店歇氣,買了一碗豆花一碗酒吃起來。劉三娘看見白鶴眼巴巴的望到自己,心中更是不忍,就要求獵人把白鶴賣給她。獵人不肯,劉三娘也向獵人求情,用了一吊銅錢,買下了這隻白鶴,劉柱香天天給它塗藥治傷,捉魚蝦螺螄餵它。養了七七四十九天,傷好了。劉三娘對它說:“去吧,以後多多留心”。白鶴點點頭飛上了天空,繞著豆花店飛了三圈, 才向遠處飛去。
過了不久,一個年輕尼姑,挑著一擔清水,來到劉家店鋪歇氣,一時昏倒在地。劉三娘同兒子忙把她扶進店中,從鍋中舀碗熱豆漿,用湯匙舀著慢慢餵她。尼姑甦醒過來,劉三娘又熬了碗薑糖開水給她喝,並和她聊了起來。尼姑走時千謝萬謝劉三娘母子救命之恩,還說“三娘,你救了我一命,我出家人沒啥子謝您,只有這擔清水相送,你用它能做出最好的豆花來。”劉三娘說啥也不要,說;“我救你哪是為了想你謝我,絕不收你的水啊!你快挑走吧!”尼姑一閃,走出門外。劉三娘叫劉柱香挑著水桶去追,哪裡追得上。他人小氣力小,累得上氣不接下氣,追了幾十步,便把桶頓在一棵枯樹旁。誰知桶一落地,就化成一眼井,井水清汩亮亮的,喝一口,甜津津的。當真弄來做豆花,做出的豆花,又鮮又嫩,人們特別愛吃,生意一天天好起來。
城裡有個姓王的大財主,家裡蠻富實,在這一方稱王稱霸,人稱王半城。王半城也開著個豆花鋪,但做出來的豆花老木僵僵的,像嚼爛棉絮,吃的人很少。他見劉三娘生意好,十分眼紅,暗中打聽,才曉得是用井水做出的豆花。他馬上就想霸占這眼井。帶著幾個家奴,氣勢洶洶地來劉三娘家說:“這眼井是我家的祖業,我要收回,你們不能再到這井裡來挑水了!”
劉柱香不服,大聲說了這眼井的來由。王半城打個手勢,幾個家奴一擁而上,拳打腳踢,把他打了個半死,還砸爛了鍋伙碗盞。劉三娘見了哭得死去活來,鄰居們也憤憤不平,都咒罵王半城是個黑心腸,安慰劉三娘,送藥送糖送雞蛋看望劉柱香。
王半城霸占了這眼井後,很得意,用井水做了一鍋豆花,嘗一口,硬是好吃。心裡盤算著,把豆花鋪開大點,肯定要發財。於是,發出請帖,選個好日子,請知州和衙門的大小官員以及城中的一些紳士來吃豆花宴。一清早,叫人挑來兩擔水,用兩升黃豆磨成五桶豆漿,倒在鍋里燒著。賓客們陸續到齊了,王半城向他們吹說這井水打的豆花是如何如何好,講得口水四濺,聽得人也口水直流。午時過了還不見把豆花端出來,個個都等不耐煩了,王半城走進灶屋一看,鍋里還是一鍋清水,他開始焦急起來。但卻假裝沒事的樣子,出來招呼客人稍微等一下。可等到酉時。太陽都偏西了,還是沒有一半點豆花端出來。客人們個個肚子餓得咕咕叫,七嘴八舌說起了風涼話來:“王員外今天是‘半魯’請客”;“王員外是精明人,請客不花半文錢!”……隨後,知州大人首先各自走了,其他客人也一個二個嘟起嘴巴走了。王半城感到臉面丟盡,只有找水井出氣。他帶上幾個家奴,拿著鋤頭耙梳,衝到井邊,挖土填井。挖了幾下突然“火”的一聲,從井中飛出一隻白鶴,兩下就啄瞎了王半城的眼睛,抓破了他的臉皮,朝遠處飛去了。王半城痛得在地上打滾,回家沒幾天就死了。
劉柱香被打成重傷,幾天滴水不進,粒米不沾,劉三娘心焦死了,哪有心腸做豆腐生意,原先做的豆腐塊塊也放著不管,成天守著兒子哭。過了幾天,劉柱香的傷漸漸好了些,能吃小半碗稀飯了,劉三娘才去經佑豆花,走去一看,她一驚:豆花塊全霉了,長滿一層白絨毛。這啷個吃,只有倒掉!她想兒子傷沒好,豆花又爛了,這些日子啷個過呀,就傷心地哭起來。這時一隻白鶴飛到她屋前,變成白荷女尼,走進屋來。摸出一顆紅藥丸,遞給劉三娘,勸她說:“我本是白鶴仙子,前次被獵人射傷捉住,全靠你母子相救,特用井水報答恩情,哪曉得反而害了你們。現在惡人已除,莫再焦愁,這顆藥可治好你兒傷痛。這些霉豆花,也有法子”。口念一偈:“長霉心莫焦。裝壇加佐料,待到六月後,滿城香氣飄”。說完,化為白鶴騰空飛去。
劉三娘對天謝白鶴仙子,舀碗水,讓劉香柱服下藥丸。真是仙丹妙藥,吃下就好了。母子倆歡天喜地,趕緊找三個罈子,把長霉的豆花塊塊放進去,加進鹽水、白酒和陳皮、八角等佐料,用稀泥巴把壇口封好。6個月後,她揭開稀泥巴,好大一股清香,嘗一口,味美香甜。母子倆歡喜得不得了,給她取了個名字叫“霉豆腐”,因為泡的鹽水好像乳汁一樣,又叫它“豆腐乳”。就這樣,劉三娘的生意又興隆起來了。
劉三娘去世後,劉柱香還是用那井水做豆腐乳,後來不斷改進做法,小壇換大壇,豆腐乳越做越好,名氣越來越大。

忠州腐乳賦

周秦故地,巴蜀舊疆,古城忠州,腐乳飄香,歷經千載,聲名流芳。
忠州腐乳,味中之花,小菜一碟,中華奇葩。名人雅士,品稱香絕,味極鮮美,忠州特色。宋人有詩云:[離別依依舊臨江,環燕搔首空依窗。策馬遙寄忠州味,紅顏笑迎郎將]。好一幅佳人味中情思動人意境。
清雍正年間,忠州城西,玉溪橋頭,榮興醬園,腐乳尤佳。往來過客,慕名前往,店面火爆異常,從此美名遠揚。縣誌記載榮興製法:冬令嚴寒之際,以黃豆所制之豆腐,切成方形小塊,置之木架上霉之彌月,菌滿滌以火酒,浸以黔鹽入翁封固半年,啟而食之,味及鮮美。其味卓然,源自秘方,外人效仿終不及。
時過境遷,歷時千載,香魂依在。得千古美名,吾輩發揚光大。勵志風味不減,盡心造大眾口福。出夔門,走全國,行歐美,好個風騷獨領。美哉忠州腐乳,快哉忠州腐乳!

所獲榮譽

1924年忠州豆腐乳在北平(北京)舉辦的全國手工藝品展覽會上被命名為“忠州特產”,從此聞名遐爾。1958年被商業部評為全國名土特產品。1988年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2001年通過了“中華著名特產認證”,並榮獲“中國國際農博會名特產品”稱號。
2007年,9月11日上午10時,2007年“中國名牌產品”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授牌表彰儀式,忠縣忠州腐乳釀造有限公司生產的“石寶寨”牌腐乳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