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節金伯玉先生鉉

《忠節金伯玉先生鉉》是明末清初文學家黃宗羲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忠節金伯玉先生鉉

金鉉字伯玉,其先武進人,後籍順天。崇禎戊辰進士。就揚州教職,轉國子博士,陞工部主事。奄人張彝憲總理戶工二部,欲以屬禮待同官。先生累疏爭之,遂引疾歸。彝憲奏彈落職。讀書十二年,甲申二月,起補兵部主事,巡視皇城,賊陷大同,先生請徹宣府監視中官,恐於中掣肘,不無僨事之虞,耑任撫臣,賊騎未便窺宣也。不報。已而宣之迎賊者,果中官杜勛也。京城失守,先生朝服拜母而哭曰:“職在皇城,他非死所。”至御河投水而死,年三十五。母夫人章氏,亦投井死。初先生巡視,每過御河,輒流連不能去,嘗歸以語弟,至是而驗。先生卒後,家人簡其書籍,壬午七月晦日,讀《邵子》,記其後曰:“甲申之春,定我進退,進雖遇時,外而弗內,退若苦衷,遠而弗滯。外止三時,遠不卒歲,優哉游哉!庶沒吾世。”先生未必前知,然真識所至,自能冥契,後來不足異也。先生曾問學於蕺山先師,某過其家,門巷蕭然,殘杯冷灸,都中縉紳之士,清修如先生者,蓋僅見耳。

語錄

言動便要濟人利物,靜中中正和平之意為之根,不得自淪枯寂。

每事思退,《易》三百八十四爻,未聞有退凶者。乾乾不已,惟進德修業為然。

周子曰:“動而無動,靜而無靜,神也。”余謂戒懼於不睹聞,靜而無靜也。言行之謹信,動而無動也。然則戒慎恐懼也,謹信也,其皆神之所為乎?其即所謂天理乎?

敬之至便是仁,其心收斂,不容一物,即萬物皆備於是矣。

存養省察四字,盡了聖學,致知力行,總在此四字中矣,外此而他求,不支離便懸遠。

湛然無一物時,大用在中也,宜存養而勿失。萬物各得其所時,全體在外也,宜省察而不著。所謂一以貫之者也。

事來我應,皆分所當為,此不可生厭棄心,至於本無一事,我心強要生出事來,此便是憧憧往來。

有一毫從軀殼起念,雖參天贊地之事,鹹是己私,不必功名色貨,有一毫物我隔膜,即知玄知妙之胸,亦錯認本體,馴致害物傷人。

境遇艱苦時,事物勞攘時,正宜提出主宰,令本體不為他物所勝,此處功夫,較之平常百倍矣。不然平常工夫,亦未到妥貼處。

一事不可放過,一念不可放過,一時不可放過,勇猛精進,處處見有善可遷,有過可改,方是主一工夫。

作者簡介

黃宗羲(1610—1695),漢族,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字太沖,一字德冰,號南雷,別號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藍水漁人、魚澄洞主、雙瀑院長、古藏室史臣等,學者稱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歷算學家、教育家。“東林七君子”黃尊素長子。與顧炎武、王夫之並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與弟黃宗炎、黃宗會號稱“浙東三黃”;與顧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並稱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國思想啟蒙之父”之譽。與陝西李顒、直隸容城孫奇逢並稱“海內三大鴻儒”。黃宗羲學問極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一生著述多至50餘種,300多卷,其中最為重要的有《明儒學案》《宋元學案》《明夷待訪錄》《孟子師說》《葬制或問》《破邪論》《思舊錄》《易學象數論》《明文海》《行朝錄》《今水經》《大統歷推法》《四明山志》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