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茫盲

忙茫盲

忙茫盲是網友對2009年一年中網路上的雷事、雷語、雷人和發生了什麼大事件,對2009年做一個回顧和總結。總結出三個字:忙、茫、盲。理由分別是:工作永遠忙碌,家務天天無休,兒子時時要陪——忙啊;未來幾年生活目標仿佛越來越難實現,社會中無奈現實讓人看不到希望——茫然;辦公室對著電腦,捷運里捧著報紙,每天關注的只是眼前事,無暇顧及長遠——盲。簡簡單單三個同音字,與生活相當貼切,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產生背景

“2009年,什麼都沒改變,就是年齡大了一歲。”有人如此感嘆這一年,上班、回家、再上班再回家,實在有些“迷茫”。網友“青卿”直接總結出三個字:忙、茫、盲。理由分別是:工作永遠忙碌,家務天天無休,兒子時時要陪——忙啊;未來幾年生活目標仿佛越來越難實現,社會中無奈現實讓人看不到希望——茫然;辦公室對著電腦,捷運里捧著報紙,每天關注的只是眼前事,無暇顧及長遠——盲。簡簡單單三個同音字,與生活相當貼切,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離開2009年,大家總是在盤點,這一年網路上的雷事、雷語、雷人,總是在回顧,這一年又發生了什麼大事件,卻似乎忘記了給自己的2009年做一個總結。論壇上一個主題帖,讓網友們欣喜不已,大家在這裡齊曬,2009年,各自買過的最貴的東西,遇到過最尷尬、最遺憾的事,送出的最大的紅包等等,這些都是每一個人生活中常遇到的,讓人們用這樣一個小貼士,微笑著告別2009。

詳細事例

大學生爭當官

對於大學生來說,學習、戀愛、加入學生會、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活排名不分先後的“四大內容”。尤其是參加學生會、團委等學生組織,正得到大學生越來越多的重視。

大學生積極加入學生組織,是獨立性和自主性的體現,但是越來越多大學新生對學生會熱情的空前高漲,則已經不是鍛鍊能力、張揚自我那么簡單。在加入學生會這件事情上,大學新生正越來越顯示出與他們的年紀不相符的“成熟”。引

忙學生會 忙碌掩不住迷茫

新生開學剛兩個月,北京某高校大一新生陸婷婷已經覺得時間遠遠不夠用了。陸婷婷最近幾天都是晚上10點多才一臉疲憊的回宿舍,她不是去學習或是參加社會實踐,而是一個頗具大學特點的說法:“忙學生會”去了。所謂“忙學生會”,在大學生群體中被泛指參加參加學生活動的行為。從一入校就有同學積極張羅的老鄉會,到大家擠破頭的校級、院級學生會、團委等學生組織,以及各種各樣的社團活動,每年都有很多新生積極參加這一類的活動,成為在同學中頗有面子的“忙學生會”的人。“忙學生會”越來越成為大學新生心目中重要的事情,像陸婷婷這樣剛入校不久就開始到處奔忙的不乏其人。學生會本來是一個大學裡為同學服務的學生組織,但是許多積極加入的學生看重的顯然不僅僅是這一點。除了鍛鍊能力之外,學生幹部在考研、就業、入黨、考公務員甚至評獎助學金等方面的有形無形的“實惠”,才是不少新生入學後積極加入團委或學生會的重要原因。比起一般的同學,陸婷婷的準備可以說是頗為積極。兩個月的時間裡,她已經加入了老鄉會、漫畫社、院團委,現在正在積極準備參校學生會的招新。她也已經認識了好幾位在學生會的同系師兄師姐。陸婷婷說,有他們幫助進學生會會容易很多,而且也便於以後開展工作。說起這兩個月的奔忙,陸婷婷告訴記者自己其實也並不是十分喜歡。從高中繁忙的學習生活進入這樣的氛圍,她也有很多的不適應。但是也許是突然出現了大把的空閒時間讓她不知所措,她還是盡力的去嘗試這些自己並不熟悉的東西。“到現在兩個月了,我都不太了解自己宿舍的同學,更不知道他們平常在做些什麼。我也不知道現在做的事以後是不是真的有意義。”談起這些時,一向顯得成熟自信的陸婷婷還是流露出一絲的迷茫。

爭當幹部 學生家長齊上陣

學生組織和學生活動種類繁多,如果是從鍛鍊能力的角度出發,實際上幾乎人人都可以獲得機會。但是因為背後涉及的“實惠”不同,這些機會被大學生半開玩笑的分成了“幾等”,熱門的擠破腦袋,冷門的無人問津。校級的“學生會”、“團委”被理所應當的看作“一等”,院級的“學生會”、“團委”名頭略小,被劃為二等。而各種各樣的社團活動,因為實惠不多,則被統統看作“三等”。但是對於熱情投入的大學生來說,選擇的過程遠比這劃分複雜。比如說,“二等”的院級學生幹部雖然名頭沒有那么響亮,但是因為和自己系的老師接觸比較多,在涉及助學金、考研等問題時可能會有更直接的“實惠”,在熱門程度上並不遜於“一等”的校級學生幹部。一到每年各種學生組織招新的時候,類似的權衡和考慮就成為大學校園裡熱鬧的“政治生活”。對於現在新生的“成熟”,在北京一所高校上大三的小舒自嘆弗如。他告訴記者,今年的學生會招新開始後,他已經收到許多師弟師妹的自薦電話或是郵件,其中不少人的自薦簡歷已經做得有模有樣。而為了拿到他的聯繫方式,很多人也是費了不小的周折。有個師弟甚至乾脆是站在宿舍樓門外,出來一個人就問是不是希望加入部門的學生會學長。小舒說要不是自己當天在學校,還不知道那個師弟要等多久。小舒還碰到過更讓他哭笑不得的事情。因為他經常負責新生入學的迎新工作,很多家長都會在準備離開時跟他打個招呼,希望在學習生活中照顧一下。而有的家長為了能讓孩子在大學過得“順利”一些,“打個招呼”已經不再那么單純。曾經有一個師弟的家長臨走時一定要請他吃飯。席間一番感謝後切入主題:兒子考上北京的大學了,自己家比較遠這邊也沒啥背景,想問小舒可不可以介紹認識他們團委的老師,最好是校團委的老師,希望開學後可以讓孩子做個小幹部。那位家長甚至還有意無意的暗示,如果可以照顧,一定會向小舒表示一下“心意”。“現在的家長可能比孩子還急,要不然新生們也不至於這么看重這個。”小舒感嘆說,“以前我進學生會只是為了鍛鍊自己,做事情也是為了興趣,沒考慮太多回報不回報的事情。現在的學生和家長目的就明確多了,一定是事先仔細衡量了是否有用,然後再積極活動的。”

就業壓力大 幹部履歷加砝碼

大學生對學生幹部這一履歷的空前重視,最根本還是為了將來的工作考慮。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日漸增大,競爭越來越激烈。學習成績不再是決定性的因素,個人的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綜合素質正越來越受到用人單位的重視。這種情況下,學生工作經驗、校外實習等實踐經歷成為求職過程中重要的砝碼。對於大學生來說,在大學期間積極加入學生組織,不但可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及早鍛鍊社會適應能力,而且可以獲得很多直接的“實惠”。一方面學生幹部會在學期末的綜合測評中獲得加分,另一方面可以多增加和老師、同學的接觸,在保研、考研時有很多優勢。現在很多單位進行校園招聘時,會把領導能力和團隊精神作為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標來衡量。而對於身處校園的大學生來說,領導能力和團隊精神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參加過學生會,有過學生工作經驗。比如在許多單位的校園招聘中,是否具備潛在的領導能力是列在選人標準第一位的。而那些在學校有過領導經驗的學生,尤其是有過學生會、團委等學生組織經驗的學生因此就有了特別的優勢。在這種氛圍下,關注學生會,積極加入各種學生組織的熱潮逐步擴展至低年級學生也就不足為怪了。畢竟大學是走向社會的最後一方平台,越是及早準備越能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在將來的職業競爭中占有先機。但是對於大學生來說,這種高漲的熱情不能走向盲目和隨意,不能僅僅是為了增加一筆簡歷而加入學生會。畢竟,用人單位最終關注的還是學生真實的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

80後跳槽

調查經過

72.5%的人準備年初跳槽 其中69.45%在30歲以下

近日,記者以“跳槽還是臥槽?”為題在深圳新聞網上展開了一次問卷調查,截至1月11日,共有262位熱心讀者在網上填寫了問卷,統計結果如下:

年齡層次:參與調查的讀者中,25-30歲的有107人,占40.83%;20-25歲的有75人,占28.62%;30-35歲的有63人,占24.04%;35-40歲的只有17人,占6.48。從這組數據看,30歲以下的年輕人在參與調查的讀者中占69.45%。

跳槽幾率:在這262人中,跳過兩次槽的有71人,占27.09%;跳槽三次的有44人,占16.79%;三次以上的有64人,占24.42%;一次的有56人,占21.37%,從未換過單位的有27人,占10.3%。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跳槽兩次以上的人占68.6%。

跳槽後果:通過跳槽找到了自己認為滿意的工作的人有173人,占66.03%,沒有找到滿意工作的有89人,占33.96%。

跳槽打算:新年開始,準備跳槽的有190人,占72.51%;不打算跳槽的有72人,占27.48%。

跳槽原因:認為“現在工作收入低”的有76人,占29.11%;選擇“個人能力得不到發揮”的有46人,占17.62%;覺得“難以得到升職機會”的有35人,占10.72%;“不喜歡上司或老闆的為人”的有28人,占10.72%;“現在的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興趣或專業”的有22人,占10.42%;感覺“工作壓力太大”的13人,占4.98%;因為“人際關係緊張”的有8人,占3.06%;選擇“其他原因”的有31人,占11.87%。

這是一個“跳槽”多發的季節,空氣里似乎都瀰漫著浮躁的味道。

“對於那些具有明確的自我奮鬥目標和個人定位的人來說,跳槽是實現他們人生理想向上的階梯,這種良性的人才流動無論對個人的發展、企業的最佳化還是社會的資源整合來說,都是很有利的。不過,現在社會上有相當比例的跳槽行為是非理性的,盲從隨意,跳槽不再是個人發展的跳板,反而成為測量心情好壞的指標。”這是記者在走訪深圳市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展動力人才資訊(中國)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遠見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等多家相關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士時,他們對年初跳槽高峰現象作出如出一轍的解說 。

調查結論

非理性跳槽在上世紀80年代後出生的人群中尤其明顯。在一家正在招聘行銷人員的公司,人事經理指著一堆應聘材料對記者說:“你看看,工作一兩年就忙著跳槽了,這樣的年輕人我哪敢要啊,屁股還沒坐熱就跑了!”記者從上面隨意拿了幾份應聘材料,看到以下情況:

小蔡,男,1983年生,計算機專業本科畢業:2004年3月至8月,在深圳某技術有限公司做系統測試員;2004年9月至2005年10月,在北京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做網路主管;2005年10月至2006年11月,在某國際貿易(北京)有限公司做網路管理兼業務員。

小鄭,男,1982年生,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專科畢業: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深圳某科技有限公司;2005年3月至12月,深圳市某技術有限公司;2006年1月至11月,深圳某諮詢有限公司。

小郭,女,1982年生,音樂學教育專業本科畢業:2005年10月至2006年6月,在深圳某技術有限公司做銷售助理;2006年7月至9月,在深圳某科技有限公司做客戶經理。

“不用看了,很多都是1980年以後出生的‘QQ’一族,來應聘的這些人中能在一個崗位上做滿一年半以上的沒幾個。”這位經理對記者說。他用“茫”、“盲”和“忙”三個字來形容這些頻繁跳槽的年輕人:“對自己的未來職業發展方向欠考慮,你問他到底想做什麼,他很茫然;在選擇跳槽單位時,又很盲目、盲從;他總認為下一個單位一定比自己現在的好,忙得像跳蚤一樣跳來跳去地換單位。”

1 衝動跳槽得不償失

當事人:小黃,24歲,金融專業本科畢業

小黃2005年大學畢業後,通過熟人介紹進入南山一家廣告公司工作,每月1600元。由於是在財務部工作,小黃能看到單位里其他人的工資,他很關注這一情況,對照比較發現自己的收入在這家公司的大學畢業生中屬於最低一檔。為此,他一直盼望著儘早轉正加工資。

小黃做事有些粗心,在試用期的半年裡曾兩次做賬出現差錯。第一次,財務經理只說了一句:“下次仔細點兒。”後來又出現了類似的錯誤,財務經理有些不高興了,批評了他兩句,他卻有些不以為然地反駁說:“不就差了幾塊錢嗎?”

很快半年就過去了,一心一意等著漲工資的小黃,雖然最後還是轉正了,但卻沒加薪。對此,他非常不滿,在做當月工資報表的時候,在自己那一欄上加了300元。沒幾天,他給自己加工資的行為就被發現了,人事部經理找他談話,對他提出了嚴肅批評。公司沒有辭退他,可是堅持認為“轉正就該給我加工資”的小黃,抱著“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的賭氣想法,不顧家人的再三勸阻,連招呼都沒打一聲就離開了那家公司。當時正好快過年了,他也就沒再去找工作。

過完春節,他在人才市場轉了兩個多月之後,才在寶安石岩一家電子廠找到了工作,每月工資只有1000元。工廠經常加班加點,人際關係還挺複雜。做了一個多月,小黃再次選擇離開。

專家點評

不要總想別人該如何善待自己深圳市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秘書長韓賦說:“像小黃這樣的年輕人並不少見,他們總想著別人應該怎樣善待自己,而沒有認真想想自己該如何適應社會、適套用人企業的需要和要求,自己為所在企業付出了多少。單位不能滿足自己的加薪要求就跳槽,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剛工作,一定要腳踏實地地認真幹上兩年左右,積累職場做人做事的經驗,不能過分計較報酬。對於頻繁跳槽的年輕人,不少用人單位都會因擔心‘不穩定’,而拒絕提供機會。”

揚長避短早做規劃

當事人:小張,28歲,會計專業畢業

考大學時,小張的父母認為會計好找工作,於是讓他報考了西南財大會計專業。2000年大學畢業後,小張來到深圳,通過應聘進入龍華某知名大企業做會計工作。重複單調的會計工作很快就令他感到厭煩,由於缺乏興趣和主動性,他的績效考核結果連續3年都不是特別理想,自然也就不可能升職了。3年後,小張實在呆不下去了,辭掉了工作。

為了改變環境,爭取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他報考了西安交大的MBA,脫職學習兩年順利拿到碩士學位證書後,又到一家民營企業求職。招聘單位看了他的工作背景和學歷後,安排他擔任董事長助理,主管審計工作。但是,一年多後他再次辭職。為此,小張本人深感痛苦,不知道自己到底哪個地方出了問題。

他讀MBA專業時有一位同班同學原來是從事人力資源研究工作的,同學用行為統計學方法給他做了一次測試,結果發現他的個性特質與工作極不匹配。

專家點評:個性特質最好能與工作匹配

深圳市遠見管理諮詢有限公司、720°領導才能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黃志猛在與記者談到小張的情況時表示:“這是用非所長的一個典型案例。我們這裡所說的‘長’並不是指一個人所學的專業,而是指他的個性特質反映出的優勢。比如一個性格內向,不善表達的人,你讓他去當推銷員,那他肯定很痛苦,但如果讓他做幕後研究工作可能他就幹得很好。從小張那份電腦測試圖表看,小張性格外向,喜歡錶達;支配性願望非常強烈,喜歡主控事情;從工作模式上看,他好動不好靜,屬於現場爆發型;精確度和耐心都很弱。他這種人去做會計和審計工作恰好是避長揚短,嚴重扭曲了他的性格,所以他做起來會那么難受,不願意去做,績效自然就不會理想。他適合做行銷、公關之類與人打交道的工作。”

黃志猛認為,個性特質與工作不匹配往往是頻繁跳槽背後的一個真實原因,很多人就是不了解自己,所以只能在頻繁的跳槽中尋找自我定位,有些悟性高的很快悟出來了,找準了;可悟性不高的,換來換去最後都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什麼在跳了。這造成人才資源的大量浪費。

他建議:“在選擇自己上大學的專業、今後的職業發展方向時,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優勢和潛能在哪裡,揚長避短。這就是職業規劃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已開發國家已經很常見職業規劃在我國才剛剛起步。”

為什麼選擇在年初跳槽?

認為“年初招聘機會多”的有126人,占48.27%;獎金已拿到的有54人,占20.68%;表示有“其他原因”的有81人,占31.03%。

展動力人才資訊(中國)有限公司最近幾年曾專門做過有關跳槽現象的調查研究。近日,在該公司執行總裁郭展序的辦公室里,記者得到了這樣一組統計數據(截至2005年底):

跳槽周期:大學畢業或研究生畢業後獲得第一份工作到第二份工作的平均周期是13個月,其中9個月就跳槽的占了一半以上;平均周期為一年半的有30%多一點兒;剩下的10%左右是工作更短(少於9個月)或更長(超過一年半)的。

跳槽特點:在22-28歲年齡段的人群中,換工作周期為兩年零9個月;28-45歲年齡段的人群中,換工作周期為3年零兩個月。

從目前中國人才市場環境看,一個職業人在一個單位平均工作周期為3年,平均工作周期超過了6年的已經屬於“超穩定的職業人”,約占總人數的20%的左右。

專家觀點

成熟的人不會因為小事辭職

展動力人才資訊(中國)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郭展序認為,作為一名職業人,在跳槽前應該認真想清楚三個問題——我的志趣和優勢在哪裡?我的能力是否支持這個興趣?如果能力不夠,我是否願意繼續學習來獲得這種能力?

郭展序說:“在目前的就業環境對大量的非名牌大學生不太理想的情況下,他們一般在找第一份工作時要求很低,只要有機會工作就行,這種選擇是對的,進入職業圈獲得職場經驗很重要。但在準備找第二份工作時一定要慎重,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時,還要認真思考前面提到的那三個問題。”

他強調說,在選擇第二份工作時,一開始不要太看重工資待遇,不能以太短的周期去衡量得失,需要關注的是自己的發展前途和機會,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恆心去面對工作中遇到的挑戰和困難。“一個人在職業生涯里到底能夠走多高,關鍵要看他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的心態和行動。老闆或公司領導都喜歡能力強、心態積極,且不過於計較個人得失的員工。”

在談到跳槽的原因時,郭展序說:“這個問題很複雜,我可以列出108個理由,比如路太遠,樓下小偷多,不喜歡公司的裝修風格,不喜歡公司的管理規定,與領導關係不好等等。不過,總的說來,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追求個人職業的發展;認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攀比和虛榮心作怪;客觀環境發生了變化,比如公司倒閉了,個人生活狀況發生了變化等等。”他強調說,一個成熟的職業人是不會因為一些很小的事情去辭職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