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號

志號是郵票的順序編號,是郵票發行情況的記錄。早期郵票上是沒有志號的,要想知道一套郵票的發行年代和全套枚數,都要查閱郵票目錄,很不方便。1949年把志號印在郵票下面的白邊上,好似一條線,把新中國郵票串了起來,成為新中國郵票的特點之一。這種郵票編號方法很快受到各國集郵者的讚許,有些國家也相繼在郵票上印了志號。

概述

新中國郵票的志號,主要表現在紀念郵票和特種郵票上。但在郵票發行過程中,郵票志號曾發生過多次變化。

老“紀特”票

“紀”字頭郵票指紀念郵票,從1949年10月8日發行的紀1《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起,至1967年3月10日發行的紀124《向32111英雄鑽井隊學習》止;“特”字頭郵票指特種郵票,從1951年10月10日發行的特1《國徽》起,至1966年5月10日發行的特75《服務行業中的婦女》止。集郵界稱這一時間段的紀念和特種郵票為“老紀特票”。
其志號的特點是,標註票種、套號、全套枚數、枚號、總枚數及該票印製年份。以紀25《世界文化名人》面值400元郵票為例,框線下印有:“紀25.4-4 (110)”,其中,“紀25”是紀念郵票的總套數序號,“4-4”分別表示此套郵票全套共4枚,這一枚是第4枚。“(110)”表示這枚票是新中國全部紀念郵票的第110枚。此外,“紀”字頭票在“紀16”之後,“特”字頭票在“特5”之後,開始標註發行年份。

“文”字郵票

從1967年發行的《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萬歲》郵票起,到1970年1月21日發行的《革命青年的榜樣》郵票止,共發行了19套。這一時間段正值“文化大革命”,紀念與特種郵票上的志號統統被取消,這一時期發行的郵票在郵票目錄上被稱為“文”字郵票。如《革命青年的榜樣》郵票,是“文”字郵

志號:2008-3志號:2008-3
票的最後一枚票,目錄上編為“文19”,其實郵票上並未印有“文”字樣,只是習慣叫法。

“編號”郵票

1970年8月1日發行的《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起,至1973年1月15日發行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止,共有95枚郵票面世。它們不分紀念郵票還是特種郵票,全部按發行順序編號,同時郵票上還標註印製年份。

“JT”郵票

從1974年開始,紀念郵票和特種郵票重新編號發行,分別用“紀”和“特”的漢語拼音開頭字母“J”和“T”分別代表。“J”票從1974年5月15日發行的J.1《萬國郵政聯盟成立一百周年》起,至1991年11月16日發行的J.185《第一屆世界女子足球錦標賽》止。“T”票從1974年1月1日發行的T.1《體操運動》起,至1991年9月14日發行的T.168《賑災》止。“JT”郵票的志號與“老紀特票”基本相似,但取消了總枚數號。

“編年”郵票

自1992年1月起至今,無論是紀念郵票還是特種郵票,郵票志號都按年度與發行順序編號,其中仍標註“J”或“T”,以區分“紀念”或“特種”郵票。1992年1月25發行的《壬申年》特種郵票一套兩枚,是“編年”郵票中的第一套郵票,第1枚志號為“1992-1 (2-1)T”,編號的左半部為年度及套票的順序號,右半部括弧內為這套票的枚數和第幾枚,最後的“T”表示此套郵票為特種郵票。目前使用的郵票志號,其顯著特點是把發行年份放在志號首位,故此稱為“編年”郵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