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三十三天:巴利語Tàvatiüsa的直譯。因為此天界為三十三諸天所居,故名。佛教謂須彌山頂四方各有八天城,合中央帝釋所居天城,共三十三處,故云。即一般所說的天堂。出處:晉法顯《佛國記》:“佛上忉利天三月,為母說法。”傳說在很久以前,馬嘎塔國的馬吒喇村(Macalagàma)有一位名叫馬喀(Magha)的婆羅門青年,他和三十二位朋友經常一起做善事、行布施,死後都投生到天界。因為馬喀是他們的首領,所以成為此天界的天主,其他三十二位朋友分別成為小天王。
文錄記載
《無礙解道義注》中說:“三十三個人投生到那裡,為三十三天。或只因為那些諸天而稱為三十三天。他們也是有依山而住者,有依虛空而住者,如是次第到達輪圍山。亞馬等天也一樣。在一個天世間中,是不存在有諸天次第[居住卻]不到達輪圍山的。”(Ps.A.2.30)摘自《巴利語彙解》瑪欣德尊者著
簡介
忉利天,或叫怛唎耶怛唎奢天(Trayastrmsa-Deva),譯為三十三天,為欲界的第二層天,在須彌山的頂上,距離這個世界之上八萬由旬高(約三十餘萬里)的地方。此天天眾身長四十里,壽命壹千歲,人間百年為其一日一夜。言三十三天者,在須彌山頂有一座城廓名叫喜見城,或叫善見城,縱廣八萬由旬,帝釋天主居於其中。在善見城的四方有四個峰,各五百由旬,每峰有八天,四方合共三十二天,連中央的喜見城,共三十三天。依據《正法念處經》,三十三天諸天國的名稱分別為:1、善法堂天,2、山峰天,3、山頂天,4、喜見城天,5、缽私他天,6、俱吒天,7、雜殿天,8、歡喜園天,9、光明天,10、波利耶多天,11、離險岸天,12、谷崖岸天,13、摩尼藏天,14、施行天,15、金殿天,16、鬘形天,17、柔軟天,18、雜莊嚴天,19、如意天,20、微細行天,21、歌音樂天,22、威德輪天,23、日行天,24、閻摩那娑羅天,25、連行天,26、影照天,27、智慧行天,28、眾分天,29、曼陀羅天,30、上行天,31、威德顏天,32、威德焰輪光天,33、清淨天。大智度論云:‘昔摩訶陀國中,有婆羅門,名摩訶,姓憍屍迦,有大福德大智慧,知友三十三人,共修福德,命終皆生須彌山頂第二天上。帝釋天
帝釋天,梵名ShakradevānāmIndra,釋迦提桓因陀羅,簡稱“釋提桓因”,意為“能天帝”。他居住在須彌山頂中央的善見城,為三十三天之主。因其為欲界諸天,所以並未斷七情六慾。佛教相傳帝釋天曾率領諸天與阿修羅王大戰,後來帝釋天皈依佛陀,信奉佛教,並率諸天以牛頭栴檀為佛陀及諸羅漢建造重閣講堂,並以各種臥具和美食供養佛陀及其弟子。在佛教傳入中國後,因三教合一的傾向,佛道兩大宗教都常有把對方的神,當作自己的神明的傾向。道教宣揚玉皇大帝統領諸天神佛,佛陀是三界的導師,四生的慈父。亦稱九法界的本師。圓滿成就的佛陀,具有無窮無盡的智慧和力量,早已達到至高無上、無與倫比的境界。而民間有將道教的玉皇大帝等同於帝釋天的說法,並以正月初九天帝誕辰日當成帝釋天的生日,這都是牽強附會的。地位
《阿彌陀經》上所說的釋提桓因,就是這個帝釋;在楞嚴咒裡邊所說的南無因陀囉耶,這因陀囉耶也就是帝釋天。他雖然在天上做天主,但是在佛教里只是一個護法;他不單不能做主,而且連坐的位置都沒有,只是在門口站著。這位天主,就是一般人所謂的萬能的上帝。不錯,他是萬能的,他不只管天上的事情,也管人間的事情。但他和我們人間的人沒有什麼分別,為什麼?他也有淫慾,也有飲食,也有睡眠這三種慾念,只不過他輕一點,沒有我們人間的人這么重。我們人間的人,在飲食方面,幾天不吃飯,就餓得受不了;幾天不行淫慾,也就覺得很不自在;幾天不睡覺,那更覺得精神不夠。可是這位帝釋,就是一百天不吃飯也可以,兩百天也可以,三百天、一年不吃飯,都可以的;一年不睡覺,也可以的;一年沒有淫慾,也可以。雖然這樣,不過,他還是沒有斷欲。
忉利天人的壽命是一千歲。以我們人間的一百年,做為忉利天的一晝夜。你想一想:他的壽命雖然一千歲,但是比我們人間多多少年。
構造
忉利天有八萬由旬這么大,城池的牆壁是七寶造成的,光是城池就有六萬由旬。忉利天天主所住的城叫善見城,所住的宮殿都是用最名貴的寶貝造成的。所以他生到這個地方,就不願意走了,而願意在那兒做天主,也就是這個道理。他的前後左右、四維上下,都是珠寶,房子也是珠寶造成的。這么美麗的地方,這么美麗的宮殿,所以他的欲心也就不會停止,以為這樣就滿足了,可以在那裡安然享受天福。他認為這是最快樂的地方,所以希望一切眾生都生到他這個天國,他的世界。我的世界是這么快樂的一個世界,誰歡喜來,我都歡迎!因為他很歡迎人們到他這裡來住,他認為他很慷慨;但他不知道他自己的生死也不能了,因為他貪著這種快樂。由來
那么講了半天,這個天主是怎么做的?是不是從地下往上升,先做地主,然後升做天主?廣州有個風俗,家家都供奉地主。是不是由地主升做天主呢?或者由地主做人主,再由人主又做到天主呢?不是的。那么是怎么做天主的呢?在迦葉佛時,這位天主原本是個女人,所以你不要以為他是什麼不得了的。這個女人發心為佛造一座塔廟,她是什麼因緣發起這個心呢?因為她看見一座破廟,已經沒有屋頂,沒有天花板了。這破廟裡有尊佛像,每逢颳風下雨,就會把這尊佛像所貼的金面,從臉上一道一道的衝下來。她一看,就生了一種難過的心:哎喲!這佛像已經都髒了,啊!這太不好吧!於是她發心要把這座廟修造好。
她想造廟,但自己沒有錢,於是就找她的親戚朋友,你們大家可不可以幫我的忙呢?你們有親戚就找親戚,有朋友就找朋友,我們互相做一件慈善的事情,把這座廟修好。她的親戚朋友說:可以,我們大家互相合作來造一座廟。這么一找,恰恰就找了三十三個人,她是其中的一個發起人,另外又有三十二個,這三十二個大約多數是女人。這在歷史上已不可考,也考察不出來了。若有男人,也很少的。因為男人呢?以為自己了不起,不歡喜造廟,說:這個讓女人去做。所以就由三十三個女人把這座廟造好了,又造了一座寶塔。大家都拿出一點錢,共同拿出所有的力量來造廟造塔。
塔廟造完了,這三十三個人的生命結束之後,全都生到天上去了,每一個人有一層天,所以三十三個人就有三十三天。而這三十三天的中間就是忉利天天主──帝釋。這是忉利天的由來。
解釋
佛教以為天是有情眾生最妙、最善,也是最快樂的趣處。只有修習十善業道者才能投生天部。但"天"雖然處於諸有情界中最高最優越的地位,能獲種種享受,但仍未跳出輪迴,一旦前業享盡,便會重新墮入輪迴之中。佛教也把六道中的天道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種,統稱三界。
佛教認為天界依次向上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共二十八層。其中欲界天有六層天、色界天有十八層天、無色界天有四層天。
二十八天中,只有欲界的四王天與忉利天,因依須彌山的地界而居,故稱“地居天”,夜摩天以上,都是凌空而處,故名“空居天”。
欲界六天
第一,四天王天(修中之下品十善則生其中)。第二,忉利天又名三十三天(修中之中品善則生其中)。
第三,夜摩天(修中之上品十善則生品十其中)。
第四,兜率天或兜率陀天(修上之下品十善發願行慈則生其中)。
第五,化樂天(修上之中品十善則生其中)。
第六,他化自在天(威力自在故稱為魔王修上上品十善則生其中)。六欲天的天神和人間一樣,有身體形相,並有物質生活的需求與精神生活的享樂,尚且耽溺於飲食男女的欲望之中,因此稱為欲界。
欲界除六欲天之外,還包括人界的四大部洲、阿修羅,以及畜生、餓鬼、地獄等五趣。
色界四禪
色界四禪合十八天初禪(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
第二禪(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
第三禪(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第四禪(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此四天是凡夫。無煩惱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從無煩惱天以後五天是阿那含人。
依第四禪修五品動禪生五天中。名五淨居天)。色界的天神雖然沒有財、色、名、食、睡等欲望,但是還有殊勝的形色、精神上的愛情、國家的型態、社會的組織等現象,此天以禪悅法喜為食,因此稱為色界。
無色界
無色界四天空處天。識處天。無處有處天。非想非非想天(凡夫爾時謂心都盡。名為涅槃。聖者以理集之。怛無粗想。由有細想具足四心。是以更施後句情理合說故。曰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大劫。此三界中最上。名曰有頂。亦名第一有也)。無色界的天神已經完全超越男女飲食、身體形質的障礙,不執著於任何的形色,只有純粹精神的存在,和色界一樣以禪悅法喜及識為美食。
三界二十八天的果報雖然各有優劣、苦樂等差別,都屬於迷界,仍然難脫生死輪迴之苦,因此《法華經》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意思是說,三界充滿了生老病死等眾苦,逼迫著眾生的身心,就如一幢著火的房子,不能安居。因此眾生唯有修行精進,以求出離三界,進而證悟涅盤,這才是究竟解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