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障礙

心身障礙,是指由於心理因素而導致的軀體疾病為表現形式的心理疾病。包括高血壓、冠心病、消化性潰瘍,神經性厭食等。

簡介

心身障礙(psychosomatic disorder),也稱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在DSM-II(1968)里將其定名為“心理生理性自主神經與內臟反應” 。

釋義

狹義:指心理社會因素在發病、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軀體器質性疾病。
廣義:特指心理社會因素在發病、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軀體器質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礙。

概述

(一)相關定義

心身反應(psychosomatic reactions):指精神性刺激引起的生理反應,當刺激除去,反應也就恢復。

(二)特點

1.以軀體症狀為主,有明確的病理生理過程。 2.某種個性特徵是疾病發生的易患素質。
3.疾病的發生和發展與心理社會應激和情緒反應有關。
4.生物或軀體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發病基礎,心理社會因素往往起“扳機”作用。
5.心身疾病通常發生在自主神經支配的系統或器官。
6.心身綜合治療比單用生物學治療效果好。

發病機理

(一)心理動力學理論

重視潛意識心理衝突在心身疾病發生中的作用,認為個體特異的潛意識特徵決定了心理衝突引起特定的心身疾病。 發病三要素:1.未解決的心理衝突;2.器官脆弱易感傾向;3.自主神經過度活動。

(二)心理生理學理論

研究側重於心身疾病發病過程,重點說明哪些心理社會因素,通過何種生物學機製作用於何種狀態的個體,導致何種疾病的發生。

(三)行為學習理論

認為某些社會環境刺激引發個體習得性心理和生理反應,由於個體素質上的、或特殊環境因素的強化,或通過泛化作用,使得這些習得性心理和生理反應被固定下來,而演變成為症狀和疾病。

(四)綜合發病機制

不再拘泥於某一學派,而是綜合各種理論,互相補充,形成了綜合的心身疾病發病機制理論。

障礙的分類

1.心血管系統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陣發性心動過速、心律不齊、原發性高血壓、偏頭痛、原發性低血壓、雷諾病(Raynaud disease)等。
2.呼吸系統
支氣管哮喘、過度換氣綜合徵、神經性咳嗽等。
3.消化系統
胃、十二指腸潰瘍、神經性厭食、神經性嘔吐、潰瘍性結腸炎、腸道易激綜合徵等。
4.皮膚系統
神經性皮炎、瘙癢症、斑禿、銀屑病、多汗症、慢性蕁麻疹、濕疹等。
5.肌肉骨骼系統
類風濕性關節炎、腰背疼、肌肉疼痛、痙攣性斜頸、書寫痙攣等
6.泌尿生殖系統
過敏性膀胱炎、勃起功能障礙、早泄、性慾低下、慢性前列腺炎、性慾減退等。
7.內分泌系統
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低血糖、艾迪生病(Addison′s disease)等。

診斷與防治

(一)診斷原則

1.疾病的發生包括心理社會因素,明確其與軀體症狀的時間關係;
2.軀體症狀有明確的器質性病理改變,或存在已知的病理生理學變化;
3.排除神經症性障礙或精神病。

(二)治療原則

心、身同治原則。三個目標:1.消除心理社會刺激因素: 2.消除心理學病因: 3.消除生物學症狀

(三)預防原則

心身同時, 從早做起, 健全人格, 矯正行為, 消除刺激, 積極疏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