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絞痛治療儀

心絞痛治療儀

心絞痛治療儀,通過特定強度的雷射照射,人體組織會產生一系列的應答反應,同時引起廣泛的生物學效應,改變血液流變學性質,降低全血粘度及血小板凝集能力;促進ATP酶的生成,增加紅細胞的變形能力、流動性;同時提高紅細胞攜氧能力,以及增強組織對氧的利用;促進機體的代謝機能,改善微循環,降低體內中分子物質,增強體內超氧化物(SOD)的活性,這樣可以很好的淨化血液,清除血液中的毒素、自由基;分解、消溶、清除血栓和動脈硬化斑塊,調節機體免疫力。從根本上康復心腦血管疾病。

基本信息

心絞痛分類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將心絞痛分為勞累性和自發性兩大類。結合近年對心絞痛病人深入觀察提出的一些類型,現將心絞痛歸納如下的三大類:

勞累性心絞痛

勞累性心絞痛(anginapectorisofeffort)是由運動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況所誘發的心絞痛。包括3種類型: 1.穩定型勞累性心絞痛 簡稱穩定型心絞痛(stableaninapectoris),亦稱普通型心絞痛,是最常見的心絞痛。指由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典型心絞痛發作,其性質在1~3個月內並無改變。即每日和每周疼痛發作次數大致相同,誘發疼痛的勞累和情緒激動程度相同,每次發作疼痛的性質和疼痛部位無改變,疼痛時限相仿(3~5分鐘),無長達10~20分鐘或以上者,用硝酸甘油後也在相同時間內發生療效。
本型心絞痛發作時,病人表情焦慮,皮膚蒼白、冷或出汗。血壓可略增高或降低,心尖區可有收縮期雜音(二尖瓣乳頭肌功能失調所致)。第二心音可有逆分裂,還可有交替脈或心前區抬舉性搏動等體徵。 病人休息時心電圖50%以上屬正常,異常心電圖包括ST段和T波改變、房室傳導阻滯、束支傳導阻滯、左束支前分支或後分支阻滯、左心室肥大或心律失常等,偶有陣舊性心肌梗塞表現。疼痛發作時心電圖可呈典型的缺血性ST段壓低的改變。
2.初髮型勞累性心絞痛 簡稱初髮型心絞痛(initial onset angina pectoris)。指病人過去未發生過心絞痛或心肌梗塞,而現在發生由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絞痛,時間尚在1~2個月內。有過穩定型心絞痛但已數月不發生心絞痛的病人再發生心絞痛時,有人也歸入本型。
本型心絞痛的性質、可能出現的體徵、心電圖和X線發現等,與穩定型心絞痛相同,但心絞痛發作尚在1~2個月內。以後多數病人顯示為穩定型心絞痛,但也可能發展為惡化型心絞痛,甚至心肌梗塞。 3.惡化型勞累性心絞痛 簡稱惡化型心絞痛,亦稱進行型心絞痛(progressive angina pectoris)。指原有穩定型心絞痛的病人,在3個月內疼痛的頻率、程度、誘發因素經常變動,進行性惡化,病人的痛閾逐步下降,於是較輕的體力活動或情緒激動即能引起發作,故發作次數增加,疼痛程度較劇,發作的時限延長,可超過10分鐘,用硝酸甘油後不能使疼痛立即或完全消除。發作時心電圖示ST段明顯壓低與T波倒置,但發作後又恢復,且不出現心肌梗塞的變化。
本型心絞痛反映冠狀動脈病變有所發展,預後較差。可發展為急性透壁性心肌梗塞,部分病人實際上可能已發生較小的心肌梗塞(未透壁)或散在性心內膜下心肌梗塞灶,只是在心電圖中未能得到反映而已。也可發生猝死。但也有一部分患穩定型心絞痛多年的病人,可在一個階段中呈現心絞痛的進行性增劇,然後又逐漸恢復穩定。

自發性心絞痛

自發性心絞痛(angina pectoris at rest) 心絞痛發作與心肌需氧量無明顯關係,與勞累性心絞痛相比,疼痛持續時間一般較長,程度較重,且不易為硝酸甘油所緩解。包括四種類型: 1.臥位型心絞痛(anginadecubitus) 亦稱休息時心絞痛。指在休息時或熟睡時發生的心絞痛,其發作時間較長,症狀也較重,發作與體力活動或情緒激動無明顯關係,常發生在半夜,偶爾在午睡或休息時發作。疼痛常劇烈難忍,病人煩躁不安,起床走動。體徵和心電圖變化均較穩定型心絞痛明顯,硝酸甘油的療效不明顯,或僅能暫時緩解。 本型心絞痛可由穩定型心絞痛、初髮型心絞痛或惡化型心絞痛發展而來,病情加重,預後甚差,可發展為急性心肌梗塞或發生嚴重心律失常而死亡。其發生機理尚有爭論,可能與夜夢、夜間血壓降低或發生未被察覺的左心室衰竭,以致狹窄的冠狀動脈遠端心肌灌注不足;或平臥時靜脈回流增加,心臟工作量增加,需氧增加等有關。 2.變異型心絞痛(Prinzmetal's variant angina pectoris) 本型病人心絞痛的性質與臥位型心絞痛相似,也常在夜間發作,但發作時心電圖表現不同,顯示有關導聯的ST段抬高,而之相對應的導聯中則ST段壓低(其它類型心絞痛則除aVR及V1外各導聯ST段普遍壓低)。目前已有充分資料證明,本型心絞痛是由於在冠狀動脈狹窄的基礎上,該支血管發生痙攣,引起一片心肌缺血所致。但冠狀動脈造影正常的病人,也可由於該動脈痙攣而引起本型心絞痛,冠狀動脈的痙攣可能與α腎上腺素能受體受到刺激有關,病人遲早會發生心肌梗塞。 3.中間綜合徵(intermediate syndrome)亦稱冠狀動脈功能不全(coronary insufficiency)。指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絞痛發作歷時較長,達30min到1小時以上,發作常在休息時或睡眠中發生,但心電圖、放射性核素和血清學檢查無心肌壞死的表現。本型疼痛其性質是介於心絞痛與心肌梗塞之間,常是心肌梗塞的前奏。 4.梗塞後心絞痛(postinfartionangina)在急性心肌梗塞後不久或數周后發生的心絞痛。由於供血的冠狀動脈阻塞,發生心肌梗塞,但心肌尚未完全壞死,一部分未壞死的心肌處於嚴重缺血狀態下又發生疼痛,隨時有再發生梗塞的可能。

混合性心絞痛

混合性心絞痛(mixed type angina pectoris)勞累性和自發性心絞痛混合出現,由冠狀動脈的病變使冠狀動脈血流貯備固定地減少,同時又發生短暫的再減損所致,兼有勞累性和自發性心絞痛的臨床表現。有人認為這種心絞痛在臨床上實甚常見。 近年臨床上較為廣泛地套用不穩定型心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一詞,指介於穩定型心絞痛與急性心肌梗塞和猝死之間的臨床狀態,包括了初髮型、惡化型勞累性心絞痛,和各型自發性心絞痛在內。其病理基礎是在原有病變上發生冠狀動脈內膜下出血、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血小板或纖維蛋白凝集、冠狀動脈痙攣等。 按勞累時發生心絞痛的情況,又可將心絞痛的嚴重程度分為四級:①Ⅰ級:日常活動時無症狀。較日常活動重的體力活動,如平地小跑步、快速或持重物上三樓、上陡坡等時引起心絞痛。②Ⅱ級:日常活動稍受限制。一般體力活動,如常速步行1.5~2公里、上三樓、上坡等即引起心絞痛。③Ⅲ級:日常活動明顯受損。較日常活動輕的體力活動,如常速步行0.5~1公里、上二樓、上小坡等即引起心絞痛。④Ⅳ級:輕微體力活動(如在室內緩行)即引起心絞痛,嚴重者休息時亦發生心絞痛。

心絞痛的飲食

1、控制鹽的攝入量

少吃鹽,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長期大量的食用氯化鈉,會使血壓升高血管內皮受損。心絞痛的患者每天的鹽攝入量控制的6克以下。

2、控制脂肪的攝入

少吃脂肪、減少熱量的攝取。高脂飲食會增加血液的粘稠度,使血脂增高。高脂血症是心絞痛的重要誘發原因之一。

3、減少食用植物油的攝入

應當儘量減少食用油的量,油類也是形成脂肪的重要物質。但可以選擇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代替動物油,每日的總用油量應限制在5—8茶匙。

4、避免食用動物內臟

因為動物內臟含有豐富的脂肪醇,例如肝、心、腎等。

5、戒菸戒酒

菸酒對人體的害處,眾所周知,它不僅是心絞痛的誘因之一,也是誘發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

6、多吃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食物。

如新鮮蔬菜、水果、粗糧等;

7、多吃海魚和大豆有益於冠心病的防治8、平時多吃有利改善血管的食物

如大蒜、洋蔥、山楂、黑木耳、大棗、豆芽、鯉魚等食物;

9、儘量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和脹氣食物

如濃茶、咖啡、辣椒、咖喱等;

10、注意少食多餐,切忌暴飲暴食

晚餐也不易吃的過飽,以免誘發急性心肌梗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