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與冠心病

冠心病是中老年的常見病多發病,威脅中老年的健康和壽命。其的發生與人的性格有關,性格是一種複雜的心理因素。

冠狀動脈粥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中老年的常見病多發病,近三十年來冠心病在我國有增多趨勢,威脅中老年的健康和壽命,為醫務界和社會重視。對冠心病的防治成為當前國內外研究的重要課題。對冠心病的防治成為當前國內外研究的重要課題。冠心病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例如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糖尿病、吸菸、心理因素等,這些因素稱之為冠心病的危險因素。這些因素中容易忽視的是心理因素。現在主要談談心理因素對冠心病的影響。心理因素影響到人們的健康和疾病的發生,早為人們所知。中醫古籍中提到“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是七種正常的情緒反應,如突然的、劇烈的或長期的精神刺激,情緒反應過度強烈或持久,則七情過度,就影響內臟功能,氣血調功能素亂而致病。在現代社會更見到與心理社會因素有關的疾病顯著增多,不少學者提出醫學模式應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發展。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體疾病,謂之心身疾病,如冠心病就是一種心身疾病。
冠心病的發生與人的性格有關,性格是一種複雜的心理因素。美國學者最早提出冠心病和心理因素的關係,將人的性格分為A型和B型,A型性格表現為急躁,易惹激衝動,缺乏耐心,強烈的時間緊迫感,爭強好勝等;B型性格為從容不迫,耐心容忍,不爭強好勝,會安排作息。A型性格容易患冠心病,是B型性格的3倍甚至更高。1979年國際心臟病與血液病學會已確認A型性格是引起冠心病的因素之一。情緒是心理因素的表現,情緒影響冠心病的發生、發展和予後。不良的情緒如憤怒、焦慮、煩燥、抑鬱、緊張、驚恐、憎恨、過分激動等都會誘發冠心病心絞痛發作,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甚則猝死。我們研究過老年冠心病人的心理因素,其存在不良情緒如焦慮、恐怖、敵對、偏執、人際關係敏感等均比正常老年人明顯增多,而不良情緒又影響到病情。情緒對心肌梗死的影響我們曾作過調查,40例心肌梗死病人在發病前有明確的誘因者38人,主要為勞累緊張、生氣爭吵、激動、驚嚇、悲傷等,大多屬於情緒應激所誘發。有人調查了102例急性心肌梗死存活者,心梗發生前一周普遍有激動、緊張、焦慮或抑鬱等情緒應激史。沮喪、焦慮、恐慌、抑鬱等情緒劇復可使梗死後的猝死率增加。高度緊張是發生的機制可能是由於情緒刺激引起兒茶酚胺增加,促使冠脈痙攣。心肌耗氧增加,血粘度升高,血小板聚集增加,血凝加速。此外,情緒對冠心病的其他危險因素如高血壓亦有影響。總之,心理因素對冠心病有重要關係,A型性格、情緒應激是重要的相關因素,所以心理衛生在冠心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性是不容懷疑的,應引起重視。中醫古籍中早就提出精神愉快、飲食起居調養、環境氣候的適應、增強體質的鍛鍊等四種養生方法,特別提出了“恬淡虛無”,“志閒而少欲”,“形勞而不倦”等心理衛生原則。社會要關心老年人,尊重老年人,使老年人生活在一個舒坦的環境中。家庭和醫務人員對病人醫藥治療的同時絕不可忽視病人的情緒,幫助病人解除種種不良情緒。病人更應了解心理衛生對疾病的重要性,加強自我心理調節。中年人要合理安排工作生活,避免過度緊張,老年人要具有樂觀的生活態度,修生養性,使身心經常處於和平悠閒狀態,以達到延年益壽目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