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管理

心力管理

學術界通常把管理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經驗管理階段;第二階段是科學管理階段;第三階段是文化管理階段。心力管理彰顯了心之養、心之育、心之動、心之力的管理魅力,是從“物本管理”到“人本管理”的升華和具體化,是“人本”到“心本”再到“心力”的飛躍。

心力管理的內涵

心力——是人依據自身的心思和能力、精神與體力、思想和才智,發自內心做好某一件事的精神力量。

心力管理——是將企業員工的心之所及,轉化為力之所達的過程;是將企業團隊層面的意識培育轉化為物質層面的生產力資源,並有效地進行集聚、發散和增效的過程;是不斷引導員工在工作與生活中,善用其心,自淨其心,消除噁心,增加愛心,發自內心,共同構建心心相印的和諧發展環境的過程。

心力管理的內容

1 、善用其心——善於發揮思想、感情、信念、價值觀的作用,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

2 、自淨其心——善於引導員工找到自身的不足,克服落後的思想、消極的感情,以及不正確的價值取向,通過自省,達到自淨,提升員工的精神境界;

3 、消除噁心——所謂噁心,就是在外部環境的影響下,悄悄滋長的不良思想或錯誤傾向。企業的任務是,通過教育或誘導,使員工克服這些不良的、錯誤的思想傾向;

4 、增加愛心——所謂愛心,就是對本職崗位的愛,對工作的愛,對同事的愛,對客戶的愛,對領導的愛,對下級的愛,對家庭的愛,對企業的愛,對國家的愛。從小愛到大愛,愛可以創造奇蹟。企業要千方百計地引導員工增加愛心;

5 、發自內心,共同構建心心相印的和諧的發展環境——企業內要以誠相待,發自內心的溝通和合作,大家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愛護,互相學習,凝聚人心,像一個和諧的大家庭;

6、將企業員工的心之所及,轉化為力之所達——企業要以文化人,入腦入心,再外化為行動,提高績效。換句話說,就是將企業團隊層面的意識培育轉化為物質層面的生產力資源,並有效地進行集聚、發散和利用,是“人本”到“心本”再到“心力”的飛躍。

心力管理的套用

心力管理是以“心力開發為核心,細節管理為手段,文化管理為歸宿,和諧管理為靈魂”的管理模式。心力管理注重的是對員工心智模式的培育,精髓是“用心管理,管到心力”,從“知心”維度、“聚心”維度和“塑心”維度等三個方面進行創新實踐。

1 、“ 知心”維度

企業與員工的關係,不僅僅是勞動僱傭關係,企業與員工不但要有經濟契約,還要有心靈契約。人的內心世界充滿了神奇和不可琢磨,了解人“心”,是幾千年來人們的共同追求。俗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講的就是認識一個人容易,但要了解一個人的內心卻很困難。怎樣去了解一個人的內心世界,達到“知心”?只有靠近他,了解他,“知其言,觀其行”,在相互溝通中知己知彼,在溝通中使員工個人價值取向與企業主導價值觀一致。

(1)真誠——發自真心,誠心誠意。只有當你懷著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別人的時候,別人才會同樣以真誠的心與你交流。

(2)平等——身份不同,態度平等。作為企業負責人,特別是老闆,很容易在溝通中居高臨下,造成溝通障礙,只有心態平和、態度平等,才能夠使員工“心電阻”降為零。

2 、“聚心”維度

企業的頭號任務是留住人。怎樣才能留住人?答案是“凝聚人心”,“人心齊,泰山移”。“聚心”維度包括物質聚心和精神聚心兩個方面。

(1)物質聚心

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分為“生存、安全、社交、自尊、自我實現”等五個層次。在需要層次圖上,最低的兩種需要是生存和安全。生存主要包括解決衣食住行和結婚生子的基本生活需要;而安全主要包括對職業穩定性、醫療保障、養老保障、失業保障、生產安全、社會治安和其他福利待遇的需要。顯然,這些需要都是物質方面的,恰當地滿足這些需要,才能在物質層面凝聚人心。

(2)精神聚心

物質聚心消除了員工的後顧之憂,使員工與企業利益共享,感受到企業對自己的真心關愛。精神聚心則是營造一種和諧的“家”的氛圍。一個企業就是一個大家庭,而管理者就是這個大家庭的“家長”,只有把員工當作自己的子女、親人,真心真意關心他們,激發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形成上下同欲、志同道合的局面,才能使企業在競爭危機中繼續保持健康發展的趨勢。

3、“塑心”維度

心力管理最重要的維度是“塑心”。

所謂塑心,就是以文化人,即塑心,是企業文化的最重要的功能。一家優秀的企業,不僅表現在向社會提供優秀的產品和服務,更表現在培養出志向遠大、境界高尚、技術精湛的優秀員工。塑心, 是塑良心、塑愛心、塑雄心。用企業獨有的價值觀、傳統和風俗,塑造出員工的進取之心、報恩之心、敬業之心、友愛之心、奉獻之心,這樣的員工隊伍才是戰無不勝的。

塑心方法包括以下五種。

(1) 示範法

企業文化的倡導者和塑造員工靈魂的操刀者是企業家和管理者,是企業的主要領導者。企業家和管理者倡導任何精神、理念或行為,都不能光說不做、或者我說你做,必須身先士卒,率先示範,才有說服力和感召力。

(2) 糾錯法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作為一家企業,必須有一個糾錯機制。企業的制度、標準、規範,就是一把把糾錯的標尺。從文化建設來講,只有制度這把標尺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加上價值觀這把標尺。黑松林的管理者在糾錯過程中,要有意識讓員工認識、理解和認同企業的價值觀,改變自己的不當行為和不當思想。

(3) 灌輸法

企業文化是企業家價值觀的群體化,企業家和企業管理類有一個不可推卸的職責——向員工宣傳和灌輸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企業價值觀。在黑松林,企業的老總包括管理者,既要做裁判又要做教練,但更多的事是做教練。因為當裁判比較省事,在賽場上只要裁定比賽雙方是否違反比賽規則就可以了,而教練則不同,不僅要考慮如何運用比賽規則,更多的要考慮如何幫助自己的隊員,安排戰術,奪取勝利。

(4)自淨法

按照儒家的說法,人之初,性本善。與生俱來的良知、良能,是一個人成長的基礎。作為管理者,要充分看到員工身上的積極因素,鼓勵他們自省、自律,把不正確的行為和思想,扼殺在萌芽中。這種自淨法,是最積極、最有效的塑心方法。

(5)養成法

養成法的前提是群體規範和群體壓力,組織成員在從眾心理的驅使下,不知不覺地改變自己不良行為和不良思想,養成新的行為和思想方式,久而久之,使自己成長為企業的模範成員。

部分專家對心力管理的評價

劉鵬凱獨創的心力管理,正是締造和諧勞動關係的關鍵和根源。心力管理是中國中小企業的成功範式,值得在更大範圍內推廣。——張德(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企業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心力管理”彰顯了兩大魅力:一個是細節管理的魅力,另一個是心力管理的魅力。——賈春峰(著名學者,原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理論組副組長,中宣部原理論局副局長):

“心力管理”從“萬事以心為本”的視角,揭示了企業管理的重要規律,豐富了企業文化理論,提供了企業文化建設的新範例。 ——周叔蓮(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心力管理”既反映企業管理的內在規律,又具有鮮明的管理特色,是企業管理創新的結晶。——鄧榮霖(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心力管理”是對中國式管理的一個探索。我以為,沿著既有的思路發展下去,有可能探索出一條中國式和諧企業的具體道路。——王銳生(首都師大教授,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副會長、顧問)

“心力管理”之妙在於無形勝有形,表現為無形管理的現場力。是對管理學的創新與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啟示和實踐意義。——劉光明(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經濟所研究員)

大事必做於細,管理必成於精,形之力源於心之力,心力聚於文化價值。人心的培育於己於人於組織都是意義深遠的大事。——孟凡馳(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秘書長,國內著名企業文化專家)

“心力管理”本質和核心是一種在人性管理基礎上的價值觀管理,具有普遍的學習借鑑價值。——高立勝(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哲學研究員、管理學教授)

“心力管理”是對科學管理的變革,是對文化管理的提升與推動。——王成榮(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副院長、教授)

“心力管理”是幫助人提高認識的管理——徐惟誠(原中共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總編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