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王府

德王府

德王府系在原濟南公張榮府邸舊址擴建而成。王府規模宏大,建築豪華。它東至縣西巷,西至芙蓉街,南至今泉城路(原院東大街、院西大街),北至後宰門街(後宰門,原作“厚載門”,舊時王府後門的通稱)。據乾隆《歷城縣誌·故藩》記載:“德(王)府,(在)濟南府治西,居會城中,占(城)三之一”。

簡介

德王府位於珍珠泉院內。1457年(明代天順元年),英宗皇帝封第二子見潾為德王。1466年(明代成化二年)在濟南建德王府。1639年(明代崇禎十二年),德王府被清兵焚毀。1666年(清代康熙五年),山東巡撫周有德在此建巡撫院署大堂,民國時期改為都督府、督軍公署和山東省政府所在地。1937年,韓復榘棄城逃跑時,縱火焚燒,惟巡撫院署大堂倖存。建國後,為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珍珠泉飯店駐地。

概況

德王府系在原濟南公張榮府邸舊址擴建而成。王府規模宏大,建築豪華。它東至縣西巷,西至芙蓉街,南至今泉城路(原院東大街、院西大街),北至後宰門街(後宰門,原作“厚載門”,舊時王府後門的通稱)。據乾隆《歷城縣誌·故藩》記載:“德(王)府,(在)濟南府治西,居會城中,占(城)三之一”。
德王府,亦稱“德藩故宮”,為明季濟南城中最大的建築群。王府內建有三座大殿,分別稱名為承運殿、圜殿和存心殿,並建有正宮、東宮、西宮。德王府下設長史司(設左長史一人,右長史一人,典薄一人)、審理所(設審理正一人,審理副一人)、儀衛司(設)、群牧所(鎮撫二人,正千戶一人,副千戶二人,百戶十人)、紀善所(設紀善二人,伴讀一人)、典寶所(設所正一人,所副一人)、典膳所(設所正一人,所副一人)、典儀所(設所正一人,所副一人,引禮舍人三人)、奉祀所(設所正一人,所副一人)、工正所(設所正一人,所副一人)、良醫所(設所正一人,所副一人)等機構,均駐王府內。

王府周圍有兩丈多高的宮牆,府前立有高大的牌坊,坊額題字“欽承上命”,“世守齊邦”。宮院四面各闢宮門:南門(正門)稱作“端禮”,東門稱作“體仁”,西門稱作“遵義”,北門稱作“廣智”。各門前均有牌坊。正門外有一座磚砌的影壁,影壁後有半圓形圍牆,東、西各開一門,即東轅門和西轅門,以供人出入。德王府內的珍珠泉和北面的濯纓湖為西苑,珍珠泉上建有淵澄閣,閣後為孝友堂和燕居齋。那時元人所建的白雲樓已塌毀,朱見潾又在舊樓的廢基上修建了濯纓軒,並在濯纓湖北岸堆修假山。濯纓湖,匯聚珍珠、散水、溪亭諸泉而成,當時廣約數十畝。湖水自南而北,繞過假山,而後流出宮牆。湖中可泛舟,湖水蕩漾,雲影入波,景色秀麗。
此外,朱見潾在大院內還開鑿了玉帶河,與今大院以西的曲水河(也稱梯雲溪)溝通,營造了畫舫,供他及其嬪妃們在濯纓湖遊樂。出有香車駿驥,嬉有畫舫輕舟。登高遠望,南觀青山疊翠,北眺黃河閃銀,一派京畿外的皇宮御苑。德王無參政之勞,終日沉溺在聲色犬馬之中,朝朝宴舞,日日笙歌,盡享人間富貴榮華。他曾在濯纓湖上賦詩一首:“印月池頭月正明,主人曾此濯冠纓。肯夸風景殊人世,卻愛源流合聖清。”據此,這位皇子獨霸湖泉後的得意之情可見一斑。
當時的德王府大院西北缺一角,此處原為居民毛氏之宅。德王為擴大王宮,以巨款買毛宅,毛氏不受,激怒德王,把毛氏二子抓進王府,毛二投湖以死抗爭。於是鄰舍群起,向德王提出抗議,德王不得不讓步。因而王府終缺一角。街鄰每逢舊曆六月初一毛二投湖之日,聚集湖上划船擺貢,以紀念反抗王府的毛二。這種活動一直延續下來。明末詩人王象春還特意為毛二之舉寫詩讚頌,詩云:“鹹陽官闕已成塵,毛二蝸居可認真?鬼哭城崩當六月,幾時秋雨滅青磷。”鹹陽官闕為隱示的王宮殿。
建成後的德王府,樓台水榭,金碧輝煌,石橋曲徑,奇花異木,參天古木,鬱鬱蔥蔥,極其豪華。明末劉敕在《歷乘》中記述道:“德藩有濯纓泉、灰泉、珍珠泉、珠砂泉共匯為一泓,其廣數畝。名花匝岸,澄澈見底;亭台錯落,倒影入波;金鱗竟躍,以潛以詠;龍舟輕泛,簫鼓動天。世稱人間福地、天上蓬萊不是過矣。且當雪霽、白雲繚繞,下接水光、上浮天際,宮殿隱隱在煙霧中宛然如畫,真宇內未有之奇也”。這人間仙境,“貴人詞客莫不詠觴於斯。雖其禁地不可常游,而匯為明湖,流為清河,則餘波所溉殆無窮矣。”由此可以看出,這座森森王府,除了平日裡供顯貴們乘龍舟盪於湖內,賞景看戲,飲酒作樂外,一般人士很難進入觀賞。即使本地高級官紳也要待一定的機會才得進府觀光。難怪當時為明代詩壇“前七子”之一的邊貢賦詩吟道:

曲池泉上遠通湖,百丈珠簾水面鋪。
雲影入波天上下,蘚痕經雨岸模糊。
閒來夢想心如見,醉把丹青手自圖。
二十六年回首地,朱闌碧樹隔“方壺”。

從詩中可以領悟到,像邊貢這樣的兩榜進士、朝廷命官,離任返鄉後,也是不能隨便進入德王府游賞的。所以只能在詩中表現了對這裡的美麗景色的“夢想”“繪畫”的向望。

按照明制,德王府雖然只是安撫尊容,不得參與和干預當地的行政管理,但對所在地區的社會生活仍有極大影響。它不僅像一個個腫瘤毒化著所在地區的風氣,而且使所在地區的經濟受到巨大損害。據《明史》記載,明成化元年(1465年)憲宗朱見深批准其二弟朱見潾改駐濟南後,把已廢齊王、漢王在東昌、兗州的邑地以及濟南府屬的白雲、景陽、廣平三湖之田賜給了朱見潾。第二年,又將濟南城課稅的一半御賜與他。據史書記載,當時德王享受的各種待遇僅次於皇帝一等。但這仍使貪得無厭的朱見潾不滿足,不久他“復請業南旺湖,(帝)以漕渠故不許。又請漢庶人舊牧馬地,知府趙璜言地歸民間,供稅賦已久,不宜奪。帝從之。正德初,詔王府莊田畝征銀三分,歲為常。見潾奏:‘初年,袞州莊田歲畝二十升,獨清河一縣,成化中用少卿宋旻議,歲畝五升。若如新詔,臣將無以自給’。戶部執山東水旱相仍,百姓凋蔽,宜如詔。帝曰:‘王何患貧,其必許’”。
朱見潾死後,其子懿王朱佑榕嗣襲王位。據《明世宗實錄》記載,嘉靖十年(1531年)九月乙卯,山東巡撫邵錫奏報:“山東自德、衡、涇三府莊田占據之後,民間地土搜括殆盡。”這毫不誇張。德王府的祿田、脂粉田少則數千頃,多則萬頃,濟南地區的膏腴之地,所余能有幾何?就在巡撫邵錫奏報的第二年八月,發生了德王府軍校圍攻濟南府、擊毀府門的事兒。原來,按照明制,德王府儀衛司軍額為一千七百人,逃絕者不得以余丁補充,然而朱佑榕卻並非如此,他隨時招來兵丁補充缺額。於是巡撫邵錫以不合制度為由“檄濟南知府楊撫籍諸補充者勿與餉。軍校大嘩,毀府門。”後來由嘉靖皇帝“詔逮問長史楊谷、楊孟法,戍儀衛副薛寧及軍校陶榮。諭王守侯度,毋徇群小滋多事”,此事才得以了結。到了嘉靖十八年,皇帝下詔,把三湖之地賜給了朱佑榕,讓他“自征其課”。就在這一年,朱佑榕病逝。

覆滅

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正月,清兵入關,攻陷濟南府,第五代德王朱由樞被執,後於崇禎十五年正月死於關外,德王世系就此告終。清兵占領濟南後,德王府建築大都被焚毀,顯赫一時的王宮舊院從此改換了門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