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里新考

德安里,位於普寧市洪陽鎮區內,是清朝廣東水師提督方耀家族集居寨。籌建於清同治七年(1868)。其中“老寨”稱“百鳥朝凰”,“中寨”與“新寨”稱“駟馬拖車”,另在新寨東側還有“方氏家廟”。2008年1月重新丈量,占地面積59356平方米,建築面積32730平方米,是全國罕見的潮式古建築集群。

德安里,位於普寧市洪陽鎮區內,是清朝廣東水師提督方耀家族集居寨。籌建於清同治七年(1868)。其中“老寨”稱“百鳥朝凰”,“中寨”與“新寨”稱“駟馬拖車”,另在新寨東側還有“方氏家廟”。2008年1月重新丈量,占地面積59356平方米,建築面積32730平方米,是全國罕見的潮式古建築集群。

同治七年(1868),方耀調任潮州鎮總兵,便籌劃在家鄉洪陽建設府第,地址選中城郊東南面馬耳橋村。該村住有林、姚等姓農民。鹹豐四、五年間,馬耳橋村被北山許阿梅農軍作為進攻洪陽城的前沿陣地,雙方採用炸藥土炮、土槍在馬耳橋鏖戰數次,據《普寧賴志稿》載(鹹豐四年六月)“十六日,余賊等引許阿梅黨萬餘人攻城。”……(七月)“初六屯馬耳橋,……十五日,賊攻洪山,鄉民與戰良久……賊大潰。……由是環城各鄉,賊皆遁去,具竄馬耳橋者,亦搜剿殆盡,……(鹹豐五年)八月二十三,始破賊于山下,搗其巢,……逆黨之竄逸者,因大軍旋郡,收拾余盡,復聚永安旗岡馬耳橋舊巢,……。冬十二月,後經本城官軍陸續剿殆,全境肅清。”可見當時,馬耳橋村已是屢經戰火,斷壁殘牆,人畜稀疏。加之該村由此與城內官民結怨,雖事過十三年,也難以延續生計。在這種背景下,方耀軟硬兼施,把馬耳橋村的土地買入,村民則遷徙他方。德安里建成十四年後,即光緒八年,因方耀在潮惠辦理清鄉積案,觸犯不少官紳利益,故多款被參,其中就有馬耳橋一款。據《遵旨查明總兵被參各款疏》(曾國荃全集。奏疏)載“原參普寧縣屬向有馬耳橋、永安鄉二村,居民以舊怨盡被驅戮,將馬耳橋村名改為”德安里“鄉,聚族霸居一節。查普寧縣屬馬耳橋、永安鄉二村,自鹹豐四年兵燹焚毀,遂成丘墟。其時方耀並未在籍帶勇,兩處居民非該總兵年能盡行驅戮。其永安鄉地方,向系方耀族人方高鳴等在彼居住,嗣以避亂移居,賊平後始行遷回復業。至馬耳橋鄉,系由業主林、姚等姓憑中轉賣與方耀本支六房之方燕貽堂建屋居住,確有印契可憑查勘。”這是軍機處奉旨著裕寬確切查明,並派密委侯補知府張賡雲馳赴潮屬各縣,逐一訪查後向曾國荃稟復,再由曾向朝廷恭折據實復陳的結論。

德安里老寨用四年建成,建築面積(不含北側官廳)9055平方米。其中主祠堂七廳八房六天井,建築面積1355平方米,祠名“燕詒堂”,祀其父方源(卒前任營千總,正六品)。該祠堂為六兄弟共有,其它房屋按人丁和助資多少分配,方耀(二房)分得3498平方米,方勛(四房)分得1482平方米。與老寨同時動工的還有官廳(方耀回鄉居住待客專用)、官廳後樓、書齋等附屬建築,面積約3452平方米。

老寨建成不久,方耀四弟方勛(時任澄漳龍守備,正五品)因有16個兒子(含收養),且漸成人,老寨所分房屋已顯擁擠,便求允其母興建中寨。選址在老寨南側,建築格式為駟馬拖車,建築面積6034平方米。方勛僅自建主祠堂(貽成堂)及祠堂後一小座兩層樓(1945年被日寇飛機炸毀),其餘厝地由方勛劃分各子自建。至今仍有3座厝地閒置。

光緒十一年(1885),方耀從署理升為實授廣東水師提督(從一品),他在近十年戎馬生涯中收養了20名養子(部分為手下兵將),多已成家立業,十三年前建好的老寨已難容下,留守在家的養子品三往虎門求建新寨(輔安堂),方耀親派地理先生來勘察,選址在中寨南側,座向改向南(老、中寨向東),格式參照中寨,建築面積8322平方米,建成後除主祠堂公用外,其餘分給15房子嗣居住。後十三子廷珍自恃方耀唯一親生子,在新寨東側興建“方氏家廟”(阿婆祠),專祀其生母余壽坤,廣東巡撫剛毅為之題序。後因兄弟勸阻,其母沒有入祠。“方氏家廟”及附屬建築面積1936平方米。解放後,普寧第一中學和洪陽糧所陸續增建3931平方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