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郵政大廈(The Post Tower)
設計理念德國郵政大廈代表了一個新的辦公樓設計理念。大廈分為南北兩個半殼,中間錯開了7.2米並通過九層的以玻璃為地板的空中花園相連。大廈採用了兩組的玻璃牆電梯,不但城市和自然景觀一覽無餘,並且能感受到速度、空間和興奮混合起來的感覺。通過工程技術的運用,大廈的“元件”同時兼有建築、結構和機械方面的作用,因此數量可以減到最少。這個項目獲得了2004年度AIA(美國建築師聯合會)國家榮譽獎(2004 AIA Honor Awards for Architecture)。
大廈的幕牆系統具有自適應性和可更換性。建築師通過精心的設計而非額外的技術設備來控制大廈的環境。幕牆通過自然通風、自然採光以及太陽能智慧型控制系統,達到外部條件與內部舒適度之間的平衡並使所需技術設備最少化,最終達到模擬人體皮膚良好適應性的目的。
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大廈採用了雙層玻璃幕牆。雙層玻璃幕牆系統不僅實現了自然通風、隔音、防雨防風等功能,還在兩層玻璃幕牆之間緩衝空間內設定了遮陽裝置。在溫度調節上,空氣可以從緩衝空間經過窗戶或樓板邊緣的特殊細部抽入,再由高架地板內的對流器進行加熱或冷卻,然後在位移原理的作用下通過沉箱式外露混凝土樓板內的綜合管道系統向大廈供暖(或製冷)。
大廈南面的幕牆結構略為傾斜,便於在外部溫度較高時保證良好的氣流,而北面的幕牆則垂直而立。在南面的傾斜幕牆和北面垂直幕牆之間安置有活動摺板,便於對樓內通風進行集中控制。
大廈建築
外牆大廈的幕牆系統具有自適應性和可更換性。建築師通過精心的設計而非額外的技術設備來控制大廈的環境。幕牆通過自然通風、自然採光以及太陽能智慧型控制系統,達到外部條件與內部舒適度之間的平衡並使所需技術設備最少化,最終達到模擬人體皮膚良好適應性的目的。
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大廈採用了雙層玻璃幕牆。雙層玻璃幕牆系統不僅實現了自然通風、隔音、防雨防風等功能,還在兩層玻璃幕牆之間緩衝空間內設定了遮陽裝置。在溫度調節上,空氣可以從緩衝空間經過窗戶或樓板邊緣的特殊細部抽入,再由高架地板內的對流器進行加熱或冷卻,然後在位移原理的作用下通過沉箱式外露混凝土樓板內的綜合管道系統向大廈供暖(或製冷)。
大廈南面的幕牆結構略為傾斜,便於在外部溫度較高時保證良好的氣流,而北面的幕牆則垂直而立。在南面的傾斜幕牆和北面垂直幕牆之間安置有活動摺板,便於對樓內通風進行集中控制。
照明和燈光藝術被視為整個項目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這點上,Yann Kersale從一開始就成為設計組裡的重要一員。他將他的設計概念描述為“Allegorie Trichromique”,目的是使這座玻璃建築能在夜間盡顯其通透、富有層次的一面,表現出它的質感、銜接性和美感。從黃昏到旭日初升(寓意著生命的周期),功能性的辦公室照明與立面照明會根據大樓不同部分相應改變,形成動態的色彩變化,成為虛擬的時間標記。
結構項目結構設計中涉及到的各個元素均要考慮到明亮度、透明度和清晰度的最大化。設計師選擇了鋼筋混凝土樓板。這些鋼筋混凝土樓板不僅有承載作用,同時還裝有供暖制冷集成管道系統。混凝土樓板的沉箱式結構能最大限度地減小自重載荷,沉箱的曲面可起到反光的作用。混凝土樓板的結構高度要求最小化,尤其是在與幕牆的結合處,以確保建築的最大透明度。
大廈的主體結構由兩個各具有一對混凝土心牆和19個複合鋼立柱的半殼式構造組成。混凝土心牆在空中花園樓層下方通過複合鋼交叉支撐系統連線。而中上部的建築通過技術安裝樓層上連線心牆和外部支撐柱的對角支架得到額外加固。這種結合了4個聯鎖心牆的支架結構能保證大樓最大透明度及最小自重。通過建築和工程的完美結合,幕牆得以使用最大面積的玻璃板而同時使其外輪廓減到最小,加強了透明效果。幕牆的外層玻璃以每九層一塊依次疊加,不僅可減小幕牆接合面積同時能簡化細節設計。面對空中花園的內層幕牆是純玻璃結構。空中花園之間由玻璃鋼橋連通。它們所處樓層的地面也採用了同樣的玻璃鋼廠樓面結構。
“於風中呼吸”形象地比喻了大廈幕牆空隙和樓內空間的平衡的空氣流動。大廈通風系統基於大廈的雙層幕牆系統和整體能源概念,而非額外的補充。大廈無須使用中央機械系統,全年可以通過兩個半殼之間的空隙實現通風。辦公樓層利用這個空隙作為進氣口並以內部空中花園作為排氣口,從而省去了送風井,提高大廈的效率。另外,通過把進氣裝置分散安裝在各樓層地板下的標準對流器里,大廈無須設定專門的機械樓層。所有節省下來的費用都用在了補償大廈複雜的玻璃幕牆所帶來的額外花費。
幕牆外層玻璃後面裝有風雨防護式遮陽裝置,該外層玻璃採用內部充氬雙層低鐵Low-e玻璃,能保證幕牆的高透明度。通過減少外部熱輻射及內部的可根據日光自動調節的人工照明控制系統,大廈內部的溫度調節可由混凝土天花板內的集成供熱製冷系統實現。系統內的管道通過一個熱交換器與一個地下水井連線,為大樓提供自然製冷,無需另外使用製冷器。
根據大廈的整體設計,用戶可通過對室內溫度、空氣品質和照明的單獨控制達到理想的舒適度。大廈的通風功能不僅減少了機械通風設備,同時還帶來了1000平方米的額外可租用空間。此外,由於大廈的設計儘量利用了地下水井及夜間降溫冷卻等自然冷源,因此即使在炎熱的夏天,用戶也能實現對各個房間溫度與風量的單獨控制,這一點在一般的辦公樓中並不多見。另外,由於使用了雙層幕牆,40層以上的用戶可自行決定是否需要開窗,而且遮陽效果不會受影響。通過大廈外殼,結構和環境系統的精密配合,用於溫度調節,通風和照明方面的能耗預計將上月100kWh/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