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顆粒黏附與清除

微顆粒黏附與清除

《微顆粒黏附與清除》內容分為13章,主要以固體微顆粒為研究對象,以微顆粒的黏附與清除的微觀過程和機理為研究切入點,根據全方位、多視角開展理論、實驗、分析等研究,科學地描述了微顆粒黏附與清除,介紹了預防和清除微顆粒黏附、強化與弱化微顆粒黏附現象等的理論、方法、配方、技術和對策措施等研究成果。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微顆粒黏附與清除》的主要特色如下:(1)本書是以國際前沿的視野來撰寫的,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和針對性;(2)儘管微顆粒微乎其微,但可以小題大做、以點帶面、以小見大,本書揭示了微顆粒黏附與清除這一領域具有基礎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行業服務等多個層次;(3)本書以大量實驗數據為依據,內容翔實,理論、方法、原理、配方、技術等均可以參考;(4)本書還為微顆粒黏附與清除研究展現了更多的相關課題。本書由吳超、李明著。

作者簡介

吳超,男,漢族,博士,1957年生。現任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安全工程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安全學科建設分委會副主任、全國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培養協助組副組長等。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1991年12月起任原中南工業大學教授,曾在瑞典(1986—1988)、美國(1999)的3所大學做客座研究員,一直從事安全和環保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已培養60多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近年有5篇論文被評為湖南省優秀碩士和博士學位論文;已獲省部級教學與科研成果和發明專利20多項;在國內外發表論文280多篇,其中60多篇被EI、SCI收錄;出版了《化學抑塵》《資源開發環境重金屬污染與控制》《礦井通風與空氣調節》《礦井通風及其系統可靠性》《地下工程通風與空調》《大學生安全文化》《職業衛生與防護》《公共安全知識讀本》《安全生產宣傳用語精選》等專著和教材20餘種,其中,《化學抑塵》獲第14屆中國圖書獎,《大學生安全文化》和《礦井通風與空氣調節》獲國家級精品課程稱號。近十年,作者熱衷於安全科學基礎理論的研究。李明,生於1979年,苗族,湖南懷化人,工學博士,現為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講師,湖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獲得者,曾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做一年訪問學者。主要從事粉塵控制技術與理論、礦山安全與環保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持或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畫等科研項目10多項,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獲省部級獎勵4項,獲發明專利3項。

圖書目錄

1微顆粒黏附與清除技術研究進展
1.1微顆粒黏附與清除研究現狀
1.1.1研究論文的計量分析
1.1.2植物滯塵研究綜述
1.1.3疏水表面研究綜述
1.1.4黏附理論模型研究綜述
1.1.5減少表面黏附方法綜述
1.2固體表面保潔技術研究進展
1.2.1氟碳不粘型保潔塗料
1.2.2低表面能塗料
1.2.3汽車漆面防污自潔技術
1.2.4鍍膜技術
1.2.5表面改性、添加表面活性劑塗料
1.2.6微相分離結構防污塗料
1.2.7其他塗料及技術
1.2.8固體表面保潔技術的展望
1.3微顆粒黏附力測試技術研究進展
1.3.1AFM分離技術
1.3.2微機械分離技術
1.3.3離心分離技術
1.3.4靜電場分離技術
1.3.5振動分離技術
1.3.6雷射分離技術
1.3.7各種測試技術比較
1.3.8微顆粒黏附力測試技術前沿方向探討
1.4細菌在表面黏附的研究現狀
1.4.1近年相關研究成果檢索結果及計量分析
1.4.2細菌黏附的相關研究現狀
1.5本章小結
2微顆粒黏附作用基礎理論
2.1固體表面自由能
2.1.1表面能產生原因
2.1.2固體表面能估算
2.2表面物理及化學吸附的定性分析
2.2.1表面物理吸附
2.2.2表面化學吸附
2.2.3吸附勢能曲線
2.2.4物理吸附與化學吸附之間關係
2.3微顆粒黏附固體表面作用力及其表達
2.3.1微顆粒與表面間的范德華力
2.3.2微顆粒與表面間的氫鍵力
2.3.3微顆粒與表面間的化學鍵力
2.3.4微顆粒與表面間的靜電力
2.3.5微顆粒與表面間的毛細力
2.4本章小結
3微顆粒與固體表面黏附力學模型
3.1固體表面黏附力學基礎理論
3.1.1Hertz接觸理論
3.1.2JKR接觸理論
3.1.3DMT接觸理論
3.1.4M—D接觸理論
3.1.5接觸理論之間的關係
3.2四種黏附力的物理機理
3.2.1范德華力黏附的物理機理
3.2.2表面張力黏附的物理機理
3.2.3靜電引力黏附的物理機理
3.2.4Casimir力黏附的物理機理
3.3微顆粒黏附力比較及其複合力學模型
3.3.1理想表面的黏附力學模型
3.3.2普通表面黏附力學模型
3.3.3預處理表面黏附力學模型
3.3.4。粗糙表面黏附力學模型
3.4微顆粒黏附力測試的空氣動力學模型
3.4.1測試模型的基本假設條件
3.4.2測試模型的建立
3.4.3測試模型的求解
3.5一種固體材料表面黏附力測量方法及測試系統
3.5.1測試方法基本原理
3.5.2操作步驟
3.6本章小結
4微顆粒主要黏附力及其可視化
4.1可視化軟體MATLAB介紹
4.2范德華力可視化及其算例
4.2.1范德華力通常表達式的可視化及分析
4.2.2考慮粗糙度對范德華力的影響
4.3靜電力可視化
4.3.1一種靜電力形式的可視化
4.3.2另一種形式的靜電力可視化
4.4磁力的可視化
4.5毛細作用力可視化
4.6紙幣表面細菌黏附的可視化算例
4.6.1細菌黏附的范德華力可視化算例
4.6.2細菌黏附靜電力的可視化算例
4.6.3細菌黏附的毛細作用力可視化算例
4.7本章小結
5建築物外牆的污染機理及防污實驗
5.1建築物外牆材料表面防污機理研究
5.1.1大理石表面銹斑的事故樹分析
5.1.2大理石銹斑的預防措施
5.1.3建築物外牆防污劑的防污機理及其優缺點
5.1.4建築物表面材料防污劑防污機理的異同點
5.2表面活性劑與粉塵的耦合及其防污性能實驗
5.2.1表面活性劑性質及分類
5.2.2粉塵顆粒與表面活性劑耦合的實驗
5.2.3表面活性劑與粉塵耦合的分析
5.2.4建築材料表面活性劑的防污性能實驗
5.2.5實驗結果討論與防塵分析
5.3建築物外牆材料表面污染物的去除實驗
5.3.1建築物外牆表面的清潔度
5.3.2瓷磚表面痕跡(鐵鏽、墨水)清除實驗
5.4本章小結
6玻璃表面微顆粒黏附及防塵實驗
6.1玻璃表面特性與微顆粒黏附
6.1.1表面能和玻璃表面的親水性、憎水性
6.1.2親水性、憎水性表面防污對比
6.2玻璃表面塗膜防塵與清洗實驗
6.2.1玻璃表面防塵塗膜實驗
6.2.2玻璃表麵粉塵顆粒的氣流去除實驗
6.2.3玻璃表麵粉塵顆粒的水流去除實驗
6.3玻璃表面沾污後的粉塵吸附
6.3.1玻璃表面沾污實驗研究
6.3.2實驗結果分析與討論
6.4殘留清洗劑對玻璃表面吸附粉塵的影響
6.4.1玻璃表面黏附粉塵實驗研究
6.4.2實驗結果與討論
6.5清洗成分減少玻璃表面黏附粉塵研究
6.5.1清洗成分對去污的影響
6.5.2實驗結果分析與討論
6.6清洗作用力對廚房污垢的清洗效果研究
6.6.1清洗效果實驗部分
6.6.2實驗結果分析與討論
6.7本章小結
7漆面表面微顆粒黏附及保潔實驗
7.1漆面材料表面保潔實驗研究
7.1.1漆面塗料成分及分類
7.1.2漆面塗裝製備工藝
7.1.3漆面塗層體系設計
7.1.4漆面塗層實驗設計
7.1.5表面活性劑對漆面耐污性能影響研究
7.2轎車漆面粘塵實驗分析及研究
7.2.1轎車表面所受空氣動力及表面速度分析
7.2.2轎車漆麵粉塵黏附實驗研究
7.2.3轎車漆面黏附粉塵與大氣粉塵特性比較
7.3表面活性劑對轎車表麵粉塵黏附的影響
7.3.1表面性質及其功能
7.3.2表面活性劑對轎車表面粘塵實驗研究
7.3.3不同濕潤劑對清漆表面粘塵影響實驗
7.4本章小結
8纖維質表面微顆粒黏附的形態實驗
8.1紙幣表面細菌黏附分析及力學建模研究
8.1.1紙幣表面細菌的黏附
8.1.2細菌的黏附作用
8.1.3研究結果討論
8.2圖書表面細菌黏附分析與清除
8.2.1實驗方法
8.2.2實驗結果
8.2.3清除圖書表面黏附細菌的措施
8.3典型綠化植物滯塵的微觀研究
8.3.1研究地區與研究方法
8.3.2實驗結果與分析
8.3.3實驗結果及討論
8.4本章小結
……
9微顆粒物理特性及其分形參數
10礦物微顆粒濕潤性及耦合性實驗
11大氣微顆粒沉降規律與黏附的顆粒分析
12微顆粒清除技術作用機理及評價
13土與尾砂的化學穩定技術
附錄
參考文獻
名詞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