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部分
大部分微電腦所使用的設備都是高度整合在一個單獨的機殼,儘管某些設備也許會短距離地連線在外,像是螢幕、鍵盤、滑鼠等等。
一般而言,一個微電腦放在大部分的桌子或書桌上不會占據更大的空間。相反地,更大的計算機像是小型計算機、大型主機、和超級計算機會占據整個房間的大部分甚至整個房間。
大部分的微電腦一次只能服務一個使用者,但有時候,在PC和工作站上執行例如UNIX的類似作業系統,也能夠同時地服務多個使用者。
這些微處理器做了大部分的計算工作和運算元據。跟隨這些CPU,計算機也配備兩種形態的數據儲存系統,一種非常高速,且斷電後數據會消失的隨機存取記憶體,以及較低速度,斷電後數據不會消失的裝置為磁碟驅動器。
其他組成微電腦系統的裝置包含他的電源供應器,數個輸出輸入設備,例如印表機、螢幕、人類界面裝置等,用來轉達信息給人類操作者,或是從他得到數據。
發展歷史
世界上第一個商業的微處理器是Intel4004,於1971年11月15日推出。4004可以平行地處理4個二進制數(位)的數據;換句話說,它是一個4位處理器。
在30年後的21世紀,在嵌入式系統中的微電腦(建立到家庭套用,汽車,以及所有設備的種類)大部分都是8位、16位或是32位。
桌上型/消費者微電腦,像是PC大都是32位,而有些科學/工程工作站像是資料庫或是金融交易的伺服器是64位(擁有一或多個CPU)。
第一代的微電腦,是給工程開發或者有奇怪癖好的人使用,於1970年中期產生;最廣為人知的例子就是MITSAltair。
1977年推出了第二個世代,也就是大家知道的家庭計算機。這些被認為比他們的祖先更容易使用,整個運算的需求都是與實用電器類似。
VisiCalc電子表格(一開始是給AppleII)的推出,讓微電腦從計算機熱心的業餘愛好轉變為商業的工具。
在1981年IBM推出他們的IBM PC後,個人計算機的名詞變得是一種與IBMPC架構兼容之微電腦的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