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寫作

微寫作

“微寫作”發端於微博。利用微博寫作微型文學作品,叫做微寫作。其文體包括“微小說”“微詩歌”“微故事”“微笑話”等。

簡介

微寫作微寫作

所謂微寫作,一般是指利用微博寫作的微型文學作品,其文體多樣,包括“微小說”、“微劇本”、“微詩歌”、“微故事”、“微影評”等,但形式趨於一致,篇幅短小,內容零碎,結構散亂,尤其是那些自稱微小說的博文,被很多人看做只是一則小故事。

從廣義上來說,微寫作也泛指內容比較精短的文學作品,因此,又稱微作文

起源

微寫作的敘事方式並不是網路時代的發明,微寫作傳統在中國古已有之,只是當今的寫作者在文字的表達、意境的創造、思辨的精微等諸多方面,尚未達到傳統微寫作的高度。唐詩宋詞元曲,其實都是微寫作的文本,古代筆記、寓言、笑話,以及古典文論中大量的詩論、詞論、曲論,甚至民眾喜聞樂見的楹聯格言、謎語,都有微寫作的影子,像《世說新語》、《搜神記》、《閱微草堂筆記》等,都是微寫作的典範之作。

特點

微寫作體裁不同,但短小精悍、語言精粹、思想內涵深刻卻是這些作品的共同之處。字數一般限制在140字以內。微博體、語錄體、段子體,其本質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用凝練的語言寫作,這對寫作者其實更具挑戰性。越精煉,越有魅力,也越容易傳播。如《論語》中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些流傳至今的千古美言,都有這種特點。

形式

圈點批註式

微寫作微寫作

“圈點批註”是一種最簡單易行的“微寫作”,很類似現在人在部落格中發評論,在部落格里,評論與微博同步,發一條評論就是一條簡單的微博。這種發評式的“微寫作”,有很強的即興性。

微博發表式

微寫作還可以用在比較長的記敘文閱讀中。在比較長的課文中運用“微寫作”的方法,不但有助於弄通記敘的要素,梳理課文內容,弄清文章結構,整體感知課文,還有助於注意練習學生的簡要敘述和概括事件的能力。

文中選文式

“微寫作”還可以用來提煉文章,體會並掌握一些寫作技巧。比如可以把文章提煉成一則日記,或一篇短文。這些內容一旦摘出來,文章的寫作技巧也就出來了,這裡的“微寫作”的訓練就有了一箭數雕的作用。

拓展延伸式

微寫作經常出現在文章前的導語或讀完文章後的拓展延伸里的。這種“微寫作”會促使讀者走進文本,深入文本。拓展延伸里的“微寫作”,有助於學生學習後的思維提升。

存在不足

缺乏真正內涵

一些專家認為,現在的微寫作往往注重幽默、搞笑,寫起來也比較隨意,不注重文字的提煉,思想內涵的開掘,這就造成了大量微寫作淺顯、粗糙、寡味、重複的傾向。

更多是一種情緒發泄

許多傾心微寫作的人,更多是將微博視為自我表達的空間,情緒釋放的平台,或者說是枯燥生活的潤滑劑,儘管其中有些微博語句不乏幽默、達觀的人生態度,但如果真要嚴格考量,仍舊缺乏文本價值和欣賞價值。微寫作大大降低了書寫活動的公共意義,表現出強烈的自娛自樂、自說自話傾向,在微寫作中,尤其是網路的遊戲化、自由化,甚至為低級趣味的表現提供了機會和土壤。

發展前景

微寫作微寫作

在全民微寫作的時代,寫故事、講笑話,成了很多人的家常便飯,似乎每個人都成了潛在的作家。文學寫作是一種用文字傳播審美信息的行為,而微博是一個傳播一般信息的媒介。在網路傳播的信息中,最引人矚目的,首先是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比如安全與否、供需問題等等,再就是一些笑話、明星的八卦信息等。具有文學性的信息,關注度就非常低。因此,一些專家認為,所謂的微寫作在信息傳播中不會占主流。

微博傳播的信息是不是文學,並不改變網路傳播的性質。因為微博是一個公共媒介,它應該儘量將篇幅留給公共問題,而不是那種表達私人經驗的寫作。根據微博傳播的特性和文學寫作的特點,所謂微寫作創作出來的東西,絕不可能流傳下去而成為經典。

聯考微寫作

從2014年開始,北京聯考語文科目將60分的作文分為兩題,第一題為微寫作,第二題為作文題。北京市教育考試院表示,將作文分為一大一小兩道試題,其目的是全面考查學生寫作能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