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控,出自日語“コン(kon)”,取complex(情結)的前頭音,指極度喜歡某樣東西的人。微信控就是有微信情結的人。
總把手機帶在身邊玩微信,否則就心煩意亂;就會感到不適應;經常下意識地尋找手機,不時查看;總有“鈴聲響了”的幻覺,而這一群體,在學生中比例突出。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微信的出現微信控的感念也出現衍生,智慧型微信成為人類與身邊智慧型設備互動互助的真實平台,把虛擬的互動演變到真實世界。
微信介紹
微信是騰訊公司推出的,提高類Kik免費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聊天軟體。用戶可以通過手機、平板、網頁快速傳送語音、視頻、圖片和文字。微信提供公眾平台、朋友圈、訊息推送等功能,用戶可以通過搖一搖、搜尋號碼、附近的人、掃二維碼方式添加好友和關注公眾平台,同時微信幫將內容分享給好友以及將用戶看到的精彩內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的發展
2011年1月微信正式發布,433天后,用戶從零上升到1億;從1億到2億僅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2013年1月,微信用戶數已經超過3億。從2億到3億,微信僅用了不到4個月的時間。而微信的“野蠻”增長也正說明了它在時下風生水起的社交媒體中的“江湖地位”,同時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激情,衝擊著傳統的人際交流方式。
相關信息
在微信3億多使用者里,20歲至30歲的青年占了74%,其中大學生占了64%。對於善於接受新鮮事物的年輕人而言,玩微信成了一種時尚便捷的生活方式。
5月20日這個被稱為“表白日”的日子裡,微信儼然成了很多年輕人之間表達愛慕之情的“鵲橋”。“你的快樂是我最大的心愿,願一輩子在你身邊,靠著說說話,牽手逛逛街”,“暗自淡淡地愛著她卻不知道怎么表達”……在2013年5月20日,南開大學的學校官方微信上就有600多學生大膽說出他們心中萌動的“愛”。
當然微信的普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遠不止於此,其廣泛套用當中一最常見的用途就是“及時溝通”。“我們上課會有很多三到四人的小組討論。一般的討論形式就是在微信上建一個群,然後時時保持聯繫,隨時發表自己對於被討論話題的觀點、想法。”清華大學研究生崔婧哲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的時候,還不忘把手機放在手邊,打開微信,“防止漏看通知,”她微笑著解釋。
“我們已經不再用簡訊或者QQ群進行事項通知了。或許,不是每一個人都掛在電腦前盯著QQ,但是手機是大家都會帶在身邊的。於是,學長學姐包括老師在內,有任何訊息都會在微信群里發布,也是被通知方最快速知道的一個途徑。”
除了年輕人,微信還給很多人的生活帶來了改變。杭州的莊女士已經58歲了,由於孩子遠在國外,孀居的她曾倍感孤獨。可自從學會使用微信以後,每天去微信上的“朋友圈”里“逛一逛”,成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體育鍛鍊是身體運動,微信就是心靈按摩,很多朋友在上面交流感情,互通有無,我感覺像重新回到了一個大家庭裡面,不像從前那么孤立了。”莊女士十分感慨,她也沒想到,年近花甲了,竟然趕了回時髦,迷上了微信。
微信控的原由
微信的真實性也是其得到人們信賴的重要原因。據CNNIC網調數據顯示,從微信用戶主動添加好友的方式可以看出,微信是QQ在移動網際網路上的一種延伸,77.46%的微信用戶添加的好友是自己的QQ好友,QQ是微信背後的強大後備軍。手機通訊錄以60.15%的比例成為用戶添加微信好友的第二大方式。
在崔小姐看來,與不熟的人使用微信聊天,依然會用打字的形式,還是有些拘謹感,並沒有體現出與其他社交軟體的優越,但是和熟人可以肆無忌憚地用語音嘻嘻哈哈,很帶勁。
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高速運轉,人情味仿佛已被忙碌沖淡,中國尤其是大都市正在從傳統的“熟人社會”轉變為“陌生人社會”,朋友之間的溝通機會在變少。然而,微信的橫空出世緩解了這種狀況。“我是通過‘朋友圈’來發布自己的狀態的,與朋友們分享我最近在做什麼。另外,還可以了解我的朋友們的近況。現在我的人人和微博都用得比較少了,更個人化的東西我會首先想到發到‘朋友圈’里。因為那裡面大家都會常去看,閱讀率也比較高,我親密的朋友也就是我的目標客群群都在其中,評論的內容也必須是共同好友,其他人是看不到的。我覺得很好,有一種被保護感。”崔小姐向記者展示她的朋友圈主頁,很多信息的呈現,展現了她平時悉心的經營。通過朋友圈,以往“心中有卻不聯繫”的朋友再次保持了線上的接觸,“不用大費周章地思考開場白,一個‘打招呼’就搞定了一切”。
微信控級別
一 | 只看圖片和信息不說話 |
二 | 遇到自己喜歡的才回復、轉發 |
三 | 休息時間全占用 |
四 | 工作時間也在聊微信 |
五 | 雙休日不休息,隨時都在發微信 |
六 | 熬夜都在玩微信 |
七 | 半夜還要刷新朋友圈 |
八 | 日夜顛倒刷微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