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秉持實錄精神,不避口語色彩,保留即興發揮成分力求原汁原味的現場氛圍,希望惜此促進校園與社會的互動讓課堂走出大學圍牆,使普通讀者也能感知並進而關注當代校園知識思想與學術的進展動態和前沿問題。
編輯推薦
20世紀是一個批評世紀,也是一個知識交叉、思想創新的世紀。從胡塞爾、索緒爾、盧卡奇開始,西方學人百年離亂,備受其苦。無論是現象學、闡釋學,還是西馬、後結構,每一路西方文論,都在說明變的道理,或提出應變方案。當下西方文論,早已突破文史哲學的傳統範疇,造成一種天下學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格局。這向中國學者提出了巨大挑戰,同時也帶來歷史機遇。我們研究文論,就是要研究洋人的不通之苦、貫通之喜,以及各式轉圜之法。
現代中國的變通之學,始於1925年清華設立國學研究院。其代表者有陳寅恪、吳宓、錢鍾書。陳先生說文言:“中體西用資循誘”,意思是以中國文化為本,吸納外國新知。吳先生從哈佛大學白璧德處,帶回了語言文化比較方法,所以他半文半白,提倡“擇善而從,比較出新”。此法到了錢鍾書手中,濃縮成一句白話,就是“打通”。錢鍾書的“打通”包括三層:打通中西、打通古今、打通人文各學科。
“打通”二字概括清華治學原則,明確我國人文學術戰略目標。錢鍾書一生提倡覷巧通變、打通齊觀。原因是他明白專業局限,更了解“唯變是通”的天理: “人文學科彼此系連,互動映發,不但跨越國界,銜接時代,而且貫穿不同學科。”他還告誡我們: “由於人類生命和智力的嚴酷局限,我們只能把專科學問分得愈來愈細。所以。成為某一門學問的專家,雖在主觀上是得意之事,在客觀上卻是不得已。”
作者簡介
趙一凡,1950年生,江蘇鹽城人。中學時當過紅衛兵,後下鄉插隊。1973年安徽大學外語系畢業後留校任助教,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1981年獲文學碩士,同年公派留美,哈佛大學史學碩士、哲學博士,兼任哈佛中國同學會主席,1989年回國。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研究員。
主要著作有《美國文化批評》,三聯書店,1993年;《歐美新學賞析》,中央編譯出版社,1996年。譯有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三聯書店,1989年;《愛默生文集》,三聯書店,1996年;《美國賴以立國的文本》,海南出版社,2000年。主編《西方文論關鍵同》,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年。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三編 西馬英雄傳
課前提示
第十八講 盧卡奇:西馬之起源
第十九講 葛蘭西:西馬之戰略
第二十講 本雅明:西馬之救贖
第二十一講 阿多諾:西馬之否定
第二十二講 阿爾都塞:西馬之重構
第二十三講 西馬在英國
第二十四講 西馬在美國
西方學術生態點評四 生於憂患 飛撤旅行
第四編 後學面面觀
課前提示
第二十五講 福柯:知識考古學
第二十六講 福柯:權力與主體
第二十七講 哈貝馬斯與交往理性
第二十八講 布迪厄與象徵資本
第二十九講 薩義德:後殖民批評
第三十講 詹姆遜:後現代再現
課後提示:錢鍾書的通學方法
附錄
西方文論必讀經典書目(續)
主要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