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從塞拉耶佛到東京:兩次世界大戰》內容簡介:人類正在跨入信患時代,在新的時代里,科學技術知識在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過程中將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前,人們對自然科學和技術的重要性認識得比較充分,但是我們也不可忽視社會科學(包括歷史科學在內)的價值。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十分重視歷史知識,把它看作是一種革命力量。世界歷史是歷史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正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我國人民,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迫切需要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這既包括中國歷史知識,也包括世界歷史知識。作者介紹
吳偉,1957 年10月生。法學碩士,在讀歷史學博士。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研究生導師。中國世界現代史研究會常務
理事,華北分會副會長。長期從事世界現代
史、蘇聯現代史和對外政策史的教學科研工
作。發表的主要著作有]:《第二次世界大戰
史》(合著)、《橫掃千軍――蘇軍衛國戰爭重
大戰役紀實》、《勃列日涅夫傳》。並發表論
文20餘篇。現為北京市青年骨幹教師,北
京市“百人工程”成員。
徐藍,1947年11月生。歷史學博士。
現為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
師。中國史學會理事,北京市歷史學會常
務理事,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會理
事,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學術
委員,長期從事世界近現代史、現代國際關係史、當代國際
關係、20世紀戰爭與和平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發表著作論
文譯著多種,主要有:《英國與中日戰爭1931―1941年》、
《埋葬法西斯》、《英國與九一八事變》、《評1941年英美參謀
會談》、《從“ADB”協定看太平洋戰爭爆發前英美在遠東的
軍事合作》、《從“橙色”計畫到“彩虹”計畫》、《關於民族主義
的若干歷史思考》、《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合
譯)、《巨龍》(合譯)等。1993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
津貼。1997年被國家教委和國家人事部評為“全國優秀留
學回國人員”。
作品目錄
前言第一章 塞拉耶佛――貢比涅: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 、磨刀霍霍的列強集團
“陰暗的角落”與“陽光下的地盤”
一股股火藥味在歐洲飄蕩
二、塞拉耶佛打響引燃戰火的第一槍
巴爾幹在“多事之秋”收穫了一捆捆乾柴
一陣槍響,打出一段瘋狂與悲愴的歷史
三、從速決戰到持久戰
打開“潘多拉盒子”
鏖戰馬恩河
俄軍兵敗坦能堡
四、1915和1916年:沒有四季,只有戰爭東線的失利與勝利
後來的入伙者
凡爾登:一場幾乎打了一年的血戰
索姆河,仗越打越大
五、戰火中的海洋不是藍色的
海洋變成立體的戰場
日德蘭:網未破,魚未死
六、震撼世界的俄國革命
最脆弱的鏈環
從二月到十月:走過的
不僅僅是時間
七、通往貢比涅森林的最後一段血路
法軍藍色的軍服像一道道海浪
毒氣和坦克各顯神威
德軍決心不讓1918年的西線寧靜
冤家聚首貢比涅
第二章 巴黎――紐約:短暫的和平夢
一、巴黎與華盛頓之間的一張偌大談判桌
一幅新的世界政治地圖
勝者的共識與各自的打算
聚集巴黎:三巨頭?四巨頭?五巨頭?
《凡爾賽條約》與“凡爾賽體系”:勝者對敗者的嚴懲
勝者之間的新角逐
華盛頓會議與“華盛頓體系”:勝者之間的交易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溫床
二、魯爾的不幸與道威斯的“藥方”
賠款問題:懸而未決且愈演愈烈
危機在魯爾爆發
“道威斯計畫”:美國的“良方”
“楊格計畫”與胡佛“延債宣言”:“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
三、充滿希望的洛迦諾
萊茵蘭:關係各國安全之地
“日內瓦、議定書”:法國的一廂情願
《洛迦鎖公約》:戰爭與和平的真正分界線?
四、裁軍與“非戰”,但是國聯的裁軍:冗長的鬧劇
《非戰公約》:一紙集體安全的原則聲明
五、大危機打亂的不僅是國內秩序
大崩潰:人類經濟史上的最強地震
世界政治大分野之一:民主制度的鞏固
世界政治大分野之二:世界法西斯運動
第三章 日內瓦――華盛頓:戰爭的腳步聲
一、“九一八事變”:戰火在亞洲點燃
事變陡起:“協調外交”進墳墓
列強反應:姑息同情不制裁
“滿洲國”:日本侵略新基地
二、納粹德國:戰爭機器開始啟動
“領袖國家”:陰謀、恐怖、獨裁
重整軍備:向戰爭邁出第一步
從斯特萊沙到萊茵蘭:希特勒步步得手
三、墨索里尼:豪奪埃塞俄 比亞
戰火在法英縱容下點燃
國聯的制裁和美國的中立
“霍爾―賴伐爾協定”:綏靖的重要一幕
四、西班牙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彩排
從共和國建立到內戰烽火驟起
外國的干涉與“不干涉”:意識形態與大國利益的衝突
美國與蘇聯:中立與國際縱隊
五、盧溝橋:大戰序幕 已經拉開
盧溝橋――廣州:“對支一擊論”
破產日內瓦――布魯塞爾:西方無所作為
海關―租界―滇緬路:綏靖的軌跡
六、從維也納到慕尼黑:綏靖的夢想
1937年:希特勒的政治“遺囑”和張伯倫的綏靖“總計畫”
吞併奧地利:不流血的征服
《慕尼黑協定》:綏靖的頂峰
波蘭危機:大戰日益迫近
七、莫斯科:兩場結局迥然不同的談判
不成功的英法蘇談判
納粹―蘇聯條約:戰爭的障礙終於排除
八、通向珍珠港之路
從“帕奈號”事件到廢止《美日商約》
對日有限禁運與援助中國
華盛頓談判:美日逐步攤牌
第四章 華沙――東京:第二次世界大戰
一、波蘭再度亡國
“白色”的“閃電”
“靜坐”的盟國打著
一場“奇怪的戰爭”
二、法蘭西噩夢
挪威的海水是冰冷的
敦刻爾克,不幸與萬幸
又一次“相聚”在貢比涅
三、不屈的不列顛戰旗在空中、海上和沙漠裡飄揚
“海獅”終於沒能爬上英吉利海岸
大西洋里的“狼群”
大漠狐煙
四、“巴巴羅薩”,血腥之劍指向蘇聯
巴爾幹跳板讓德國打滑
“颱風”吹不透克里姆林宮紅牆
五、惡浪排天太平洋濁流南涌
“一個遺臭萬年的日子”
西南太平洋的悲歌
六、以集團對抗集團
狼狽為奸的法西斯集團
捏緊拳頭:從“ABC會談”到“租借法案”
捏緊拳頭:從《大西洋憲章》到《聯合國家宣言》
七、開始的結束和結束的開始
北非的“火炬”與同盟國勝利的曙光
東線蘇軍打斷了德軍的脊樑
血與火的海洋
八、1943年:同盟國為戰爭擺下張會議桌
鋸斷軸心國的“長靴”
“霸王’,千呼萬喚始出來
莫斯科、開羅、德黑蘭:分別上演的“三重奏”
九、東西夾擊
諾曼第登入
橫掃千軍如卷席的反攻
太平洋的落日
雅爾達:三大國首腦的又一曲“三重奏”
十、最後的戰鬥
德國的垂死反撲
攻克柏林
日本投降
第五章 透過戰爭的硝煙:兩次世界大戰的比較與思想
一、人們為什麼而戰:兩次大戰的起源、目的與性質的比較
兩次世界大戰在起源上的共性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戰起源的個性探討
二、人們以什麼方式而戰:兩次大戰的方式、手段與規模的比較
用綜合實力去抗衡
聯盟戰爭與戰略戰術
三、戰爭留下了什麼:兩次大戰的後果與影響的比較
兩次大戰的共同遺產:歐洲支配世界的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遺產:“雅爾達體系”、冷戰與世界多極化發展
戰爭與和平的思考
主要參考 書目
後 記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