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哲學的視野回望泰羅科學管理

(一)科學管理對行政管理的影響 (一)科學管理對法國的影響 (二)科學管理對德國的影響

內容簡介

《從哲學的視野回望泰羅科學管理》講述了:實踐的需要就是理論發展的方向。全球化進程帶來的複雜性問題,中國改革措施的進一步實施,經濟和社會發展效率的提高,都需要在管理上實現新的變革。因此,對科學管理問題的研究成為企業界和學術界共同關注的問題。研究的趨勢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研究隊伍擴大。以往人們認為,泰羅科學管理只是適用於企業經濟管理的方法和理論,因此,更多的是企業經理人員學習、研究科學管理,目的是提升和改善企業管理水平。隨著管理在社會中的作用日趨重要,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普遍發展,全球化的影響,政府職能的轉變,社會改革出現的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要求各個領域的人們更多地去重視和研究管理,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來研究管理。研究者的隊伍明顯擴大,除企業家、經理外,經濟學家、政治家、社會科學工作者和愛好研究管理的各界人士都開始注意從西方管理,包括泰羅科學管理中借鑑管理經驗。
第二,研究內容逐漸趨於深入、全面。由於對外開放擴大,特別是近年來美國文化對世界產生的重大影響,人們有更多的機會了解美國歷史、工業和社會發展,從而對泰羅的研究增加了新的資料,擴大了研究視野,增強了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從側重於具體管理制度和方法,延伸到管理的一般理論和原則,並進一步上升到泰羅科學管理的哲學思想,表明管理學自身的發展日趨成熟。
第三,研究成果日益增多,研究方法多樣化。有關泰羅科學管理的論文、論著近十年來呈現出迅速增多的勢頭,體現了社會發展和生產力進步對管理的需要,同時也反映了文化發展的豐富性。泰羅科學管理產生的時代,是機械觀、實證主義盛行的時代,因此泰羅的研究方法不免打上時代的烙印。現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以及哲學方法論的發展,使人們能夠從不同的視角和層次,採用多種科學方法來全方位地認識泰羅及其科學管理,不僅採用文獻法研究、而且還用社會有機體法、理解的方法、比較的方法、系統論的方法、評價的方法、分析與綜合法等。
第四,研究的理論性和套用性增強。科學管理包括許多管理的機制和具體方法,但這不是科學管理的實質。因此,對科學管理的研究不能停留在具體操作方法上,而必須上升到哲學的理論高度,或者說上升到管理哲學的層面。我國社會改革出現的一系列複雜問題,特別是近年來出現的各種重大的安全生產事故,究其原因,一是沒有建立健全科學的管理制度,嚴格按規章制度進行操作,違背了規律。二是沒有對工人進行系統培訓和人本管理,導致工作責任心不強,積極性不高。三是當前相當數量的企業勞資關係緊張,矛盾衝突較多,使得生產事故頻發。

編輯推薦

《從哲學的視野回望泰羅科學管理》是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2月1日) 平裝: 207頁 正文語種: 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00477471 品描述

作者簡介

鄧俊英,女,1961年10月生。1984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1995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商法研究生班。2006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獲哲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從事管理哲學、公共事業管理、馬克思主義原理等教學科研工作。曾在《哲學研究》、《學術論壇》、《哲學動態》等雜誌發表多篇文章。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導論
一 研究問題的提出
二 泰羅科學管理的歷史價值
三 泰羅科學管理在我國的研究現狀
(一)泰羅科學管理傳入我國的情況
(二)關於泰羅科學管理研究的幾種觀點和存在的問題
(三)當前研究泰羅科學管理的趨勢
四 現階段研究泰羅科學管理的意義
(一)研究科學管理的理論意義
(二)研究泰羅科學管理的實踐意義
第二章 泰羅科學管理產生的歷史前提
一 生產力發展引起勞動組織方式變化需要管理變革
(一)科技革命對世界的影響
(二)工業革命促進了美國社會的變革
二 社會政治、哲學、科學、宗教等文化因素的影響
(一)實用主義哲學對科學管理形成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影響
(二)科學研究與工業發展相結合
(三)宗教價值觀對管理思想的滲透
(四)勞工衝突引起政治鬥爭促進管理變革的產生
(五)文學作品對社會問題的揭露喚醒了大眾變革管理的願望
三 泰羅對以往管理理論的繼承
(一)羅伯特·歐文對人的重視
(二)查爾斯·巴貝奇科學管理方法和勞資利益一致論
(三)安德魯·尤爾重視對工人進行管理教育
(四)伊萊·惠特尼關於標準化和管理幅度原則
(五)18—19世紀一些經濟學家管理思想的影響
四 泰羅本人的管理實踐活動
第三章 泰羅科學管理的基本內容
一 科學管理的目的
(一)保護日益枯竭的自然資源
(二)解決沒有管理或管理不當造成的巨大浪費
(三)杜絕各種形式的怠工調整勞資關係
(四)確保每一個雇員和僱主事業的高度繁榮
(五)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造就和培養第一流人才
(六)實現企業對社會的責任——使人民日益富裕減少貧困
(七)最大限度提高勞動效率
二 科學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從管理活動中總結概括出一般規律
(二)科學選擇和不斷地培訓工人
(三)勞資雙方實現心理革命變對抗為和諧
(四)管理者和工人共同分擔責任
三 科學管理的機制
(一)成本核算是提高效率的基礎
(二)計畫職能同執行職能分開是提高效率的條件
(三)標準化生產是提高效率的關鍵
(四)任務管理及獎勵機制是提高效率的重要保證
(五)文學作品對社會問題的揭露喚醒了大眾變革管理的願望
四 科學管理的實質
(一)實現了管理由憑藉特權向依賴專業知識的根本轉變
(二)使管理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
(三)科學管理的精髓是勞資雙方的相互協作
(四)用科學理性代替以往的經驗管理
(五)科學管理開啟了工業管理中人本主義思想之門
第四章 20世紀初科學管理的實踐效果及其影響
一 科學管理促進了美國經濟成長
(一)勞動效率大幅度提高
(二)社會經濟迅速發展
(三)美國綜合國力增強
二 科學管理對美國行政管理及社會生活的影響
(一)科學管理對行政管理的影響
(二)科學管理在大學管理中廣泛套用
三 20世紀初泰羅科學管理產生的影響
(一)科學管理對法國的影響
(二)科學管理對德國的影響
(三)科學管理對英國的影響
(四)科學管理在歐洲其他國家的發展
(五)科學管理實踐促進了古典管理理論的系統化
(六)20世紀初科學管理在我國的傳播
第五章 泰羅科學管理的歷史局限及後人對其思想的發展
一 科學管理的歷史局限性
(一)科學管理研究方法以機械觀為基礎
(二)科學管理忽視了心理革命的經濟基礎
(三)科學管理強調管理的科學性淡化了管理的藝術性
(四)科學管理是以生產為中心而不是以人的發展為中心
(五)科學管理客體至上缺乏管理的巨觀視野
二 20世紀管理學對科學管理的豐富和發展
(一)人本主義思想逐漸提升
(二)行為科學對科學管理的發展
(三)管理活動中科學主義思想日益完善
第六章 泰羅科學管理的哲學意蘊與現代啟示
一 管理是能動的綜合性的實踐活動
(一)管理是自覺的能動性實踐活動
(二)管理是複雜性綜合性的社會實踐
(三)管理是提高效益的基本保證
二 管理中的主客體關係及主體問性
(一)管理主客體及其相互依賴性
(二)管理主客體的互動作用與發展
(三)管理的主體間性問題
三 管理制度與人的發展
(一)制度是社會關係發展的產物
(二)制度構建與執行存在的問題與解決途徑
(三)制度與人發展的辯證關係
四 管理創新及其哲學方法
(一)管理創新的必要性
(二)管理創新的實踐路徑
(三)管理創新的哲學方法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序言

管理是哲學的實驗室,哲學是管理的靈魂。英國管理學家克?霍德金森說:“哲學的任務在於它必須先於行動。倘若哲學家不會成為管理者,那么管理者必須是哲學家。”——《為什麼我們要對管理進行哲學探索》
對管理進行哲學的思考、研究、探索,既是管理學發展成熟的需要,也是哲學走向實踐套用化的表現。現代社會,全球化發展引起了資本、生產過程、商品和勞動力的全球性流動,帶來了經濟、政治、文化、環境等各種各樣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同時更需要管理創新。管理是把各種人、財、物、時間、空間、信息、社會關係協調起來發揮效益的條件,“科學管理也是生產力”已經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
東西方在管理上各有所長,西方重科學理性的管理遺忘了人性發展的需要;東方管理中濃厚的人情色彩淡化了制度規則。當代社會管理實踐遇到的新問題,要求我們對以往的管理思想,特別是西方管理思想進行哲學的反思,以便“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指導我國社會改革實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