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從北京回望曼徹斯特
世界史學家越來越強調跨社會比較的價值和必要性。對某個案例的簡單一瞥和對不同案例的多視角研究,後者比前者更能引起人們的興趣,其解釋也更具說服力。作為經濟史學者,本書作者一直對英國工業革命的原因和沒落的清王朝時代的中國飽有興趣,作者試圖通過本書的書寫幫讀者解決這樣的問題:通過對這兩個帝國的歷史比較,解釋為什麼工業革命發生在十八九世紀的英國,而不是在中國?工業化進程中的潛在機制,是國家制度、科學文化,還是另有其他?
作者簡介
皮爾·弗里斯是維也納大學經濟社會史學院教授,著述廣泛,涉及歷史學、歷史編纂學和近代早期歷史等多個領域。其研究方向主要為國際經濟史,特別是近代早期的全球經濟史,涉及“西方的崛起”和“大分流”的相關討論等。
圖書目錄
導言
英國工業革命
資本主義的作用
國家的作用
英國:高度市民化的開放社會
文化造成的差異
科學技術的作用
擺脫馬爾薩斯理論的羈絆
東線無戰事:關於中國歷史的陳規舊說
觀察清代中國的新視角
資本主義在中國?
告別“東方專制主義”
一個相對開放的社會
孔子無罪
高生產率,匱乏的科技動力和現代科學的缺失
受限於馬爾薩斯理論?
結論
啟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