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鹿

de lù ˙ㄉㄜ ㄌㄨˋ
得鹿 
(1).《列子·周穆王》:“ 鄭 人有薪於野者,遇駭鹿,御而擊之,斃之。恐人之見之也,遽而藏諸隍中,覆之以蕉,不勝其喜。俄而遺其所藏之處,遂以為夢焉。順塗而詠其事。傍人有聞者,用其言而取之。既歸,告其室人曰:‘向薪者夢得鹿而不知其處;吾今得之,彼直真夢矣。’室人曰:‘若將是夢見薪者之得鹿邪?詎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夢真邪?’”後遂以“得鹿”指虛幻的人世富貴。 宋 陸游 《和陳魯山十詩以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為韻》之七:“誰知嘆亡羊,但喜有得鹿。”
(2).《史記·淮陰侯列傳》:“ 秦 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文選·班彪〈王命論〉》“至比天下於逐鹿” 李善 注引《六韜》:“取天下若逐野鹿,得鹿,天下共分其肉。”後以“得鹿”比喻取得天下。 唐 溫庭筠 《經五丈原》詩:“下國 臥龍 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