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時者昌,失時者亡

待人處事一定要看準時機,認清對象,如果自持本領而沒有找準對象,不但不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反而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出處

《列子·說符》

原文

魯(1)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學(2),其一好兵(3)。好學者以術乾(4)齊侯;齊侯納之,以為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乾楚王;王悅之,以為軍正(5)。祿富其家,爵榮其親。

施氏之鄰人孟氏,同有二子,所業亦同,而窘於貧。羨施氏之有,因從請進趨之方。二子以實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術乾秦王。秦王曰:“當今諸侯力爭,所務兵食而已。若用仁義治吾國,是滅亡之道。”遂宮(6)而放之。其一子之衛,以法乾衛侯。衛侯曰:‘吾弱國也,而攝乎大國之間。大國吾事之,小國吾撫之,是求安之道。若賴兵權,滅亡可待矣。若全而歸之,適於他國。為吾之患不輕矣。”遂刖(7)之,而還諸魯。

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讓(8)施氏。

施氏曰:“凡得時者昌,失時者亡。子道與吾同,而功與吾異,失時者也,非行之謬也。且天下理無常是,事無常非。先日所用,今或棄之;今之所棄,後或用之。此用與不用,無定是非也。投隙(9)抵時(10),應事無方,屬乎智。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術如呂尚,焉往而不窮哉?”

孟氏父子舍然無慍(11)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注釋

⑴魯,國名。施氏,姓施的人家。

⑵學,指學問、學術。

⑶兵,指軍事、戰爭。

⑷軍正,管理軍事事務的官。

⑹宮,宮刑,古代一種酷刑。

⑺刖,砍斷雙足或挖去膝蓋骨,古代一種酷刑。

⑻投隙,趁著機會,投機取巧,抓住機遇。抵時,不要錯過機遇或時間。

⑼慍,惱怒。

翻譯

魯國的施家有兩個兒子,一個好儒學,一個好兵法,最後愛好儒學的到齊侯那兒得到了重用,擔任公子們的老師。愛好兵法的擔任了楚王軍隊的長官。親戚們都感到榮耀。

施家的鄰居孟家也有兩個兒子,於是就學習施家,讓一個學儒,一個學兵,學儒的去找到秦王,秦王說“當今諸侯力爭,所務兵食而已。苦用仁義治吾國,是滅亡之道。”——如今各國諸侯以武力來爭奪天下,當務之急是預備兵馬糧草。若用仁義道德來治理國家,是自取滅亡。於是將這個學儒的孟家兒子處以宮刑(割掉生殖器)後驅逐出境。

孟家的另一個學習兵法的兒子去遊說衛侯,衛侯說:“吾弱國也,而攝乎大國之間。大國吾事之,小國吾擾之,是求安之道。若賴兵權,滅亡可待矣。若全而歸之,適於他國,為吾之患不輕矣。”——我們是一個弱國,夾在幾個大國之間勉強生存,強大的國家我們得侍奉他,弱小的國家我們得安撫他,若是依賴軍事策略亡國便指日可待了。你這樣的人才,要是被其他器國家利用了,一定對我國造成更加嚴重的禍害。於是給處以刖刑(剁足)後放回了魯國。

回家後孟家捶胸頓足去找施家算帳。施家父子說:“凡得時者昌,失時者亡。子道與吾同,而功與吾異,失時者也,非行之謬也。且天下理無常是,事無常非。先日所用,今或棄之;今之所棄,後或用之;此用與不用,無定是非也。投隙抵時,應事無方。屬乎智。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術如呂尚,焉往而不窮哉?”

凡是順應時機的就昌盛,違逆時勢的便滅亡。你們所學的東西和我們相同,但結果卻不同,這是違背時宜的緣故,不是學錯了東西。況且天下沒有永遠正確的道理,也沒有永遠錯誤的事情。以前所用的方法,今天有可能被廢棄了;今天所廢棄的方法,將來或許還會被採納。用與不用,並沒有一定的對或錯。迎合時機抓住機遇,應對事變不拘成法,才是智慧的表現。如果智慧不夠,即使博學像孔丘,計謀如呂尚,到什麼地方去才不會窮困呢?

孟家父子一聽就說,我們懂了,您再不用說了。

宋國有個走江湖的憑藉自己的雜技贏得宋元君大加讚賞,得了很多金銀財寶。另有一個走江湖表演輕功的聽到以後,也去求見宋元君。結果宋元君勃然大怒,說道:“昔有異技乾寡人者,技無庸,適值寡人有歡心,故賜金帛。彼必聞此而進,復望吾賞。”——上次有個耍雜技的來,其實他的雜技也沒什麼情況,正巧碰上我心情好,所以賜給他許多東西。這個人一定是聽說此事才跑來的,是想得到我的獎賞吧。於是把這個耍輕功的抓了起來差點處死,最後監禁了一個月才釋放掉。

業內有個笑話,說有一次馮記者帶著她同學去見賈總,賈總得知她這個女同學是學中文的,就說,你如果能把《蘭亭集序》一字不差的背下來,桌上的這台筆記本電腦就歸你了。結果那個女同學一口氣背了下來,賈總沒有食言真將筆記本給了她。回來後,馮記者苦背了好幾首經典詩文,幾次找賈總談事,但再也沒有碰到過類似的機會。呵呵。

所以經常跟老闆談合作的人都知道,有時老闆的心情一高興,說不定就能簽個大單呢。以前在報社要結款時,有經驗的人會從老闆的秘書那裡打聽今天老闆心情怎么樣,如果心情不好,那就改天再去找。

道理

得時者昌,失時者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