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資訊
作 者:劉智亮,謝英彪 主編;楊懷浩 等編著
出 版 社:金盾出版社出版時間:2008-6-1
版 次:1
頁 數:196
字 數:163000
印刷時間:2008-6-1
內容簡介
本書以各種胃病的治療為主線,介紹了胃病的基礎知識,西醫療法,中醫療法。重點闡述了胃病的自然療法,包括飲食療法,運動療法和針灸、拔罐、按摩、刮痧、心理及生活起居等療法。其方法簡便實用,療效可靠,便於在家庭自療,適合廣大讀者閱讀。
胃病是一種最常見的疾病,編者們編寫《得了胃病怎么辦》一書,目的就是向廣大民眾傳播健康新理念,普及胃病的防治知識,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提高健康水平。該以各種常見胃病的治療為主線,介紹了胃病的基礎知識、西醫療法、中醫療法。重點闡述了胃病的自然療法,包括飲食療法、運動療法、針灸療法、拔罐療法、刮痧療法、心理療法、生活起居療法等。 希望本書能成為胃病患者及其家屬的良師益友。
目錄
一、基礎知識
1.什麼是胃病?
2.什麼是胃炎?
3.為什麼說幽門螺桿菌是慢性胃病的元兇?
4.什麼是慢性淺表性胃炎?
5.什麼是慢性萎縮性胃炎?
6.什麼是胃竇炎?
7.什麼是鹼性反流性胃炎?
8.什麼是疣狀胃炎?
9.什麼是反流性食管炎?
10.什麼是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11.什麼是胃黏膜脫垂症?
12.什麼是胃下垂?
13.什麼是神經性胃炎?
14.什麼是幽門螺桿菌感染?
15.急性胃炎的病因及誘發因素有哪些?
16.慢性胃炎的誘發因素有哪些?
17.胃潰瘍的誘發因素有哪些?
18.胃下垂的誘發因素有哪些?
19.急性單純性胃炎有哪些臨床表現?
20.慢性淺表性胃炎有哪些臨床表現?
21.慢性萎縮性胃炎有哪些臨床表現?
22.鹼性反流性胃炎有哪些臨床表現?
23.胃潰瘍有哪些臨床表現?
24.胃下垂有哪些臨床表現?
25.胃病患者如何做X線鋇餐檢查?
26.胃病患者如何做胃鏡檢查?
27.胃病患者如何做胃液分析?
28.胃病患者如何做幽門螺桿菌檢測?
29.胃病還有哪些檢測方法?
30.如何診斷常見的胃病?
31.急性胃炎的診斷依據有哪些?
32.胃潰瘍的診斷依據有哪些?
33.為什麼胃病也會傳染?
34.如何預防急性胃炎?
35.如何預防慢性胃炎?
36.如何預防胃潰瘍?
37.如何預防胃下垂?
二、西醫療法
38.胃病為何不能亂吃藥?
39.嗎丁啉能治療胃痛嗎?
40.西醫如何治療急性胃炎?
41.慢性胃炎如何用西藥治療?
42.慢性淺表性胃炎如何治療?
43.為什麼淺表性胃炎不必長期服藥?
44.怎樣防治膽汁反流性胃炎?
45.萎縮性胃炎一定要行胃切除嗎?
46.萎縮性胃炎患者如何防癌變?
47.西醫如何治療胃黏膜脫垂症?
48.西醫如何治療胃潰瘍?
49.如何合理選用抗消化性潰瘍藥物?
50.什麼是消化性潰瘍的三聯療法?
51.胃潰瘍患者如何維持治療?
52.胃潰瘍患者手術後還會再發生潰瘍嗎?
53.西醫如何治療胃下垂?
54.什麼是治癒幽門螺桿菌感染一周方案?
三、中醫療法
1、總餓卻不想吃——養胃舒膠囊
胃裡覺得燒,餓得比別人快,吃得卻不多,口乾舌紅,大便乾燥。這些症狀說明胃裡有虛火,屬於胃陰不足型,可選擇養胃舒膠囊。
2、有口臭常噁心——胃熱清膠囊
老胃病除了有虛證之外,還會有實證。如果總覺得肚子脹,舌苔黃而厚膩,口苦口臭,還時常噁心想吐,這都是濕熱在“作祟”,屬於脾胃濕熱型,可選擇胃熱清膠囊。
3、吃完飯胃會脹——香砂六君丸
老覺得肚子有點脹,或者經常隱隱作痛;吃完飯症狀加重,總是沒胃口,打不起精神;舌頭邊緣有齒痕。這種老胃病屬於脾胃氣虛型,可選擇香砂六君丸或補中益氣丸。
4、生氣時症狀重——胃蘇顆粒
中醫認為,肝的功能不順暢會影響脾胃,導致肝胃氣滯。如果老胃病經常在生氣、煩躁、鬱悶等情緒變化時發作,多屬於這種類型。可服用胃蘇顆粒、元胡止痛片等具有疏肝和胃、理氣止痛作用的中成藥。
5、一受涼就胃痛——香砂養胃丸
很多脾胃氣虛型老胃病會“毛病越來越多”,勞累或受涼後也會胃脹胃痛,還經常吐酸水。喝熱水或捂著肚子會覺得舒服些,這說明已經發展成了脾胃虛寒型老胃病。常用中成藥,如香砂養胃丸、溫胃舒膠囊等都具有溫中和胃的功效。
四、自然療法
胃病自然療法,就必須遵循以下飲食原則:
戒刺激性的食物:咖啡、酒、肉汁、辣椒、芥茉、胡椒等,這些會刺激胃液分泌或是使胃黏膜受損的食物,應避免食用。每個人對食物的反應都有特異性,所以攝取的食物應該依據個人的不同而加以適當的調整,毋須完全禁食。
戒酸性食物:酸度較高的水果,如:鳳梨、柳丁、桔子等,於飯後攝食,對潰瘍的患者不會有太大的刺激,所以並不一定要禁止食用。
戒產氣性食物:有些食物容易產氣,使患者有飽漲感,應避免攝食;但食物是否會產氣而引起不適,因人而異,可依個人的經驗決定是否應攝食。
此外,炒飯、烤肉等太硬的食物,年糕、粽子等糯米類製品,各式甜點、糕餅、油炸的食物及冰品類食物,常會導致患者的不適,應留意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