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道一

徐道一

徐道一,1934年8月生,浙江鄞縣人。研究員。1956年7月北京地質學院畢業。1959—1963年原蘇聯莫斯科大學地質系研究生、1963年4月獲副博士學位。先後在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工作,主要有數學地質、天文地震、天文地質、天地生綜合研究、周易與自然科學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基本信息

個人作品

在40餘年科研工作中,不斷地開拓科研新領域。

1963年起從事數學地質研究,1966年起開始地震預報研究。 1980年起從事天文地質研究。以第一作者出版《數學地質引論》、《天體運行與地震預報》、《天文地質學概論》、《Astrogeological Events in China》(1989,英文,在英國出版)。

八十年代起,在國內積極推動天地生綜合研究,在九十年代提倡天地生人系統觀。

在1992年、1995年、2000年出版了《周易科學觀》、《周易與當代自然科學》、《周易與21世紀》等書。至2006年11月止,已發表論文,短文等413篇。

個人榮譽

徐道一為第一作者的“天文地質基本問題研究”獲1986年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一等獎。 《Astrogeological Events in China》(英文,1989)一書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第六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特別獎。

1986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1996年11月設立在比利時的世界太極學會、HL太極科學研究院主辦的世界太極科學金獎評選委員會鑒於,徐道一開闢“太極序列”研究的領域,以自然現實證實太極的普適性,授予他“1996年世界太極科學金獎(自然科學獎)。

學術觀點

2011年1月底,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一定會開發怒江。

2011年2月,徐道一和孫文鵬等地質專家專程前往怒江地區,實地考察了沿江的地質構造、地形、地貌、壩址附近坑道、土石流現場。從怒江獨特複雜的地質背景(地震、地質大環境)、從本區地質災害的嚴重性,以及它們對梯級大水電站的可能影響來考慮,得出“怒江上建壩的地質風險非同尋常”的結論。呼籲叫停怒江水電開發。

對於怒江地區具有地質脆弱及不穩定(新構造運動強烈、地區破裂程度高)的特殊性質、怒江斷裂帶為活動深大斷裂帶、怒江(雲南段)為斷裂河流,學界不少專家已有共識。

即使是那些制訂怒江梯級水電開發規劃的地質專家,對此也無異議,大家都承認怒江中下游地質構造複雜。怒江斷裂帶為整個河段的主要斷裂,是制約水電梯級壩址選擇、決定梯級電站安全的主要地質因素。“但我們感到,水電開發規劃的制訂者沒有對地質風險表現出足夠的警惕,對風險的評估仍側重於或停留在一個個壩址的孤立微觀評價上。”

孫文鵬和徐道一認為,如果關注全流域的安全大局,就不能不十分重視以下關鍵事實:怒江地區是新構造運動最強烈的地區,地震等級很高(為芮氏7~8級區)且頻繁發生;這一地區還是土石流等地質災害多發區;最近新構造運動加劇,地震、地質災害有明顯增強之勢;極端氣候、當代構造活動、地震的相互作用,導致重大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在增大。

怒江水電開發利弊之爭

坐在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的一間辦公室里,徐道一和他的老同學、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研究員孫文鵬顯得十分焦慮。這是兩位年過七旬的老專家,但說起怒江大規模水電開發的情況時,卻思維敏捷,條理清晰。

對於怒江地區具有地質脆弱及不穩定(新構造運動強烈、地區破裂程度高)的特殊性質、怒江斷裂帶為活動深大斷裂帶、怒江(雲南段)為斷裂河流,學界不少專家已有共識。

徐道一提供給記者的1995年版的《中國地質災害分布圖》(原國家科委全國重大自然災害綜合研究組編),已把從六庫到馬吉的怒江地段定為以土石流為主的“重度發生地區”,怒江地區是潛在災害組合類型及致災危險性大的地區。徐道一在掌握了大量的科研數據後發現,近200年,尤其是近60年來,中國西部(特別是西南地區)大地震頻繁發生,其中,1950年西藏東部8.6級特大巨震鄰近怒江,1976年雲南龍陵7.3級地震、1988年雲南瀾滄江7.4級地震、耿馬7.2級地震、1995年中緬交界7.3級地震、1996年雲南麗江7.0級地震發生在怒江或其附近地區。

而在20世紀,雲南(包含怒江地區)地震活動正處於大地震的高發時期。衛星照片顯示,由於怒江斷裂帶在新構造運動活動區內活動最強、破碎最烈,在怒江上建梯級水電站,築攔江大壩必然要橫跨斷裂破碎帶(或層間破碎帶),而怒江大斷裂是一條仍在活動的斷裂帶。據統計,在怒江流域的多數橫剖面上,都能見到怒江大斷裂和寬度在100米以上的大斷裂2~3條,以及幾個至30多個的小破裂面,整個構造破碎帶的寬度在400~1000米,其風險顯而易見。

“我們感到,水電開發規劃的制訂者沒有對地質風險表現出足夠的警惕,對風險的評估仍側重於或停留在一個個壩址的孤立微觀評價上”,“當你看到一個小孩向懸崖邊走去時,你能不叫他止步嗎?”徐道一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如是說。“如果不叫小孩子止步,那倒是反常了。”徐道一告訴記者,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了解到水電部門計畫大規模開發怒江,“得知此事,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馬上給中央寫信,說出自己的看法。”

記者注意到,除了兩位老專家,在信上籤名的還有中國地質大學教授李東旭、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調研員韓孟、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朱銘等。專家們在寫給高層的信中表示,任何堅固的鋼筋水泥大壩都阻止不了沿怒江深谷大斷裂的相對錯動,誰也制止不了沿怒江兩岸至今仍在發生的巨大的山崩、滑坡與土石流。

兩位老專家告訴記者,信已經遞送出去了。這些年,兩位老專家已經向中央遞交了20多封建議信,其中一些獲得批示。

地質學家百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