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徐汝英,1930年生,浙江衢縣人。出生藝人家庭。十四歲從徽班老藝人胡榮華學藝,十六歲拜婺劇藝人葉文榮為師。解放後在老藝人幫助下,技藝日漸提高,以擅演悲劇著稱。1953年進浙江婺劇實驗劇團。她扮相俊俏,身段優美,唱腔明亮圓潤,婉轉流暢,淳樸甜美,富有韻味。對徽劇、亂彈、高腔、灘簧、時調等不同聲腔的花旦戲,均擅演。表演有色彩濃郁的傳統風格。多次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出,得到很高評價。1962年進京演出《米欄敲窗》受到周總理和首都文藝界高度讚揚。周總理百忙中兩次接見她和劇團18名演員。1960年光榮出席全國群英會。歷任浙江婺劇團副團長,省政協委員,金華市人大常委。
人物生平
徐汝英在50多年漫長的藝術生涯中,成功地塑造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舞台藝術形象,《米蘭敲窗》便是她的代表劇目之一。此劇中的女主角王金貞由青衣應功,青衣表演向來講究柔和、穩定,切忌粗獷、強烈。但從婺劇表演整體來看,因其直根於農村,演出於草台,觀眾流動性很大,特別是離台較遠的觀眾若看不明,聽不清,就會星散而去,這就促使婺劇演員不得不把嗓子叫亮,動作幅度加大,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婺劇粗獷、強烈的表演風格。為了繼承和發揚這一獨特的藝術風格,徐汝英大膽衝破青衣的舊錶演模式,不拘一格地用上了一般武生、武旦才會用上的火暴動作。她經過深入分析人物、劇情,發覺王金貞因慘遭誣害,在苦海中煎熬,但她並不是一個聽天由命、逆來順受的懦弱婦女,而是柔中有剛,文中有武,在逆境中敢於起來反抗的血性女子,這就為塑造王金貞形象時體現劇種整體風格提供了可能性。為此,她在王金貞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黑夜裡通過溫府花園去尋丈夫的途中,貼切地除了用上忽躲忽閃地衝過去的強烈動作外,更用上了火暴的“甩髮接咬發”的特技,這樣不但顯示了王金貞敢於與惡勢力進行殊死抗爭的反抗精神,而且其表演風格與劇種的整體風格也取得了一致。
1962年10月浙江婺劇團晉京,徐汝英的《米蘭敲窗》受到首都觀眾和專家、學者一致好評,著名劇作家田漢盛讚徐汝英的表演“粗中有細,細中有粗,鄉土氣很濃。”北京崑劇院院長、著名崑劇表演藝術家白雲生說:“徐汝英大膽破例地給青衣用上了火暴的特技,而且功夫很到家,甩髮咬發很圓,一絲不苟。 ”解放軍總政文化部部長陳其通說:“徐汝英的表演是旦角文戲武做的一個範例,她給青衣用上了咬發特技,實是罕見,十分可貴,值得學習。”他還命總政文工團的演員向徐汝英等學習此劇的表演藝術。
徐汝英的“甩髮接咬發”不是輕而易舉、一蹴而就的。她是虛心向老藝人學習,得到老藝人的指點、傳授,又經過自己的不斷探索和勤學苦練,才得以練就的。在練習過程中,如長發甩過了頭,或不到位,不行;甩到了位,口咬不住,也不行;有時候練得頭昏腦脹,甚至嘔吐、暈倒,但她仍然堅持下去。“功夫不負苦練人”,經過這樣的千錘百鍊,她終於穩穩地掌握了這個特技,並為青衣表演粗獷、強烈的風格提供了先例。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劇中飾演王金貞之夫的徐勤納,他練就的“甩帽接帽”,與徐汝英的特技表演可謂珠聯壁合,相得益彰。由於他們的精湛演技及全劇組人員的共同努力,《米蘭敲窗》的演出獲得了圓滿成功。鑒於徐汝英的婺劇表演藝術上所作的突出貢獻,1956年她被評為浙江省先進工作者,1960年又被評為浙江省文教衛系統先進工作者,並於同年赴京出席全國群英會。她還曾擔任過浙江婺劇團副團長、金華市首屆政協委員、浙江省文聯委員、浙江省劇協理事、全國劇協委員、浙江省政協委員等職。“文革”後,她任金華市婺劇培訓班主任,為培養婺劇藝術接班人竭盡了心力,因教學成績突出,兩次榮獲浙江省優秀園丁獎,1996年浙江省文化廳向她頒發了獎盃和榮譽證書。退休後,她仍在繼續關心和指導婺劇藝術事業,並為婺劇藝術的人才輩出和振興、發展而感到欣慰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