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徐州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江蘇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學)創建於1975年,學校地處徐州市風景秀麗、人文薈萃的南郊,學校先後被評為江蘇省名中學、江蘇省重點中學、國家級示範高中和江蘇省首批四星級學校,是中國礦業大學、江蘇師範大學、常州大學等高校的“優質生源基地”。多次被評為江蘇省模範學校、江蘇省德育工作先進學校、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全國親職教育先進單位、江蘇省優秀家長學校、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優秀參賽學校。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徐州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揭牌儀式徐州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揭牌儀式

江蘇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學)地處徐州市風景秀麗、人文薈萃的南郊,學校先後被評

為江蘇省名中學、江蘇省重點中學、國家級示範高中和江蘇省首批四星級學校,還多次被評為江蘇省模範學校、江蘇省德育工作先進學校、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全國勞動教育先進學校、全國親職教育先進單位、江蘇省優秀家長學校、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優秀參賽學校、徐州市宣傳思想工作先進集體、建設教(職工)之家工作優秀單位、“巾幗文明示範崗”、模範學校、徐州市教育局直屬學校2005—2006學年度目標管理綜合督導考核優秀等榮譽稱號。2009年4月,學校掛牌為“江蘇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歷史沿革

校園校園

1975年,學校成立於徐州市南郊,為當時華東輸油管理局的職工子弟學校

1998年6月,石油、石化兩大集團重組,華東輸油管理局由中石油整體劃轉到中國石化集團,並與原屬於中石油管道局的三個輸油處合併,成立了“中國石化集團管道儲運公司”。學校因此更名為“中國石化管道儲運公司中學”。

2004年,學校劃歸徐州市教育局直屬,更名為“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學”。

2009年4月,學校成為江蘇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江蘇師大附中揭牌後,學校對外宣傳、推介、招生一律以江蘇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名義進行。

學校概況

田徑場田徑場

江蘇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學)為國家級示範高中,江蘇省首批四星級高中,江蘇省模範學校、江蘇省德育工作先進學校、江蘇省文明學校、徐州市基礎教育改革實驗先進單位、中國礦業大學生源基地、江蘇大學教育改革實驗基地、常州大學優質生源基地和江蘇師範大學優質生源基地。

學校高揚教育現代化風帆,全力營造數位化校園,精心打造數位化課堂。網路化管理的圖書9萬多冊,其中一大批英文原版書,還有30多萬冊電子圖書。有現代化的閱覽室,有設施先進的理化生實驗室,寬頻千兆校園網早已開通,信息點分布在各教室和辦公室。教師早就人手一機,實現全員電腦備課、辦公。有聯網的大計算機教室7個、多媒體語音室和4個多媒體教室,還有網路中心、多媒體科技報告廳。有高標準的體育、音樂、美術等教學設施,學校宿舍公寓化,學生食堂乾淨、明亮、衛生,校園環境優雅、寧靜、整潔、溫馨、安全,處處體現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學生學習、生活的樂園,成長、成才的搖籃。

校園校園

名校育名師,名師支撐名校的發展。學校全力實施“形象工程”、“青藍

工程”、“名師工程”,造就了一支具有先進教育理念、良好職業道德、多元知識結構的師資隊伍。現有江蘇省特級教師1名,徐州師範大學兼職研究員1名,徐州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1名,徐州市名校長1名、徐州市“青藍工程”青年名教師2名、學科帶頭人4名,徐州市高中學科優秀教師2名,徐州市學科中心組成員8名、中青年教學骨幹33名。是一支敬業愛生,教有佳績,研有所長、學生完全可以依賴的師資隊伍。

辦學特色

英語

外教在上課外教在上課

英語教育是該校三大辦學特色之一,學校針對各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確立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早在90年代初就在國小低年級開設英語口語課,中高年級逐漸增加聽、說、讀、寫的內容,經過六年系統和連續的教育過程,相當一部分的學生掌握了流利的交際和課堂用語,書面能力能達到近初三學生水平。國中階段兼重口語的同時,大力提高英語的聽、讀和寫作能力,學生進入高中學習時、經過三年高中英語的學習,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每年考入高校的學生,因英語的學習和套用能力突出,受到高校的稱讚,進入國外高校學習的學生,已無語言方面的障礙,無須進行語言培訓就可直接進入學習階段。

英語教育多年以其系統,連續的十二年一貫制教育而成績顯著,該校《十二年一貫制英語教學》科研課題是國家級科研課題,圍繞這一課題和各年級教學大綱的要求,經常在全校內開展生動活潑有趣的英語學習活動,如英語節、英語周、英語角,強化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多年來該校學生參加各級各類英語競賽活動,均取得優秀成績。僅近三年就有250多人次獲國家省、市級獎勵其中全國一等獎七人,二等獎14人,三等獎24人。

藝術教育

中央美院楊申教授來校講學中央美院楊申教授來校講學

藝術教育是學校開展較早的辦學特色,早在80年代末期美術、音樂教育就列入該校校本課程,經多年的探索、改進、完善已形成了一套完整藝術教育體制,2003年起該校又開發傳媒特色,雖然較音樂、美術起步晚,但發展迅猛,每年都有一大批學生選學傳媒,傳媒教學特色成了該校高考的新的增長點。 學校的藝術教育特色走的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師資力量雄厚,硬體完善,為學生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學習條件;藝術教育氣氛濃,學生學習興趣高,學業成績每年都有大提高,考入高校檔次也水漲船高。2002年以來,藝術專業的考生專業成績合格率均達100%,每年升學率均超過90%。幾年來,一批又一批學生先後考入清華大學、中央美院、中國美院 、中國傳媒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上海交大、武漢大學、上海音樂學院、南京藝術學院、南京師範大學等名校。

學校還與中央美院、中國美院、南藝、南師大、徐師大等高校建立合作關係,經常聘請名教授來校講課,學校將在藝術特色教育上不斷創新,繼續提升藝術教育水平。

美術

針對學校和生源的實際情況,學校把美術教學作為學校特色辦學的突破口,經多年的探索,形成了該校的美術教育獨特教學方式。學校集中高質量的美術教師力量,對美術專業學生進行高效率地專業輔導,學生專業水平迅速得到提高,文化學習在扎牢基礎的前提下,分層次提高,做到文化、專業並進,高考升學率不斷攀升。

音樂

音樂教學分為聲樂和器樂兩類。音樂輔導教師針對學生不同的情況開展教學和指導,同時還安排該專業的學生適當地參加一些社會活動,鍛鍊他們的演唱和表演能力,提高他們的欣賞水平。還聘請一些名師進行指導,進入著名高等音樂學府學習的學生每年輩出。

傳媒

匯報課演出匯報課演出

傳媒教學以播音與主持、編導、表演等專業為主。首先選好學習傳媒專業的苗子,在師資配置上選擇語言、表演、文學等方面有相當功底的教師擔任指導老師,同時外聘知名學者、教授、主持人來校講學,教學效果顯著。幾年來考入著名大學傳媒專業的學生越來越多。

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教育該校起步早,進展快,硬體的投入和設備更新走在前列、專業教師水平高,該校自99年起成立了現代信息技術教育處,在全校範圍內進行信息技術教育的集約化管理。

早在信息技術教育納入中國小教育課程之前,該校就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確立了信息技術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國小學習基本操作,以培養學習興趣為主,國中和高中學習計算機基本常識,技術操作和初步的編程、製作課件等內容。

信息技術展示課信息技術展示課

該校教師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技術革新教學方法,如製作多媒體課件、開辦網路課堂、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實驗等,豐富了課堂內容,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業成績。

由於是連貫的系統學習,往往在國中和高中階段就會出現一些計算機方面的尖子,有40餘件課件獲得市級以上的獎勵,在國家、省、市級信息技術大賽中有100多人次獲獎,江蘇省實行高中信息技術統考和學業水平測試,該校都是100%參考,100%達標,是全省唯一,受到上級和社會的好評。

辦學目標

依託江蘇省重點高校江蘇師範大學雄厚的教育資源和科研實力,不斷提高辦學層次和辦學水平,力爭把江蘇師大附中(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學)辦成全市一流、全省先進、全國知名的學校。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和“傳承昨日的業績,打造今天的品牌,培養明天的棟樑,服務未來的社會”的辦學宗旨,信心百倍,艱苦奮鬥,用心做教育,做出內涵,做出品位,做出信譽,做出口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