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醫院始建於公元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距今已有119年歷史。其前身是美國傳教士葛馬可之妻葛璧璽創辦的教會醫院(徐州第一個西醫診所——福音診所),先後沿用了博濟醫院(1900年)、坤維醫院(1914年)、基督醫院(1916年)、徐州基督醫院(1947年)、徐州市立第二醫院(1951年)、南京醫學院徐州分院附屬醫院(1959年)等名稱,於1960年正式命名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至今。1994年,徐醫附院在省內率先通過國家衛生部三級甲等醫院評審,成為當時徐州地區唯一的部頒“三級甲等醫院”。
2009年,徐醫附院順利通過江蘇省衛生廳三級甲等醫院覆核評審,再次被確定為“三級甲等醫院”。
2014年,徐醫附院順利通過江蘇省衛生計生委三級甲等醫院覆核評審,第三次被確定為“三級甲等醫院”。
2001-2014年,徐醫附院連續14年獲江蘇省衛生廳直屬單位綜合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一等獎。
2011-2015年,醫院蟬聯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中國地級城市醫院·競爭力百強排行榜”前十強,2014年、2015高居第四。
2015-2016年,醫院在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2014年度、2015年度“中國醫院競爭力·頂級醫院排名100強”中分別位居第79位、第78位,是蘇北及淮海經濟區唯一入榜的醫院。
2014年,在國家衛計委指導、《健康報》社主辦的“2014博鰲·第二屆中國健康服務業論壇”上,醫院榮獲“2014·中國最具公信力醫療機構”(三級甲等醫院評選序列)。
2015年,徐醫附院門急診服務總量超過275萬人次,出院患者17.56萬人次,居江蘇省前列。
特色科室
醫院現設一級臨床科室20個、二級臨床科室34個、大型醫技科室8個、病區60個、醫療中心12個、研究所5個;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1個(麻醉學),省一級臨床重點學科1個(臨床醫學),省醫學重點學科4個( 麻醉學、內科學、 外科學、兒科學),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學科3個(麻醉學、 血液病學、神經外科學),省政府科技公共服務中心和省政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腫瘤生物治療),省政府重點實驗室2個(麻醉、腫瘤生物治療),省專病診療中心1個(布-加綜合徵),省醫學轉化基地1個(腫瘤生物治療),省級臨床重點專科19個(麻醉科、血液科、神經外科、心內科、介入放射科、泌尿外科、皮膚性病科、神經內科、醫學影像科、胸心外科、腫瘤中心、急救中心、感染性疾病科、腎臟內科、消化內科、骨科、兒科、普外科、整形外科),市級臨床重點專科31個(麻醉科、血液科、神經外科、心內科、介入放射科、泌尿外科、皮膚性病科、神經內科、醫學影像科、胸心外科、腫瘤中心、急救中心、感染性疾病科、腎臟內科、消化內科、骨科、兒科、普外科、整形外科、耳鼻喉科、康復科、藥劑科、重症醫學科、核醫學科、內分泌科、檢驗科、中醫科、超聲醫學專業、CT、MR專業、產前診斷專業);14個臨床、醫技科室獲得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資格;2011年被人社部批准為博士後工作站( 臨床醫學),目前已有25名博士進站工作;2013年取得臨床醫學方向博士學位授予點5個,所有臨床醫學學科均取得碩士學位授予權,是省衛生廳臨床醫師進修培訓基地。醫護團隊
醫院現有職工4000餘人,其中高級職稱533人,博士、碩士學位81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人;衛生部和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1人;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3人;省優秀醫學人才3人;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領軍人才4人;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人才11人;省“333工程”培養對象41人次;省“青藍工程”培養對象19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養對象42人,省教育廳、衛生廳科技創新團隊6個。醫院地址
中國·徐州淮海西路99號江蘇省三級甲等醫院一覽
三級甲等醫院簡稱三甲醫院,是中國大陸對醫院實行“三級九等”的劃分等級中最高的一級。考核的主要項目包括醫療服務與管理、醫療質量與安全、技術水平與效率,民營醫院也可以參與等級評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依照《醫院分級管理辦法》中的條例進行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