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生涯
中國氣象科學院研究員
職名名稱:研究員
主要經歷:
主要研究方向:城市氣象學、大氣邊界層和大氣湍流擴散、中尺度氣象數值模擬
主要研究成果
氣邊1963—978年期間,主要從事建築氣候學研究,著有論文5篇和一些譯作,研究中給出了一些未能觀測到的強風風速推算方法和改進了的強風極值分布理論,並在陣風測量理論研究中給出了自相關與平均時距的關係,不同時段平均的最大風速之間的理論關係以及採樣定理的套用等,在1981年還給出了一例我國實測陣風譜的分析。作為第二獲獎者在“我國風壓、雪壓等分布及其在工程建築中的套用”項目中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1978?986年期間,主要從事研究制定國家標準GB3840?3《制定地方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技術原則與方法》, 著有論文9篇。研究中給出了點源控制的P值法, 並給出了全國污染氣象參數如污染係數、大氣擴散穩定度類別的氣候區劃,其中給出的按中國氣象條件改進了的Pasquill大氣擴散穩定度分類方法已得到了廣泛使用。該期間作為主編制定的國家標準GB3840?3於1983年由國家環保局頒布實施, 與此同時協助一些省、市制定地方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其間, 制定國家標準GB3840?3方法的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3等獎, “大氣稀釋擴散規律和污染氣象條件在環保中的套用” 獲國家氣象局科技進步3等獎。
1987--992年期間,作為副主編從事研究制定國家標準GB/T3840?1《制定地方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技術方法》(即GB/T13201?1) 和國家七五攻關課題《城市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手冊》。前者已由國家環境保護局和國家技術監督局於1992年頒布實施, 後者的鑑定意見指出該手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已由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期間另著有與上述主題相關論文20篇以上,分別給出了我國通風量及雨洗能力的分布;混合層深診斷參數的分布及混合層深的簡短化計算公式;布朗特椡呷??德實姆植嫉?對穩定度類別,風向、風速聯合機率的理論分布等基礎工作也作了較全面的研究,為我國大氣污染氣象工作奠定了一個氣候性基礎。根據我國近年來的環境政策,又提出了在城市地區實行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A-P值方法,其代表作為《城市擴散模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控制方法 中國環境科學,10(4),1990》。經過嚴格審定後,該方法被認為具有先進的科學性,同時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被吸收於GB/T 3840-91中在全國實施。此外還在《城市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手冊》中首次發表了一些本人研究成果如:由給定標準濃度場後反演允許源強分布的窄煙雲反演模式,該模式對工業開發區的污染源規劃工作有極好的套用前景;在環境濃度標準的基礎上確定環境目標濃度、控制地點、控制日的統計方法和源強削減率公式的理論分析等等,豐富了總量控制的方法內容。其間,GB/T 3840-91獲國家環境保護局科技進步3等獎。
1985年以來,還在大氣湍流、擴散理論研究方面做了一些重要工作,發表論文8篇。主要工作為:
(1)給出多尺度分解湍流運動的方法,利用實測資料指出大氣湍流中存在多尺度過程。同時建立了多尺度朗之萬方程,從理論解釋了多尺度相關過程。
(2)建立了多尺度化的雷諾方程,分析後指出長期平均後的氣候過程與擴散過程類似,由此得到的特例解與Mpuyk的氣候預測模式相同。
(3)在多尺度分解雷諾方程基礎上,進行隨機化,未用任何經驗係數解得了歐拉時間尺度與拉格蘭日時間尺度的物理上的關係,從而給出了一個較完整的理論解釋和計算公式。而歐拉時間尺度與拉格蘭日時間尺度之間關係一直是大氣擴散中長時間以來未有明確理論解釋的重要問題。
(4) 在對大氣湍流交換的基礎即混合長理論作了深入研究後,提出了大氣中不同尺度的湍流交換統計動力理論,給出了新的湍流交換係數計算公式,物理意義清晰,能解釋大氣中大尺度運動的負粘性現象如熱的順梯度或逆梯度輸送現象,以及大氣環流中在庫里奧利力作用下脈動過程將西風角動量由熱帶向中緯度輸送的條件等等。
(5)利用1987年5月我國大興安嶺森林大火的衛星數據求得對流層長距離擴散的擴散參數,彌補了參數系列中的空缺。
(6)1997年擴展了直接使用風的脈動量的幾率密度函式代替擴散參數的邊界層中的大氣擴散PDF模式
(7)1997-2000 提出大氣平流擴散的箱格預報模型與污染潛勢指數預報模型,在該模型基礎上建立的城市大氣污染預報系統CAPPS已經在被引入15個省市,在一些省市已得到業務化使用。
專著目錄與代表作
副主編:GB/T3840?1《制定地方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技術方法》(即GB/T13201?1) 副主編:《城市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