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士珍

徐士珍

徐士珍,女,1983年8月至1990年12月,任嘉興市委組織部辦公室副主任、乾審科長;
1990年12月至1993年10月,任嘉興市級機關黨委副書記;
1993年10月至1998年8月,任嘉興市紀委副書記、監察局長;
1998年8月至2002年3月,任嘉興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2002年3月至2003年4月,任嘉興市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2003年4月,任嘉興市委副書記。
2007年4月當選嘉興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新聞人物

徐士珍,女,江蘇靖江市人。徐士珍默默無聞、15年如一日地資助60多名貧困孩子上學,她擔心把給孩子們寄錢的地址忘了,就將所有的來往信件和匯款單放在保險箱裡。2006年,徐士珍當選為“感動泰州十大新聞人物”。
1991年,徐士珍在電視上看到災區人民尤其是災區孩子的遭遇,心裡一陣難過,她立即與老伴商量,向災區送去了1萬元捐款、2000個蛇皮袋和40套衣服。捐款的熱潮過去了,但災區孩子渴望上學的表情已經在她腦海里生根,揮之不去。當時,“希望工程”剛剛實施三個多月,頻繁見諸報端的這一新名詞引起了徐士珍的注意,當弄清楚該工程是救助貧困地區失學的孩子時,她毫不猶豫地向北京青少年基金會寄出一封信,詢問通過怎樣的途徑才能幫助這群孩子。就這樣,她從一開始認領20個失學孩子,逐漸發展到40個,與這些孩子結成幫扶對子,給他們寄錢,寄學習用品,一張張匯款單和一封封書信,遙寄著這位老人對素未謀面的貧困孩子的真情和關愛。加工部里的事多,加上自己的年歲已大,徐士珍便把每次的匯款單和來往書信小心翼翼地放在辦公室的保險箱裡,生怕弄丟了一個孩子的通信地址。她說,與這些孩子來往的所有信件是她留給子孫後代的最寶貴的財富,她要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後代,幫助他人是讓雙方都感到溫暖的一件事,永遠要記得自己也有需要他人幫助的時候。
15年來,徐士珍幫助的孩子多達60多人,這些孩子有的遠在貴陽,有的近在泰興、靖江,分布在全國各地。他們都是徐奶奶牽腸掛肚的“兒女”。家住靖城鎮柏木的袁艷是徐士珍長期資助的對象之一,現在南京某專科院校上二年級。當年她考上靖江市斜橋中學高中後,每學期4000多元的學費讓家境困難的她面臨失學。在靖城鎮黨委宣傳科長劉志豪的介紹下,她找到徐士珍。原本只求得到一點幫助的她,沒想到從此多了個長期照顧她的奶奶。徐士珍為了不讓這個女孩再去求助別人,承擔下袁艷所有的學費,並且從高一起一直資助到上大學。每年2萬元錢的大學費用,徐士珍總是預先準備好,從不讓袁艷感到為難。袁艷放假來到徐士珍的加工部里,話語中徐士珍聽出她有繼續讀本科的想法,可又擔心費用。徐士珍沒有點破她的心思,只是告訴她“一個人要有上進心,努力下去才有成效”。袁艷說出自己的想法後,徐士珍很高興,鼓勵她認真學習,費用的事不要多擔心。
徐士珍不算什麼大富人,她的錢來得並不容易。她在加工部,總是與年輕職工一起,站在高高的操作台上忙著。每天她總是比工人早上班,晚上9點多鐘才披星戴月地回家,生活完全不同於早已在家享清福的其他老人。徐士珍已習慣了笑對人生,練就了鋼鐵般的意志。她一人要挑起照顧家中九口人的重擔。為了養家餬口,她離開老人和孩子到徐州煤礦上爆過炒米、跟隨父親打游擊似的賣過菜籽。為了進貨,徐士珍一個人在陌生的城市裡進行批發交易。瘦弱的她以頑強的意志表現出了一個能幹女人的堅毅和勇敢。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徐士珍開始涉足建材市場和現在的發泡生意,家裡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