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伯

徐伯

徐伯(生卒年不詳),齊郡(今山東臨淄)人。西漢著名的治水專家、水利學家。 當時,漢武帝採用了大臣鄭當時的建議,命工程水利專家徐伯測量地形,發兵卒數萬人開掘了漕渠,灌溉農田。徐伯作為一個水利工程專家,有著豐富的治水經驗。他不負漢武帝所望,飽經風雨,任勞任怨,於漢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親自主持了漕運的開鑿工程。從測量、製圖到動工,他都躬身實踐,身體力行。為了工程早日竣工,他不分晝夜巡行於穿渠之處,躬身勞作,豎立表記,確立地點、踐線,選定了渠線和渠壩高程。費時整整三年,動用了民工數萬人,終於完成了這項浩大的工程。 自此之後,漢武帝又發卒萬人開掘渠道,自徵縣引洛水至商顏山下。當時因洛水堤岸常常崩壞,渠開不成,水工們在徐伯等人的鼓舞下,發明了開井渠法。辦法就是在地下開水渠,鑿井深數丈,使井與井之間互相串連,成為一個連環水系,使水勢互相貫通。這項工程,自商顏山西麓引水到商顏山東麓,長10餘里,被命名為“龍首渠”。“龍首渠”的創造,主要也是徐伯的功績。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徐伯為中國的水利科學發展,為理論的總結提供了實踐基礎。當時,這條漕渠起自長安的昆明湖,中經山區,沿終南山一帶一直延續到黃河,全長300餘里。這在當時,是一項浩大工程。由於這一巨大工程,使自關東(函谷關以東)至長安的農田得到了灌溉,保證了農業的豐收。同時,也方便了漕運。從關東至長安的漕運時間,較之過去,節省了一半的時間,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主要成就

徐伯的主要功績,在於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因為發展農業生產,是離不開水利的。西漢的農業,經過戰亂後,大體上分為三個歷史時期:前期在於恢復,中期在於發達,後期因豪強地主的奪田霸產,兼併土地,使農業生產在發達的基礎上反而呈現出衰敗的景象。漢代中期的農業,之所以發達興旺,其中一條重要的原因,就是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漢武帝劉徹,充分認識到水利對於發展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大興水利,積極推廣較為先進的農具,推廣和擴大技術成果。其中,興修水利,重視農田的灌溉,又是使農業生產發達興旺的重要原因。徐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推上了重要的位置,充分發揮了他的水利才能,為漢代的農業生產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人物評價

徐伯作為中國古代的水利工程專家,能夠躬身實踐,親臨現場指導、操作,這是難能可貴的,他為中國古代的農業生產的發展和水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值得我們學習和效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