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潮流

後現代潮流:是90年代在西方興起的一種新的思潮,是後現代主義時代精神的產物。在一定程度上,後現代主義心理學思想反映了科學技術飛躍發展的信息社會,從產業商品過渡到消費商品時期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社會心態。

起源

“後現代主義”一詞最早是在60年代中葉建築學中使用的。後來,藝術、文學、社會學領域也經常使用這一概念。70年代,法國的某些哲學家從哲學發展的角度對後現代主義這一歷史時期進行了界定。後現代主義思想是對後現代主義時期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藝術風格等方面的認識和分析。

弗克特從歷史的角度分析了後現代時期知識的商品化與權力的聯結形式。後現代主義思想是對後現代的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反映,具有相對獨立的社會文化特徵和代表某種時代的思維方式。作為一種思潮,它也是對歷史和現實的比較與反思,對科學與文明的審視,對線型二分化認識論的置疑,對人生價值的重新估價。無論是從藝術觀、文化歷史觀還是從哲學思想來看,後現代主義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品經濟從產業型向消費型過渡時期,人們面對現實與理想、信念與行為的矛盾。後現代主義心理學思想既是後現代主義思想影響下的產物,又是後現代主義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後現代主義心理學思想直接淵源於社會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發展的繼續。有人認為,後現代主義心理學思想代表了心理學的研究從行為觀察、認知研究、精神分析、自我肯定向美學、倫理學、社會學領域的滲透和延伸,超個人主義心理觀是後現代主義心理學思想的核心。不難看出,無論是後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思想,還是後現代主義心理學思想,都是一些界線不明、頗有爭議的描述性概念。

主要內容

1、反對機械論和實證主義 提倡經驗論和相對主義

後現代主義心理學家對大量微觀的、控制條件下得到的實驗資料感到厭煩。認為把客觀性、重驗性這些硬科學的實證原理,運用到心理學的研究中來本身就是荒謬的。有些後現代主義心理學家甚至認為主觀與客觀、主體與客體、精神與物質的區分是一種簡單的二分法。他們反對決定論,倡導相對論,主張採用自我參照的現實性來代替客觀的現實性。後現代主義心理學家認為主流心理學運用自然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心理學,使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主張心理學研究不是旨在探討客觀現實的本身,而是尋求一種達到良好目的的客觀性共建,這種共建本身便是一種相互作用和協調的過程。後現代主義心理學還引用新物理學派的觀點來否定因果律。它認為世界的秩序並不是完全建立在因果律之上的。由於人們觀察的方式往往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到觀察的結果,因此,提出有必要重新考慮因果決定論的普遍性、客觀性和預測性。

2、輕視低級心理的研究,重視高級心理的研究,強調應儘快與倫理學、藝術、社會學接軌

後現代主義心理學家認為近一個世紀以來,對人的低級心理過程已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研究,這些在動物身上也可以看到的反射、感覺等說明不了人與人之間本質性的差異以及社會文化的發展。他們認為,心理學應著重研究人的思維、創造性、人際關係、共存意識等高級心理,心理學應儘快與倫理學、藝術學、社會學、教育學接軌,使心理學能成為用於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指導人的發展的活生生的科學,與人類日常生活的情景有更為密切的聯繫。

3、反對還原論、簡約論和擬畜性,提倡整體論和從文化歷史的角度來研究人的心理

後現代主義心理學對一些比較心理學,尤其是動物實驗的結果表示懷疑,認為這類簡約性、擬畜性的研究結果只是保留一些局部的非固有的合理性,若用來推測人的心理則帶有很大的冒險性。他們甚至認為借用自然科學的方法,運用實證、歸納、推理來探討心理的普遍規律是徒勞的。他們指責科學心理學割裂了人與社會文化的關係。為了使心理學與活生生的社會生活相結合,提倡用歷史文化學的研究方法來研究人的心理,因此,有人便把後現代主義心理學界定為“能充分地反映後現代社會歷史文化和指導人們適應社會變遷的心理學”。例如,1984年在墨西哥召開的世界心理學會上,大會執行主席原聯邦德國心理學家克利克說:“近五十年來心理學基本上是按照伽里略的模式建立和發展起來的,現在到了重新反省的時代”。不難看出,後現代主義心理學家對主流心理學基本上是否定的、批評的。那么,他們對心理學的研究到底有什麼建設性的意見呢?

研究重點

探討人性,主要是社會性

確切一點說,是指後現代社會中被商品化的人性。在一個完全商品化和信息化社會生活的人,他們的時空觀、價值觀、歷史的深度感將會產生哪些變化?

注重語言研究

強調語言的發展本身是一種時代的標誌,在人的社會發展、人際交往和思想溝通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們認為,一切文化悠久的國家,原都存在著不同層次的語言,如貴族語言、平民語言、書面語言和口語等,但大工業的生產,尤其是徹底的商品化使語言向大眾化、程式化的方向發展,不同語種的差異性在縮小,共融性在增加。尤其是計算機語言的出現,使當代語言更具有程式性、邏輯性、外殼特徵,但缺乏思想性、深刻性,這是一種語言的貶值。正如福樓拜指出的:“我們自以為在思維,其實在不自覺地模仿和複製別人的思想”。那么,是否有必要和又將如何恢復語言的思想性、深刻性和內在的神聖性呢?這是語言心理學應解決的問題。後現代主義心理學不僅強調語言的形式和認知過程,更強調語言的內容和深層次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對人性發展的影響。

注意心理投射現象的研究

尤其是建築風格、藝術觀念在人們心靈深處的投射及影響。以建築藝術為例,古典的建築滲透著透視藝術和情景深度,也是一種“中心化”、“軸心化”思想的表露,例如,街中心的高塔、鐘樓以及層次分明、曲徑通幽的院落。現代化的建築曾提倡標新立異的風格,而後現代化的建築,如法國巴黎的外圍新城、蓬皮杜藝術中心、大超級市場,追求的只是大眾化和使用者的舒適。以繪畫藝術為例,畢卡索的名畫《格爾尼卡》不僅以他立體主義風格而稱著於世,而且也深刻地反映了西班牙內戰時期法西斯分子對格爾尼卡村居民的大屠殺,這一具有政治意義的作品便是為募捐支援西班牙人抗戰而作的。但後現代主義的繪畫作品則缺乏這種深刻的、豐富的象徵性。有人認為,商品物化的最後階段是形象的破壞,是形式對內容的反叛,“買櫝還珠”再也不是一個笑話,而是一種無意識的接納。例如,各種同類產品多半是大同小異的,只能用廣告的宣傳來增加它的區分度。視聽的強化和對廣告小姐神色的偏愛是人們選擇商品的主要依據。如果說,一本簡素的小人書《我要讀書》尚可把孩子感動得流淚,而五彩繽紛的電視劇卻只是滿足了兒童感官的新奇,並不一定有震撼童心的作用。這些都是在後現代主義社會人們所感受到的。該如何解釋呢?如何矯正呢?後現代主義心理學對此想得很多。

提倡超個人主義的研究

70年代在西方風行一時的被稱為心理學的第三浪潮的人本主義是主張自我實現的,強調人的潛能、人的尊嚴和生存價值,但這一理論只被一些努力的成功者所接受和欣賞。實際上,人總是生活在充滿著矛盾和相互制約的社會,尤其是發展到資本主義晚期的後現代社會,要真正保持人的尊嚴,發揮自身的潛能又談何容易。因此,有些意志薄弱的人便想通過“致幻劑”從“幻游旅行”中來體驗這種自我陶醉,這便是吸毒者的主要心理特徵。為了防止人們在幻境中去體驗“高峰感受”,後現代主義心理學家主張減輕人們的心理壓力,公然主張“超個人主義”,即把自己淡化,回歸到大眾與平凡之中,或以宗教性的怡然來消除自我奮鬥的“焦慮和恐懼”。因此,可以認為,“超個人主義”是對人本主義的“自我實現”、“自我中心”論的否定之否定。

後現代心理諮詢的基本特點

心理諮詢與治療的本質

社會建構論認為心理失常是個體的意義系統與主流的或強勢的意義系統之間出現矛盾或不協調,心理諮詢和治療的目的在於通過心理治療專家與來訪者的互動和相互作用,以一種的意義建構消除既有矛盾,幫助來訪者恢復或達到某種理想的心理協調狀態。

心理諮詢與治療的焦點

社會建構論的特徵在於否認任何“事實”和“規律”的客觀性,認為能夠對人發生影響的只能是經驗中的事物,而不是客觀事物本身。因此“意義”應該取代以往被認為客觀存在的心理現象和心理規律成為心理學研究的中心,並同時成為心理諮詢與治療的焦點。

心理諮詢與治療的關係

個體心理隱退之後,對於個體參與其中的關係網的關注取代了對個體內部心理結構和狀態的探索。既然意義來自並取決於某種特定的關係,理解一種意義必須首先理解意義生成於其中的關係,而改變一種意義,也必須改變意義生成於其中的關係,建構新的關係格局。社會建構心理治療中的醫患關係由控制與被控制轉變為平等互動,由強加意義轉變為共享意義,共建意義心理治療由原先的失常—治療模式轉變為意義—共建模式。

經典療法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詢與治療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詢與治療(solution focused brief counseling,SFBC)是20世紀80年代初沙澤和他的妻子伯格基姆共同創立並發展起來的一種心理諮詢與治療模式。它放棄了傳統的病理—醫療敘事,以社會建構論為哲學和方法論基礎,鼓勵當事人深思自己的意義建構,審查這種建構方式給自己的生活所帶來的消極影響,通過改變意義建構的方式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SFBC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以解決問題為導向。放棄了傳統治療中明確當事人的問題或“病症”,而是擱置問題或病症,不去對問題刨根問底。並不是什麼問題都能找得到確切的原因,讓當事人反覆地談論他的問題,以及詳盡地表達他們對於問題的感受,會讓問題進一步客觀化,變得越來越“真實”,結果對當事人有害無益。其次,心理治療師與當事人之間由主客關係轉變為合作關係。治療師是心理學知識方面的專家,而當事人則是自身問題方面的專家,治療應從當事人的問題出發而不是從心理學理論出發。當事人自己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是暫時為某些問題困擾需要幫助。問題的解決需要治療師與當事人兩方面的共同合作,特別是激發當事人自身解決問題的能量,從內而外地解決問題。最後,努力促成各種朝向問題解決的可能改變,而不糾纏於對失常與失調的心理結構、狀態的矯正、維修或彌補。通過尋找“例外”的存在,使他關注自己成功的例外,更多地看到問題沒有發生時的光明面,通過積累小的改變解決問題。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詢重視生命的積極面,鼓勵當事人著重探索自己的內外資源,協助當事人提取過去的成功經驗中的要素與信心,學習以建設性的眼光來重新看待生活的困境、失落或創傷,並且建立具體可行的目標,配合立即可為的行動,催化當事人開啟心理的動力,重新創造新的成功經驗,走出生命的低谷。

敘事心理諮詢與治療

敘事是按照時間的順序組織發生的事件。敘事心理治療(narrativetherapy)是諮詢者通過傾聽他人的故事,運用適當的方法,幫助當事人找出遺漏片段,使問題外化,從而引導來訪者重構積極故事,以喚起當事人發生改變的內在力量的過程。

它是後現代心理諮詢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治療方法。哲學基礎可概括為四句話:現實是由社會建構出來的;現實是經由語言構成的;現實是藉以敘事組成和維持的;沒有絕對的真理。敘事心理治療有以下幾個基本觀點:首先,創傷使個體生活故事的連續性遭到破壞。人們通過敘事的原則使事件之間產生聯繫,這種穩定的、連續的“聯繫”使事件有了意義,而創傷性事件可能使這種連續性遭到破壞,從而破壞了事件原來具有的意義,當事人也因此失去了生活的目標和意義,找不到自我的方向,陷入焦慮、痛苦之中。其次,將個體與問題分離。問題是在敘事過程中建構起來的,敘事治療幫助當事人將自己看作是獨立於問題之外的,是完全可以不被問題困擾的。外化問題是治療的一個關鍵步驟,治療師和當事人共同重新建構一個新的、不受問題困擾的人生故事,這也是敘事療法區別於其他治療方法的重要特徵。最後,關注問題的背景。敘事治療關注導致問題產生的更為廣闊的生活背景,包括歷史、文化背景。這一點是由敘事治療的中心思想所決定的,即人們會對自己的生活體驗賦予一定的意義,正是在此基礎上才有了人際關係,才有了生活本身。此外,在後現代心理學思潮的影響下,還有許多療法吸收了後現代心理學的思想,並在原有的理論基礎上發展了起來,如女權主義療法、家庭療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