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簡介
“敘事派”或稱之為“後現代敘事派”,是一種藝術創作風格(如同印象派或其它藝術畫風和形式)。“Narrationism”這個全新的英語單詞和“後現代敘事派”(Postmodern-Narrationism),是由美籍華裔油畫和攝影藝術家陳豪(CH)創立的。後現代敘事派運用後現代的方法並通過使用藝術創作工具在畫布或其他藝術材料上“講述”後現代故事。敘事種類各異,如:任何獨特的或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小說,寓言或那怕只是一個生活片段。早期的後現代敘事派作品之一,是1991年發表在世界最大的攝影雜誌《大眾攝影》上,陳豪的“太空時代的蒙娜(麗莎)”。此作品並在美國紐約榮獲國際比賽第一名(第一個中國人獲此殊榮)。他的其它後現代敘事派代表作,如:油畫“拯救長城•新孟姜女”、“閉館後”、和“脈”,等。始於1899年全球最具權威的美國侯爵(Marquis Who's Who)履歷信息出版社已把他的成績編入《世界名人錄》(第31-32版)和《美國名人錄》(第69版)。
風格特點
後現代敘事派試圖把許多彼此對應關聯的事物放在同一個平台和空間展現在藝術作品中。如:東方與西方、老邁與年輕、柔軟與剛強、安靜與嘈雜、緩慢與快速、黑暗與光明、過時與時新等。
創作方法
在繪畫上,後現代敘事派是具象寫實,但不拘泥於筆觸的技巧性。如果只強調繪畫的技能,甚至畫得像攝影和數碼照片一樣“逼真”,那就遺失了繪畫原有的風格和缺乏了廿一世紀手工繪畫的時代感。如果一幅作品沒有思想意識,即便畫得比照片還好那也只是一幅零思維“植物畫”。後現代敘事派著重關注藝術作品的內涵和深度。從古至今,可留傳久遠的藝術作品都是充滿思想情感內涵的佳作。
藝術觀點
此外,後現代敘事派藝術又像文學作品。或稱後現代小說繪畫,文學攝影和寓言雕塑等。基本要素和特點包括:主題的象徵性、事物的對比性、意蘊的想像性、心態的表達性、意識的取悅性、動態的賦予性、人物的簡捷性、思考的鼓勵性、時態的轉變性、和線路的多維性……
縱橫比較
由於“後現代敘事派”引進了文學原素,這使美術作品更加富有思想內涵和情感能量。但“後現代敘事派”與其他風格流派又有何異同呢?
縱向略探
後現代敘事派注重藝術來源於現實生活,但區別於十九世紀把日常所見的事物“忠實”記錄下來的寫實主義(派)的風格。並且後現代敘事派主張藝術不是單純地源於自然生活,而是經過藝術家的創作高於自然生話。從縱向繪畫的技巧對比,雖然後現代敘事派在強調作品內在精神上與表現派(抽象藝術)頗為相似,但“具象寫實”是後現代敘事派與其較明顯的不同之處。然而,後現代敘事派又不是一味追求絕對技巧性的表現手法。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在西方逐漸流行的超寫實主義是無法也不可能預料今天的數碼攝影和網路科技對視覺藝術的革命性影響。從舊石器時代的洞窟藝術至當今的iPad指畫藝術,我們不難發現藝術作品真正的生命力之一是它的情感和內涵,而且還應該是思想性、藝術性、和視覺性的有機統一。
橫向研討
在橫向敘事比較上,藝術範疇的後現代敘事派與文學領域的“後現代敘事”(或“類後現代敘事”)理論較難有具體的可比性。即便有些敘事派藝術作品包含文字部分,如:陳豪的小說油畫系列《裸體&長城&中醫》和微小說系列油畫《如果冰都融了》等。但這僅僅是為繪畫部分服務的鋪墊和注釋。由於“後現代敘事派”和“後現代敘事”兩者分屬不同領域範疇,因此我們只能說後現代敘事派藝術“像”文學作品。後現代敘事派藝術主要是用畫筆、調色板、顏料、相機或刻刀等工具在藝術材料上“講述”故事。其與後現代敘事文學作品的創作過程是截然不同的。
綜上所述,“後現代敘事派”與“後現代敘事”理論兩者雖有“合作”或“聯姻”(甚至名字也僅差一字),但從本質上它們是分屬兩個不同領域範疇的兩個獨立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