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溝

後溝

後溝村距榆次城22公里,地理位置偏僻。小村依山而建,顯示古人擇地而居,講求風水八卦的生活理念。而且代表歷史文化的寺廟遺存也相當完整,歷史上南有魁星樓,東有文昌廟,西有關帝廟,至今觀音堂、關帝廟、古戲台、菩薩殿等依然保存完整,村民居所多是清代、民國時建造,均為穴居或半穴居的窯洞,建築風格古樸實用,匠心獨具。 現有村民75戶,250多人,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可追溯到唐代。地貌為典型的黃土高原低山丘陵,民居多為清、民國年間建造的獨立式窯洞,以傳統的三合院、四合院為主,門前的抱鼓石、門枕石、門楣及照壁保存完好。村內現存18座大小廟宇和12個民俗老院及祠堂、戲台,充分反映了傳統的“神權”和“族權”。保存完好的地下排水系統展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後溝古村被譽為“黃土旱塬農耕文明的傳統經典”。經專家反覆考證,2003年後溝古村被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家協會確定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惟一的古村落調查範本。 整個的山村生活都是獨立的,齊全的,配套的,自成體系的。馮驥才頗有感觸地說,“從物質到精神他們都是有滋有味和自給自足,這才是農耕文明一個罕見和地道的村落典範。”

後溝簡介

後溝 後溝

經歷了時代變遷,後溝人依然保持和流傳著的婚嫁喪俗的民風、民俗。在後溝能找到豆腐坊、油坊、香油坊、米麵坊等,還有關帝廟、觀音堂等精神信仰的地方,有古戲台是小村村民的精神文化中心,是村民閒暇時的文化樂趣。

所有的一切令馮驥才驚嘆不已,他說:“後溝村靜靜地生活了幾百年,也許是上千年,在商品文化所向披靡的今天,它的的確確是民間文化的一個代表、一個經典,是農耕黃土文化的‘化石’”。--《後溝,人間桃花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