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後所村位於德化縣潯中鎮的東部,距德化縣政府3公里,東經118°15'38.5“~118°17′17.5",北緯25°29′39”~25°31′12“;東鄰樂陶村與鳳洋村,東北面與龍門灘鎮蘇洋村古洋相鄰,西到樂陶村,南依滻溪,北面朱紫村。
地理概況
後所村由後所、後山洋二個自然角落組成,三面環山,一面依滻溪下游,地型是山間小盆地(與樂陶村六車自然村合為盆地)。城關通霞碧公路,德化通福州公路(省203線)都經過本村。
平均海拔440米,年平均氣溫18.4°C,年平均降雨量1867.2毫米。全村占地面積3.2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395畝(2007年開發後已無耕地),林地面積4000畝(2010年數據,已有部份開發)。山體主要為紅土壤,主要林木有馬尾松、美國松、桉樹、杉村、楊梅及毛竹;原山間耕地為水稻土,主要農作物為水稻、馬鈴薯、芋頭及蔬菜。
自然景色
月亮灣公園
“德化第一灣”的月亮灣景觀。該景觀位於樂陶村六車與後所村交界的河流岸,是一個3.2萬平方米的半圓形的沖積平地,景色秀麗。夏日黃昏後,許多市民喜歡到此親水納涼。清晨太陽剛剛出來,晨露未晞,空氣中帶著絲涼意,陽光把晨霧鍍上一層夢幻般的金色,城東“月亮灣”河灘公園映襯在這唯美的圖景中,猶如一幅安寧美麗的畫卷令人心曠神怡。
虎頭山
此山峰位於後所村西邊,山形似虎頭得名,海拔480米,虎頭山東鄰後所村,西鄰樂陶村,2007年城東新區開發建設,規劃建設虎頭山公園。
水尾寨
此山峰位於後所村東北邊,因溪水在此處山下由後山洋自然村流入後所自然村,得名水尾寨,海拔550米。
老鼠形貢
此山峰位於後所村東北邊,山形似鼠得名。海拔610米左右,2007年城東新區建設需要,建設公墓區。
祈雨山
此山峰位於後所村北偏東,海拔630米左右,相傳明清時代山下有建廟一座,香火旺盛,每逢乾旱,鄉民前往燒香祈雨,非常靈驗,別名治雨山。因年久失修現已無存廟宇,但名稱沿用至今。
社會經濟
全村共335戶1226人,主要姓氏有李、林、鄭、陳、張、何、徐、丁、黃、王等。因水源充沛,土地肥沃,還有陶瓷經濟發達,歷史上有“銀後所”之稱,現以陶瓷業為主,無地可耕。
教育事業
德化縣城東幼稚園創辦於2012年秋,位於德化縣潯中鎮後所村(城東新區)。新園舍落成於2013年秋,總面積為3298.3平方米,可開設12個班,幼稚園各室內、外活動場地寬敞,較完善的玩具、設備。2016年開始建設德化城東實驗幼稚園,規劃建設德化第三實驗幼稚園。
德化縣城東實驗國小,原德化縣後所國小,西校區占地面積9683.37平方米,教學樓於2011年11月竣工,教學樓面積3867.73平方米,設18個教學班2012年投入使用。
2016年9月“德化縣後所國小”升格為“德化縣城東實驗國小”。2016年設15個班,在校生697人,教師41人。能為充分滿足德化城東新區的發展需求,解決農民工子女入學難題,2016年動工興建德化縣城東實驗國小東校區。
投資300萬建新的青少年校外體育活動中心包括:室外燈光籃球場2個,小型足球活動場1個,室外健身器材若干件、1800平方米室內桌球、羽毛球、棋牌等綜合活動館1幢。
歷史沿革
位於德化城關東側,曾用名前蘇村,後蘇村(厚蘇),隆泰村後所自然村。後所村清代時為隆泰社,隸屬在坊里、民國時期為鳳陽保(後山洋屬朱紫保),屬潯中鎮,新中國成立後,與樂陶、鳳洋同為隆泰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為隆泰大隊,1984年改為隆泰村,2000年分為樂陶村、鳳洋村、後所村三個行政村,現隸屬潯中鎮。
文化名人
中國明代瓷塑家何朝宗(1522-1600年),又名何來,他擅長雕塑神仙佛像,尤以觀音、如來、達摩、羅漢見稱。
中國明代瓷塑家何朝春,何朝宗胞弟,除擅長仙佛,何朝春還善作瓷壺等藝術器皿,其鳥形壺構思十分新奇別致,其象牙白瓷小品頗見特色。
現代陶瓷工藝師、生產經營家李懿鳳(1914—1991年),高白瓷配方發明者之一。李懿鳳制瓷技藝全面,從選礦、瓷泥加工、配方、成型、制模以至裝窯燒成無所不能,且工藝純熟,經營有方。
現代鄉鎮集體陶瓷企業創業者,經營者李仁達,李懿鳳之弟,又名徐璧光(養父徐其中,陶瓷工藝研究家,藝術教育者),熟諳技術工藝,重視技術,尊重人才,培養了許多陶瓷工藝大師,無私創業,兩袖清風。
陶瓷歷史
後所村的發展是德化陶瓷發展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後所已發現古窯場遺址5處,其中大草埔窯為宋、元、明遺址,其他是明代至民國時期遺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後所村保存有清代縱式階級古窯址,這是至今國內發現並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階級窯,對研究我國古代陶瓷窯爐發展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以上古窯統稱後所窯,如果特別指明後所窯遺址則指明代何朝宗、何朝春兄弟燒制使用的朱紫侖窯。
最有名的是朱紫侖窯場,即後所窯。窯場前有一條小溪,明時建有數處水碓加工瓷土,後以土堀淘澄瓷泥,為塑坯準備泥料。窯場建9間階級大窯,地處盆谷,有利控制窯火,燒成率高,所以此窯場明代至民國時期經久不衰。明代何朝宗、何朝春兄弟在此窯場燒制的中國白(象牙白)瓷雕藝術品,為稀世奇珍,後所窯因此久負盛名。何氏後裔以及鄭氏先民,先後聯合在後所窯燒瓷。
清代,有林元柏、林元標兄弟台建穴美大窯。道光年間,有林彩貴、彩鳳、彩梅、彩黎等四兄弟合建協美階級大窯,燒制青花瓷,成為豪富,鼎建通玉堂大厝,人稱“銀後所”。鄭孝瓊(1882年生),在後所窯場建內樓窯,又與他人合建9間階級大窯,後發富,自建“建興”6間階級大窯。林明星(1866年生),曾任六品銜州同,卸任回鄉業瓷,建“協美”窯。陳獻子(1881年生),先於後山洋水尾建大窯1座,後又於後所窯場合建9間階級大窯。另有陳伯邦(1876年生)於後山洋建7間階級大窯。
民國後期,李懿鳳、李仁達分別經營“新裕源”、“裕源”瓷廠。
1953年,集光初級業社創辦瓷器副業組,1956年歸入隆泰瓷器生產合作社,1966年歸潯中公社瓷廠。
1979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後所村民陸續興辦陶瓷企業,至2001年已有私營陶瓷廠9家,其中較具規模的有福建德化隆南陶瓷有限公司、隆星陶瓷工藝廠、創美陶瓷工藝廠、福建省德化縣冠鴻陶瓷有限公司。
自2007年來,隨著網路的發展,後所村出現許多淘寶小商家,2013年5月正式啟用的德化縣“中國瓷都·德化電子商務產業園”,也設在附近(屬潯中村)。
2010年後,隨著市場的發展,後所村出現了飛龍古建、隆南古建、龍發古建、萬寶古建等數家以仿古建陶瓷,佛教題材陶瓷的專業生產廠家,產品銷往華南及東南亞。
相關代碼
行政區劃代碼:350526100203